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珠峰情缘
日期:2011-11-01
作者:江 宪
我一天最惬意最轻松的时候便是下班前办公室窗前的伫立。
合上卷宗,揉揉双眼,让思绪离开繁杂的工作,点上一支烟,静立窗前远眺:正是日落时分,上海的高度———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就耸立在眼前,夕阳映红它如山的巍峨,霞光万丈,让人神往;而它脚下的黄浦江则是波光粼粼,柔情婉约,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陆家嘴林立的高楼,和高楼错落间的车水马龙,总让我体会到有高山峡谷的味道,也总让我联想万里以外的青藏高原,我的珠穆拉玛峰……
珠峰和上海很有缘。珠峰地属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该地区为上海的援藏点,上海许多干部在这里洒过汗水,为汉藏民族的友谊做过贡献,这是“人缘”。
珠峰脚下有一条横亘东西的318国道,全长5476公里。起点是上海的人民广场,终点是西藏境内的樟木口岸。珠峰就坐落在该国道5100多公里处的南侧,一条国道把上海与珠峰连在了一起,这是“地缘”。
而我和珠峰却是情缘,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有人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总是要不断攀登,他说:“Because the mountain is there”。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五上珠峰,我的回答也是:“因为珠峰在那里”!我不是登山探险家,珠峰的巍峨不是我追求的目标。但我是摄影发烧友,亲手拍摄珠峰传说中的美丽风光,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景中观赏珠峰的“日照金山”是吸引我一次又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的动力所在。
从上海到拉萨,坐飞机就是1天,从拉萨到珠峰,还有500多公里,坐车得十几个小时,需在日喀则或者定日过夜,第二天才能去珠峰。所以即便是专程从上海直接到珠峰脚下也要3天的时间。珠峰一直在我的心中,但我总是对它有着揣揣然的不安和敬仰,总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准备好迎接瞻仰女神的心态,所以我是在第三次进藏时才去的珠峰。
第一次进藏是随《阿姐鼓》MTV摄制组在拉萨拍片,西藏天高天蓝苍茫无边的自然风光让我惊叹不已,但传说中的高原反应使我对珠峰望而却步。第二次进藏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沿尼洋河走到了雅鲁藏布江的拐角处,折回拉萨后搭顺风车走完了青藏公路,途中纳木错的苍茫原始让我泪流满面,而这次又由于时间太紧,我和珠峰再次失之交臂。
珠峰就在那里,在我心中,望着它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渴望,但到了西藏而未去珠峰,望而却步和失之交臂,让我的心中遗憾不已。
2001年是我第三次进藏。这次进藏是我牵头组织了几位律师从上海出发自驾车去的,当然,去圆我的珠峰梦是主要的目的之一。那时,去珠峰的山路还没有修通,一路沟沟坎坎,好似在波浪上行驶,人的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从定日到珠峰100公里,车走了8个多小时,颠颠簸簸的到了,抬眼望去,云遮雾绕下根本不知道珠峰在哪里,是什么模样?当时观珠峰者甚众,等了一个多小时,忽闻一阵欢呼,“出来了,出来了”!于是我也跟着喊,“出来了,出来了,看到珠峰了”。其实看到什么至今自己不知道,同去的律师也不知道。只见隐隐约约的云雾中有个模模糊糊的山峰在飘忽不定,心里认定云后面的就是珠峰。
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有多少人能实实在在的站在5200米的高度,真真切切的看到8840米的世界第一高峰?这次,我与同行的律师站到了5200米的高度,眼睛没有真真切切的看到珠峰,只能说心里看到了,才抚平了心中些许的遗憾。
这就是珠峰,不是想看就能看的,有多少人千辛万苦的到了,就是见不到,能隐隐约约的见到还是幸运的。要看到真实的珠峰,体会它带来的震撼,欣赏它“唯我独尊”的豪气万千,是需要缘分的。
直到第五次去珠峰,我才弄清楚观珠峰的最佳时间:清晨,太阳从珠峰左上角慢慢升起,雾气散尽,真容始露,世界最高峰会完完整整的出现在你面前,似真似幻。观赏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因为这个时间段看见珠峰的几率最大。到了中午时分,又会风起云涌,珠峰又隐藏在云雾之中。那时什么都看不见,白茫茫的一片。
上午是能够看到珠峰的最佳时刻,但不是看到最美的珠峰的时间。珠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之上,在我国一侧,面北坐南,太阳从它左后面升起,早晨是逆光。到了下午,太阳转到它的右前方,那时,如果晴空万里,太阳平射在珠峰顶上,开始呈现出金色,继而红色,最后以玫瑰色落幕,那是珠峰最美的时候,这也就是我要的“日照金山”的美景。
2009年9月29日,那天风和日丽,我上了珠峰一号大本营,下午3点多,途经加错拉山口,远眺珠峰还是云遮雾绕,但从4点开始,云雾渐渐消散,珠峰向每一位朝拜者露出了真容,此时能见度一下好到6000多米的绒布冰川也清晰可见,山腰上白云缠绕,是拍摄的极佳时机,我从绒布寺一路拍到大本营,从山体的白色、金色、一直到太阳的最后一束光芒直射在珠峰山顶,山顶散发出让人心旷神迷的红色和玫瑰色……我不愿停下脚步,我希望时间能够停顿,让我在这神秘的美景中多陶醉哪怕一分一秒……太阳落山后,便是一轮圆月高挂珠峰,余辉反射,山体透着粉色,如此景象,是抓拍的最好时机。就在这时,我却不用自己的机器拍摄,匪夷所思的要用另外摄友的脚架,那摄友看到我的相机在架子上,没有与我争辩,把脚架给我,等我装好,余辉已散,山体暗黑,已过最好的拍摄时机。望着明月,我一脸的怅然失望,我知道我刚才换机拍摄的决定是缺氧惹的祸,是瞬间的意识丧失!有的人在珠峰大本营突然失踪,就是缺氧导致的瞬间意识丧失误认方向所致,在海拔5000米以上,从理论上讲干什么都是危险的。好在我的这次意识丧失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但缺少了夜幕下的珠峰的沉寂,那种黑暗中涵盖着爆发的力度的照片,不能不说还是一种遗憾的。
有人问我,拍珠峰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其实问者是想了解拍珠峰苦不苦,累不累。我的回答是“拍珠峰可以说又苦又累”!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大致只有我们上海含氧量的50%,也就是说在缺氧一半的条件下,站着不动心跳也会加速,人一直处于气喘吁吁的状态,反应大的还头疼欲裂,更何况还拿着十几公斤的器材上上下下的跑来跑去,晚上又必须在如此缺氧的环境下入眠,大部分人都无法入睡,心有跳出来的感觉。很苦,很累。
但上珠峰的苦和累在珠峰的美丽前面又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纯洁的白云,这么灿烂的光芒,这么圣洁的冰川雪峰,如诗如歌如泣如梦般的美景,不到珠峰大本营这样的海拔,是看不到的。看到了,你会有流泪的冲动,因为这可能是人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体验,沉醉珠峰的拥抱中,感受静默的力量,在苍茫中体会人的渺小,思考人生的意义,再苦再累也是快乐无边了。
珠峰,它就在那里,在千万里不断行走之后,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在落日、大厦、江水交相辉映的静思中我突然感悟到:能让男人动心的似乎只有沉寂千古的喜马拉雅山,能冲破男人蒙尘结壳的心的也只有浩瀚接地的珠峰了,珠峰的昂立是我们精神的脊梁,珠峰的沉默是支持我们前行的力量。
我和珠峰是情缘,是命中注定的心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