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题报道 >> 2025上海律师参加“两会”专题报道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两会声音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25-01-20     作者:范洁/曹博文/郜阳/屠瑜/方翔    阅读:264次

image.png

    市人大代表 陈丹燕

    image.png

    市人大代表 孙小芳

    image.png

    市人大代表 朱光

    image.png

    市政协委员 李燕

    image.png

    市政协委员 陈海波

    image.png

    市政协委员 方玥

    提升“一江一河”空间文化含量

    市人大代表 陈丹燕

    上海大力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后,调研发现公共空间在文化消费领域存在同质化现象,作为精神消费场所的美术馆和展览空间里,恰如其分的展览不够多,生命力不够强,这反映出“一江一河”各段对自身文化定位认识不足。“一江一河”呈现的精神气质对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至关重要,应该更加重视水岸公共空间中的文化软实力的养成。建议参照推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水岸更新时的系统性做法,设立专门的“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艺术委员会,系统性、统筹性地开展文化设计与推动,既有长期目标,也能步步落实。

    改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市人大代表 孙小芳

    目前,我国有超六成中小学教师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心理疾病检出率高达16%。通过问卷调研,发现近半数教师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支持,但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普遍不足。
    对此,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尤其是减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会议和督导检查。此外,还应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消除病耻感。为教师提供一站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牵头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筛查,使用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及时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
    推“妆造公约”形成良性循环

    市人大代表 朱光

    上海被网友称为“二次元浓度最高的城市”。2024年上海全年10万观众以上参与的大型动漫节展不低于10场;动漫主题活动、快闪店、演出更是遍布城市。无疑,二次元是贯通“文旅商体展”促消费的核心元素。二次元经济最显性的活动,就是人人可以参与Cosplay化妆、服装造型表演。我建议推出操作简单、符合各方期待的“妆造公约”,如角色扮演的妆造需符合作品原型、不得使用现役制服及标识、避免全脸彩绘、节假日期间尽量避免在商场内的洗手间进行装扮服饰更换或化妆等,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形成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范洁 曹博文 郜阳 整理本报记者 刘歆 李永生 摄

    塑新城商旅文体活动大IP

    市政协委员 李燕

    当前上海的商旅文体活动多集中在主城区,新城在商旅文体活动大IP打造上与主城区差距明显,存在亮点少、自主IP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

    我建议,整合要素资源,高标准谋划布局商旅文体活动大IP。第一,新城建设中要打造一批如中心商圈、商业综合体等标志性场所,发展多元新业态,形成产业集群。第二,突出打造商旅文体消费新场景,开展多元活动构筑文化“引力场”。第三,坚持需求导向,做好功能引入打造品质“生活圈”。第四,明确发展的“符号”“口号”,吹响品牌的“冲锋号”。第五,明确目标强效益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和要素保障。

    打造“动漫国潮文创街区”

    市政协委员 陈海波

    黄陂南路847弄天祥里自2022年完成人员动迁至今,目前尚未进入下一步旧改工程。天祥里9号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丁悚的旧居,且在丁悚组织下,在该地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漫画团体组织“漫画会”。天祥里也逐渐成为具有现象级影响力的地标所在。
    我建议,要将旧改视野从“天祥里9号的单栋活化”扩大到“天祥里文创街区整体规划”,通过“中国现代漫画”联系“中国潮流艺术”,将以“漫”育“潮”、以“漫”促“潮”的概念运用在天祥里新一轮的保护开发中,将其变身为集“中国漫画”与“海派国潮”于一体的文创街区和潮流文化的聚集地,在上海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复合型文化地标和新范本。

    培养高素质托育服务人才

    市政协委员 方玥

    呵护好“最柔软的群体”,体现着城市的温度。长期以来,上海一直走在全国托育行业前列。然而,随着本市托育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托育人员队伍。

    我建议,积极优化并畅通托育服务人才的学历培养通道,架设托育服务行业人才的“立交桥”,完善托育服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体系。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上海市托育综合服务示范点,在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上起到“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本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屠瑜 方翔 整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