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业内动态

老律师自创“神奇炒股法” 资金15年翻一千多倍

    日期:2007-08-22     作者:龙虎网    阅读:3,090次
一位60多岁老律师十多年来,自创了一套“神奇炒股法“,入市15年来,从起始的8700元资金,如今,已经翻了一千多倍,资金已有上千万元。现在,股市依然火爆,老律师对于那些盲目入市而亏损了自己血汗钱的投资者很是心痛,他想通过本报告诉广大投资者,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下了苦功夫才会有收获,还是一句老话: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用朋友账户懵懂炒股

对于律师老陈来说,15年前的星夜排队开户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陈律师告诉记者,那时候开户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没有过硬的关系根本开不着户。

“1992年才有股市,我也想尝试一把,于是半夜里12点,披着军大衣,在证券公司门口排队开户,结果排了一夜也没开着个户。”

“因为开不着户,我们几个朋友就各出一点钱,用一个朋友的账户炒股。”陈律师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看到股票涨的时候特别开心,但就是不知道涨到高位的时候抛股票。

“那时,眼睛能一刻不离地盯着大盘看一天,却不懂得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只知道股价涨了,涨了就高兴,第二天股价又跌了下来,跌了,心里又后悔。”陈律师说。

就这样,高兴了又后悔,后悔了又兴奋,涨涨跌跌一年,结果陈律师不但不赚钱,反而赔了一点。

走后门拿到一账户

到了1993年6月,陈律师终于有了自己的股东账户。那时证券公司开户都有限额,不但限定人数,还要限定资金量等。不过,这对于人脉广博的陈律师来说,拿到一个开户的名额并非难事。

“说来也巧,正好去办一个案子,一个朋友手里有一二十个名额,就给了我一个。”就这样,陈律师有了写着自已名字的账户,而起始资金也就8000多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屏幕上的股票就那么几只,即使报纸,也不是每家报纸都刊登行情。不像现在电脑轻轻一点,行情就出来了。”陈律师说,那时候的交易比现在麻烦多了,股民都要到交易大厅进行现场交易,而每笔交割单也都要花钱买,交割单从最初的10元,后来降到5元,再后来两块钱,到现在电脑操作。

“那时候买个交割单就像现在春节时候在火车站排队买火车票一样,人多得不得了。”陈律师说。

15年天天做“笔记”

2002年,虽然行情很好,但是陈律师却没有赚到钱,陈律师开始总结自己的操作,总结后,他认为,自已是没有“用心”炒股。

于是,1993年年初,陈律师开始研究起股票每天上涨的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然后找出它们中间的规律。

1993年6月,陈律师开始做“笔记”,记者在陈律师保留至今的“笔记”上看到,上面是些简单的数字和“O”、“H”、“L”、“C”几个字母。

陈律师给记者解释说,“O”代表开盘点位,“H”代表最高点位,“L”代表最低点位,“C”代表收盘点位。

“我没有看过一本专业的股票理论方面的书籍,但是我研究每只股后发现,每只股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开盘收盘之间,都有恒定的规律。”陈律师说,他发现了股票内在的规律,所以,从1993年至今,陈律师都把自己关注的股票“作图”,一天都没落过。

选一只股要花一个多月

陈律师有个小小的“股票池”,里面只有十多只股票。他告诉记者,每选一只股票都要耗费他许多“心神”。

“我每选一只股票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哪方面都研究,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创的‘神奇炒股法’。”陈律师说,有时候花一个月研究来研究去,却发现这只股票并不好,所以,一只能进他股票池的股票那肯定算得上是“黑马”中的“黑马”,能进他的账户的那更是“黑马”中的“汗血宝马”。

陈律师告诉记者,即使到了现在,他已经有了“不方便透露”的资产,他还是很花心思地选股,“只要我选股,那就没有了休息天,早上6点至9点,晚上吃过晚饭基本都在研究。”

行情大好不接小案子

在别人看来,60多岁的陈律师都“这样”了,还辛辛苦苦地来上班真是不容易。

陈律师还是觉得,事业是事业,炒股是炒股。事业跟炒股要分得清清楚楚。年过花甲的陈律师去年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算是朋友帮忙,不过,帮忙归帮忙,平时上班闲暇时间,可不能耽误了陈律师炒股这件大事。

陈律师也有事业跟炒股“分不清”的时候,那就是行情特火爆的时候。

“行情好的时候,我一般不接小案子。”什么是“小案子”?在陈律师的眼里,那是一些打赢官司后,只能赚个三四千块钱的,这就是“小案子”。

“因为要打赢一个官司,你必需花很多时间,去看很多资料,还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搜集一些证据,而这些时间和心思恰恰耽误了陈律师研究股票。

“一个赚三四千块钱的小案子还不如我轻轻一点股票赚的钱来得快呢。”陈律师说。

股市只投“智”不投机

在陈律师看来,炒股最重要的就是“入门”。

“要有技术性地去炒股,我很反对现在很多股民的‘跟风’,听消息炒股。”陈律师说,在沪市这么多年,他得出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那您种下了什么瓜呢?”记者问。“这就是我种下的瓜。”陈律师随手拿起手边厚厚的一叠纸,上面全是他手工绘制的K线图和他亲手做的个股报表。记者看到,其中有一卷被卷起来的K线图展开来大约有14厘米宽,230厘米长,上面的点点线线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从1993年6月到2007年7月的股市行情变化。

“虽然现在计算机发达了,但我还是强调要手工绘制K线图,计算机只能告诉一个结果,只有在自己亲手做作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陈律师说。

陈律师认为,炒股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投“智”的行为。“你投入了多少‘智慧’,才能收获到多少成果。”

不赞成年轻人辞职炒股

“作为老股民,您对现在众多的新股民有什么箴言吗?”记者问。

“箴言谈不上,就是要告诉很多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现在炒股赚钱就放弃自己的工作去炒股。”陈律师说,年轻人,有点闲钱放在股市里玩玩还是可以的,要踏实地下功夫去学习,一定要加强风险意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合职业炒股。股市的风险大,某时赚钱并不代表永远赚钱。现在大多数股民都是‘门外汉’,对于股票他们根本不懂。股市里面最后赚钱的往往只是少数人。”陈律师说,其实就算有股民入了门,也不可能是100%的赚钱。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下了苦功夫才会有收获。还是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陈律师说。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