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47项遗产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比利时的阿尔斯特狂欢节、中国的京剧和中医针灸、西班牙的弗拉门戈、哥伦比亚的瓦尤人社区规范体系、伊朗的卡山地毯编织传统技艺,以及由11个国家共同提交的猎鹰训练术等等。
预计经过审议,已收录了77个国家的166项遗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在列入新的项目后得到进一步扩充。
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帆船水密舱壁制作工艺、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歌舞,以及来自克罗地亚的奥耶康吉演唱四项遗产项目,今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是那些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为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相关国家需要承诺执行专门的保护计划,并有可能从教科文组织管理的一个基金获得财政方面的资助。
本月15至1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对各国申报的遗产展开审议,决定是否将其列入上述两项名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所有列入两项名录的遗产项目都必须符合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此外,这些项目已应被列入申报缔约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并且只有在遗产项目的实践社区尽可能广泛的参与以及事先、自由、知情的同意下,遗产方可得以申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