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风采录

    日期:2006-12-08     作者:上海法治报    阅读:9,131次
    临近“两会”换届选举,上海律师近日成为了市人大、市政协两会领导关注的焦点。
10月1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副主任周慕尧、刘伦贤、陈豪、胡炜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等一行19人,来到上海市律师协会调研本市贯彻实施《律师法》的执行情况。龚学平希望广大律师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1月16日上午,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副主席俞云波、黄关从、王荣华等一行13人来市律协视察律师工作。蒋以任代表市政协向在上海法治化建设和上海城市化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市律协和广大律师表示感谢。
目前,全市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律师人数共90人,其中更涌现了徐晓青、钱丽萍、厉明、刘正东、薄海豹等5位市人大代表,朱树英、王小耘、段祺华、缪林凤、杨钢、臧广陵、黄绮等7位市政协委员,其中区县人大代表19名,区县政协委员59名。
律师素有“天生就应该是立法者”之称,凡是法治发达的国家,律师不仅在司法领域,而且在社会事务管理的各方面也大有作为。
3年来,活跃在上海市两级人大和政协的律师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践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律师客观、中立、专业化程度高、民间性强的职业特点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他们提出提案、议案300余件,内容涉及城乡建设、司法、交通、综合经济等各领域。上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投向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投向了百姓的安危冷暖,投向了区域经济发展,投向了民主法治进程。
相信在新一届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律师的身影,他们的声音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吴益民:7个月不做业务忙调解

吴益民,2003年3月当选为杨浦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在上海的律师界,吴益民雷厉风行————他是上海律师界第一位成功办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案的执业律师,他也是全国律师界唯一推翻最高人民法院错误判例的执业律师。
在杨浦的干部、群众眼里,吴益民古道热肠————为复旦高科技园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出谋划策、为存志中学转制尽职尽责、在黄兴绿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中环线杨浦段动迁中倾注大量精力。
作为上海第一批个人律师事务所之一————吴益民律师事务所的当家人,2006年的大半年里,你很难在事务所里找到吴益民的身影。他并不是在外忙着办案,而是把自己“借给”了本市化解动拆迁矛盾工作。
今年4月份以来,市有关部门组织全市15位律师参与化解动拆迁等突出信访矛盾的工作,吴益民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仅有的两位律师事务所主任之一。他放下全部律师业务,在“律师调解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7个月,全身心地扑到化解动拆迁等突出信访矛盾的工作中。
每周一的8点半,吴益民都会准时到设在杨浦区信访办的工作室报到。刚泡好茶,电话铃就响了起来:“吴律师,我们全家决定接受目前的这个方案了,麻烦你晚上再过来帮我们看看。”
打来电话的,是残疾人李先生。动迁前,李先生开了一家理发店,因为手艺好,生意红火。由于李先生赖以谋生的理发店需要拆除,他不仅会失去工作,女儿也面临辍学的危机,因此情绪非常对立,采取了极端的对抗手段,上访、闹访直至在市中心散发传单,还扬言“跳楼”、“自焚”,造成交通堵塞而被治安拘留。
了解这些情况后,吴益民有感于李先生的实际处境,上门真情相待。他先自掏5000元给这位残疾人的女儿补交学费,还在6月1日儿童节晚上邀请李先生一家吃饭,为孩子过节日。经过协调,他还帮助李先生解决了其女儿初中、高中阶段的学费。为解决李先生一家的生计,吴益民会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李先生落实了营业的店面,化解了矛盾。
吴益民的工作搭档马定华告诉笔者,吴律师这半年多的工作,给化解动拆迁矛盾帮了不少忙。“吴律师能充分利用好律师身份,起到中间人的作用,给百姓以信任,给政府以帮助。为了参与我们的工作,吴律师放弃了大量个人业务创收的机会,为和谐拆迁贡献力量。”
有些人对吴益民“不做业务做调解”的做法不能理解,而吴益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作为律师人大代表、上海市为被拆迁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志愿团成员,参与基层调解是我应尽的责任。”

★钱翊梁:3件提案聚焦宝山港区改造

早些年去过宝山的人,可能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集装箱车飞扬起尘土横冲直撞,轮船、集装箱、大货车的尾气熏天黑地,堆放货箱的堆场杂乱无章,作为上海最老的港区,忙碌与混乱交织。
身为宝山人的钱翊梁,也关注到了这一现状,他思索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杂乱的状况,更在考虑如何改变中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2003年3月,钱翊梁出任宝山区第五届人大的人大代表,他提出的第一份提案就是要在宝山设立“浙江民营经济区”,并把“调整一部分航运用地划作民营企业用地”作为发展思路。
虽然“浙江民营经济区”最后没有在宝山区建立起来,但钱翊梁的想法,与宝山区政府2005年提出的“腾笼换鸟”————即“退出部分集装箱运业,打造国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针不谋而合。可以说,作为一位区人大代表,钱翊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有很多超前的想法。
2005年3月,钱翊梁再次把目光放在了调整航运产业上,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一份题为《尽早考虑集装箱行业退出后的招商引资规划》的提案浮出水面。
钱翊梁从宝山区交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宝山区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与集装箱车有关,路面损坏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集装箱车有关。从财政税务部门了解到,不少农村集体把场地廉价租给不在当地注册的外来航运公司,导致当地政府既收不到税收,又不得不为整治混乱支出一笔开销。
在钱翊梁的提案中,对以上的种种弊端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比如设立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航运企业在当地注册,实现本土化;要求航运企业拿出定期维修路面的专项资金……提案最后还建设性地指出,今后几年,宝山区的集装箱行业与集装箱仓储业将逐步萎缩,建议就集装箱行业退出后如何招商引资早作规划。
议案提出不久,宝山区成立以内河航运企业为主体构成的宝山航运物流园区,钱翊梁的许多建议,在园区的建设中得到采纳,现在的宝山航运企业都在统一管理下,高效运作,如今你很少再也看到撒野的集装箱卡车,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物流秩序。而部分远洋航运企业退出后的港区用地,也成功置换成高附加值产出的工业用地。
“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成功,宝山区的物流业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建议尽早规划物流业的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更快发展。”借洋山港开港的契机,在今年3月的人代会上,钱翊梁再次提出了《尽早规划宝山区物流业的上佳布局》的议案,这是他就宝山航运业发展的第三次上书。
据统计,4年来,钱翊梁来提交的17个议案和近30份代表意见中,涉及区域经济的就超过了20份。

★王晨波:套餐式议案谏言医疗改革

王晨波,上海市政协杨浦区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务委员,杨浦区第十届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度市劳动模范。
熟悉王晨波的人都知道,今年11月份刚过43岁生日的他,年纪不大,却已是上海律师界的一名资深律师。上世纪80年代初,王晨波通过了全国第一次律师考试,成为了上海的第一代执业律师,可以说,他亲历了上海律师业的发展史。
21年的律师生涯,王晨波不但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以律师的视角关注社会。2003年起,连续三个关于医疗制度的套餐式提案,为百姓解决“看病难"提出一整套做法。
近年来,不少医院因医疗发生意外后,患者或家属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因此常引起一些医患纠纷,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王晨波关注到这一现象,2003年,他拿出了一份《建立多方联动的化解医患纠纷的应急预案》的提案,提出“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一部关于医疗机构治安防范工作的专门法律法规,将医疗机构治安真正纳入法律的监管体系”等建议,以一名律师的视角剖析医患纠纷的安全处理机制。
在医疗保障制度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市、区的大医院、专科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为看病就诊往往要排队等候相当长的时间,而一些地段医院虽然条件、硬件设施也有相当水准,但却门可罗雀,更多的患者对其医疗水准持怀疑态度。
王晨波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冷一热的现象直接折射出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保障水准的矛盾。题为《构建医疗资源共享网络,完善医疗保障》的第二份关于医疗制度的提案就此出炉。
王晨波在提案中提出,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主导下,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在本区范围内建立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资源共享机制,将名牌医院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辐射出去。
王晨波的许多想法,已经在现实中得到运用,在杨浦,最大限度提升了医疗保障的水准。
“要正确评估医疗机构的有形资产,尤其是做好现存国有资产的评估。”《尽快推进医疗机构产权改革改制,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水准》是王晨波第三次为医疗制度改革,出谋划策的提案。这份提案中,王晨波提出的“政医分开,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许多新颖的观点,被许多专家评价为“打开了思路”。

★董敏华:民主党人士放眼静安发展

如果说律师人大代表、律师政协委员是律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董敏华可以说是这群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个体。律师、区人大代表两重身份外,董敏华还拥有“中国致公党上海市静安区委主委”这第三个特殊的身份。
2001年董敏华被增补为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二届政协委员,2003年他又被选举为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可以说,这六年来,董敏华一直以民主党人士的身份,代表致公党活跃在政协、人大的平台上,发出参政之声。
“与其他的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同,我在人大的工作,代表的是致公党这个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的声音,肩上的责任更重。”董敏华将区人大代表的身份看得很重。六年来,董敏华每年要参加党派、人大、政协、律协的会议150余次,以一次会议半天的时间算,就要花去他整整3个月的工作时间,而这些会议的很多内容,都直接与他的提案有关。
担任人大代表的四年时间,董敏华每年代表致公党在区人代会上提出一个议案,数量不多,但每份都极具影响力。
“静安区作为本市中心城区,地域狭小,物流频繁,人口密集,发生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急需建立一个与双高区建设相适应的公共危机预警处置系统。”2004年,董敏华的提案是《建立预警处置系统,有效保障公共安全》,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区领导“有远见、有思路、有做法、有见地”的评价。
提案中,董敏华列举了城市危机产生的可能和实例,并提出方案,建议建立一整套包括应急预案,快速汇报,信息分析,损失评估,灾后恢复等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并对防灾救灾流程的具体设置列出了流程图。
2006年3月,董敏华又把目光聚焦到了静安区城区改造上,一份3500字题为《保留文脉、提升功能、加快南部历史风貌区开发》的提案,从住宅房龄长、保护意识弱、设施功能差,三个方面剖析了历史风貌区开发现存的问题;从资金、房源、规划三个角度透彻分析了开发历史风貌区存在的主要症结。
“‘散式’规划方式,以优秀历史建筑为中心,为不同区域编制不同的规划,提升附近街道的功能和品位。”董敏华在提案中提到的几条具体的做法,得到规划部门的较高评价。
董敏华常说,以民主党派的身份提议案,议案数量不多,但件件是精品,要为静安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