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题报道 >> 2025上海律师参加“两会”专题报道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真在偷听!一聊啥手机App就推啥,上海市政协常委:处罚太轻!主管部门回应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25-01-16         阅读:491次

“聊什么手机App就推什么”

“刚说过想买什么东西

下一秒就收到推送”

不少网友吐槽

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QQ20250116-141854.png

QQ20250116-141916.png

“手机‘窥探’、隔屏有耳,

治理手机App,

有没有什么能做在前面?”

昨天(1月14日),

上海市政协常委游闽键

走进委员现场咨询活动,

来到了市通讯管理局的“摊头”处。

我想咨询个问题,手机窃听,“隔屏有耳”,App的备案是通信管理局在负责的,有没有什么监管机制?有没有一些能够做在前面的动作?

其实我们有常态化检测,去年一年检测了10000多款上海地区备案的App。

从结果来看,这个现象还是很多的,虽然我知道通信管理局、网信、公安都在管,为什么管了这么多、还有这么多?

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80%的智能手机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手机应用偷听或窥探,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反感App的精准推送广告行为,但苦于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和维权途径,只能在担忧中使用手机

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我国已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监管职责方面,网信办负责统筹,公安打击违法犯罪,通信管理局则聚焦行业治理。

App的问题很复杂,不仅局限于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上架,还有在国外各种应用市场上架的。

如果有的地方他不管,最后就没办法监管了,这就是个盲区嘛。

从我们上海角度来讲,我们抓得还是很紧的。公安打击违法犯罪,我们通信管理局更关注行业治理。

事后处罚是一方面,但是事后处罚真的是举证很困难,你感觉到被窃听、被“杀熟”,但很难把证据固化下来,不可能一次次去公证。

我们管理机构有没有可能跨前一步,做一个第三方的评估或者审计?美国有个第三方评估的机制,评估你这个App的算法到底有没有侵犯公民的信息安全,我们有没有可能提前介入?

还有,能不能加大处罚的力度?因为目前的违法成本太低了,就是下架,实际上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今年两会,游闽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App抓取、窥探用户隐私治理的建议》。他提出,各监管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大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即备案、抽查、委托第三方审计评估,加大对侵犯用户隐私App的曝光、处罚力度。“这次咨询活动是一次友好的交流探讨,希望能为推动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游闽键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陈佳琳),综合话匣子、网友评论

编辑:龚紫珺编审:戴慧菁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