义乌市政府立法保控股权 小商品城获40亿投资御寒
日期:2009-01-06
作者:胡冠中
阅读:1,997次
元旦后上班的第一天,义乌市政府大楼内一派忙碌景象。就在元旦节前,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面对着几百名义乌市委市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界代表,不断地强调着两个词:危机意识、市场意识。
跨入2009年,义乌市委市府明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迫感——这个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是否能撑过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市场能否保持繁荣?
立法捍卫控股权
就在元旦前,在义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上市公司小商品城(600415.SH)发布了两个公告,其背后透露出义乌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所发出的强势推力。小商品城的公告披露,上市公司近期收到义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相关决定,义乌市人民政府要在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权。涉及控股权变动的,须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义乌的特点很明显,可以说就是一个市场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的城市,国有经济成分比重比较低。”义乌市经济发展局一位中层干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表述。“我们的理解就是,市场是义乌的主体,政府要抓住关键领域就是要抓住义乌的市场。”
“政府立法来保护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是非常少见的。一般人的理解,通过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来决定一家上市公司的归属权问题,是有争议的。但是放到义乌的小商品城上,却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小商品城的一位高层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义乌市当地一位高级官员的眼里,小商品经济就是义乌的特色经济。“一旦小商品城被其他资本控股,那自然会影响到市场的经营和规划,所以保护控股权也是为了消除这方面的担忧。”打造出一个低成本的贸易洼地,实现市场的繁荣和升级换代,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战略规划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008年8月19日,小商品城发布公告,以定向增发方式向义乌国资公司购买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评估价值约为34亿元。这就使得义乌国资对小商品城的控股权由之前的39.86%一举增至55.82%,实现了控股地位。
40亿元“厚礼”的杠杆
实现了对小商品城的绝对控股后,义乌政府在严酷的经济寒潮中逆势而上,对其进行扩建和市场升级,以巨资投入等方式来提振市场信心、延续市场的持续经营和繁荣。
2008年12月30日,小商品城公告称,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 “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二阶段工程”的议案》和《关于投资重建“篁园市场”(含配套酒店)的议案》,而这将影响到小商品城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
其中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项目将于2010年6月底竣工交付使用,项目需投资25.994亿元;而篁园市场工程计划于2009年2月初开工建设,2010年6月底竣工,需投资14.49亿元。上述两个项目需要的总资金将超过40亿元。据了解,改建后,宾王市场现有的服装商位及床上用品商位将搬入篁园市场经营。
商城集团市场发展服务分公司总经理胡志龙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商品城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本身全球市场的旺盛需求与义乌中小企业本身发展之外,还与义乌市政府的管理经营和提供的服务体系密不可分。“小商品城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这里的商铺是只租不卖,而且开发商也就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就是租金。但是租金又是由政府来进行调控的。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与政府的行为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经抽签、招投标的方式,目前确定入场的经营户为19377户。国泰君安预计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每年可贡献租金收入约12亿元。
一阶段的火爆招商也促使了三期二阶段的推进,租金的提价预期与新市场的繁荣预期竟然在这场经济寒流中、在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义乌不期而至。
小商品城另一位高层领导则向记者分析,政府通过开发和扩建市场,不仅仅是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更关键的是通过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立来拉动周边区块的经济发展。“比如说周边的酒店、餐饮中心、物流中心、写字楼等等。这里三期的土地以前就是郊区的农村,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这里又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商贸中心,带动的何止是小商品经济!”
浙江“新政”助困难民企渡难关
◆每经记者 肖晓芬 发自上海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型为主的浙江省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日前,浙江省工商局决定,为帮扶民营企业解困,浙江开始推行特殊时期扶持民营企业的特殊政策,表示特殊时期对民营企业实行“三不政策”: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
据浙江民企生存状况最新官方报告显示:受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效应的影响,浙江企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出现“回转”。2008年该省的民营企业注销数创近6年来最高,而新登记企业数却为近6年来最低。
为帮助民企树立信心,共渡难关,浙江省工商局日前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民营企业的当前面临的困难,浙江省工商局在此次《意见》中提出特殊时期扶持企业的“三不”政策,即“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成为此次政策的一大亮点。
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挑战的形势,特殊时期放宽企业在出资期限、停业时间、年检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