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介入搭平台 为“阳光”动拆迁保驾
日期:2009-06-17
作者:彭念元;刘栋
阅读:3,435次
5天时间使签约率从74%达到90.77%,杨浦区在河间路旧区改造中创出了动拆迁签约的“速度纪录”。这一纪录的产生,其中也有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们的一份努力。
今年年初,市律协建筑与房地产法律研究委员会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拆迁处共同立项,开展了《律师参与城市动拆迁工作机制》课题研究活动。5月8日,市律协建筑与房地产法律研究委员会部分成员偶然听到河间路拆迁基地是上海市实行“数砖头,保障托底”的试点基地,拆迁签约率已经达到74%,离5月17日全奖期结束还有9天,拆迁签约率要达到预定的90%以上面临困难重重。该基地领导表示,希望律师能作为第三方介入,推动拆迁工作的加快开展。
律师介入动拆迁参与方式如何?为此,市律协建筑与房地产法律研究委员会和法律援助与社区服务研究委员会十几位律师与杨浦区住房保障中心进行了三次会商,初步就介入模式和工作方式达成意向。5月12日,由张善美、岳文辉、崔鸿祥、马永健等专业律师组成的“河间路旧区改造动拆迁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组”正式成立。
动拆迁过程中要体现“阳光”,必须依靠相关政策的严格执行。工作组的律师们在对河间路基地动迁的“阳光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后,决定对未签约户集体会诊,对个案进行跟踪,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向被拆迁户解疑释惑。
戴先生的房屋系私房,有一间两层房屋属搭建,按照拆迁政策不能计入拆迁面积,戴先生一家因此情绪非常对立,还声称要逐级上访。工作组得知情况后,专门指派三名律师为戴先生提供法律援助。律师上门查看房屋情况,发现搭建房屋是在解放前搭建房屋的基础上翻建而来,符合动拆迁有关1981年前搭建的用于居住的房屋应据实测算面积的规定。根据调查情况,律师向拆迁人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建议搭建面积作为拆迁面积认定。戴先生对律师的观点表示认可,并很快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一场拆迁纠纷经律师协调处理及时予以化解。
动拆迁纠纷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拆迁人和拆迁居民间沟通不畅造成。站在第三方的公正立场上,律师们依据事实和法律,分头做拆迁人和拆迁居民的工作,消除双方的分歧。从5月12日至5月17日,律师们以专业素养和技巧化解拆迁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把大部分可能引发的拆迁纠纷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使签约率一举达到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