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学院2011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无  时间:2012-03-24  作者:无

2011年,学院在市司法局和律协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和本市律师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服务律师的理念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的境界,开拓创新,通过培训工作,自觉为提高本市律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服务的整体水平作出了努力。

一、主要的工作

1、截至年底,学院共举办讲座类培训共41场,其中,大型的云峰讲座8场,星期五课堂33场(含远程网络直播),实施教学164学时,参训学员14000余人次;举办青年律师轮训班4期,实施教学32学时,参训学员800余人;举办专题班、研修班总计7期,实施教学140学时,参训学员约1300人;举办实习人员集中培训班5期,实施教学共计350学时,参训学员1158人;在线培训课件上网455个,其中国际业务类13个,经济业务类16个,劳动业务类15个,民商业务类91个,诉讼业务类19个,刑事业务类5个,其他业务类32个,执业行风类24个,网络直播类13个,政治行政类21个,其他内容类206个。全年在线学习时数超过18万学时,参训人数突破1.5万。

2、今年,律师学院开设的现场课程超过160门,加上在线超过300门,且内容比较丰富。比如“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几个主要议题的评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解读”、“保障房制度的现状和相关法律问题”、“律师如何参与动拆迁信访矛盾化解”、“律师参与信案件访终结和化解业务”、“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决定解读和文化领域对法律服务要求探索”、“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对策”、“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如何防范执业风险”及审判实践、刑事检察、司法鉴定、公证、仲裁、房地产、劳动、婚姻家庭、继承、信托业务、股票基金等系列课程,都是围绕新法律法规出台,结合时事热点,聚焦律师行业的热议话题,或从上海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律师的进修需求度出发,进行多领域多角度安排展开的。不少课程是为继续提高律师服务的“两个中心”建设的能力展开的。(全部课程可详见一览表)

3、进行了课程系列化设置尝试。学院在常年积累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对培训课程进行了系列化的梳理安排,以多种培训形式围绕若干系列化主题,所设计的每个系列课程即考虑面,也考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员能够按部就班地进入该主题领域,并可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入门、进修、研修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满足律师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4、推进了实习人员培训收费制度的确立。学院通过调研,提出方案,代拟(决议)通知,建议新一届协会会长会议通过了实习人员参加培训收费的决定,解决了多年来实习人员“公费培训”占用过多培训经费的现象,特别是周边省市的实习人员无偿占用本市集中培训资源的现象。今年参加集中培训的人数已经从去年的2380人合理降至1158人,节约了上百万实习培训经费。由于学院事先做了多套预案,收费制度实施后,培训工作平稳。

5、将网络远程直播这种“低碳培训”方式引入上海律师培训舞台。律师学院在7、8月暑假期间,进行了8次试播,至今共进行了13次直播,其中包括两次教师身处杭州和北京的异地直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教师、学员的一致好评。

6、对在线培训平台进行了技术改进。目前的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一个集网络培训、门户网站、培训信息、课时统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员通过该平台,除了学习网络课程以外,还可以获悉律师学院的最新培训信息,查询自己的培训课时。律师行业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查阅全市、各区、各所、各个律师参训情况,同时可以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设置培训任务、上传有关的培训课件等。在线培训平台具有统一的操作的规范,每一项培训信息的发布、培训任务的设置、课件的上传都有相应的审核操作流程,而且每套流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精简快捷,为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律师个人规划参训提供方便。

7、完成了数字化报名软件升级。目前的系统可对各培训班报名预先设置年龄、身份等限制,保证了特定人员对特定培训的报名,减少报名后无故缺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为进一步克服培训资源浪费的现象,系统预留了报名收费系统设置,为“报名培训模拟收费”试验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8、专门为年龄偏大不习惯上网的律师参训提供安排。学院分析了年初律师在《培训意见建议反馈表》上的建议,根据青年律师偏好网络培训,年龄偏大且不习惯上网的律师偏好集中住读培训的特点,并根据50岁以上注册律师实际人数,在部分专题班的报名时设置对象限制,为50岁以上的律师预留名额。使我们的工作尽可能关注到各个年龄段或各个经历段的律师的不同需要。

二、主要的做法

1、通过培训形式的多样和合理增加课程量来实现学院的基本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

2011年律师学院采用的律师培训形式主要包括:“星期五课堂”、“云峰(大型)讲座”、青年律师轮训班、专题班、研修班、实习人员集中培训班、在线培训、新开设的“远程网络直播课堂”等。并且连续第二年保持了每年超千学时的课程量,约是律师每年参训要求量(40学时)的30倍,在量上实现了学院的培训功能,且保证了律师的自由选择,使中组部关于在教育培训中推进自主选学的要求在学院工作中得到贯彻。

2、通过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学院的培训功能和服务水平。

比如学院今年开设的“律师如何参与动拆迁信访矛盾化解专题班”诸课程包括杨浦区天一市民诉求调解中心现场教学课程,开设的“律师参与信访案件访终结和化解业务研修班”课程意图都很明确,第一层面的目的是在相当部分律师缺少案源的情况下,引导律师在政府不断扩大的购买律师服务进程中施展自己的法律服务技能并获得收益,发挥学院通过培训开拓律师业务面,扶持新律师的作用。第二层面的目的是提升律师从事此类业务的相关业务水平,引导律师对ADR(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思考,发挥好学院的基本培训功能和提供交流平台功能。高层面的目的是自觉在培训工作中为贯彻中政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市府关于发挥律师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和在“本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中所作出的安排。让培训起到了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律师在平安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律师在政府部门和公众心目中参与社会管理能力的形象。

比如中央全会召开和两会召开后,学院不光做到在培训中及时宣传党中央的决定和两会精神,而且提前安排教师研究《决定》、《十二五规划》对法律服务业的新要求,在开设的“关于文化发展的决定解读和文化领域对法律服务要求探索”、“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对策”等课程时引导律师思考,促进法律服务业贯彻中央精神。

3、自觉在培训工作中将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

比如今年学院继续开设青年律师轮训班,不光内容包括办理担保业务、办理医疗纠纷业务、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法律运用规则等各种类业务操作指引,为青年律师尽快掌握基础的业务技术提供培训,还在每期轮训班中开设“如何在执业生涯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律师执业使命”等专门课程,通过联系执业实际的方式,贯彻司法局党委相关文件的要求,对律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律师的政治定位认同及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为上海青年律师尽快进入角色,健康成长作出了努力。

学院能积极贯彻市司法局“十二五”律师发展规划,关注和配合新一届律师协会理事会确定的今年十项重点工作,及时开设“上海律师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小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交流”等课程,在培训班中邀请局领导和律师管理部门、协会领导与律师座谈沟通,通过培训工作促进律师,特别是各所主任思考如何发展,如何选择适合各所的管理模式,增加行业与行政的共识,共同努力,提升上海律师工作和事务所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推进上海律师业的发展。

学院针对有关部门反馈的个别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纪情况,除加强职业道德纪律培训外,还开设了“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如何防范执业风险”、“执业状况点评”、“违纪案件分析”等课程,通过培训从正面引导,提醒律师,特别是新律师时刻有根纪律弦。

4、通过积极采用最新的培训技术来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学院采用的远程直播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足不出户地通过互联网络远程收看讲师的授课直播视频,并同时可以实现教师和学员、管理者和教师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直播结束时同时完成电子课件的制作,可以即刻将课件放入在线网上供在线参训。这种培训方式组织者节约了培训场地成本,学员、讲师节约了在途时间成本等,是“低碳”概念在学院培训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学院采用新技术提升服务的举动。

三、存在的不足和2012年的工作初步设想

1、离完全实现2011年设定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的目标、高层次的培训班数量目标、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主要是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标、学院自身建设目标等还有差距;区县利用在线培训平台的综合功能,特别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设置培训任务、上传课件的功能推广不够。希望在2012年继续努力加以实现。

22012年,要坚持和完善受到律师认可的各种培训形式,基本的培训量要保持今年的水平,并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有创新。年初要根据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十二五规划要求、政治部2012年培训工作要点精神、协会党委的部署和协会理事会的意见制定好计划。要进一步加强与各专业研究会、律师事务所等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围绕一些热议焦点,需拓展的新业务领域,更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律师需求的培训课程,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3、当前要做好2011年培训工作的评估和2012年培训方案意见建议的征集。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