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四日的系统学习与参访,代表团已吸收了大量信息。为便于消化所学、巩固成果,第五日上午特别安排了问答交流(Q&A)环节。在互动中,饶尧律师结合代表团成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抛砖引玉率先提问,涵盖文件披露阶段的规则适用、对客户不利证据的应对、涉及保密信息的披露机制、以及在普通法系下证人遴选与问询的实务操作等关键议题,引发了现场头脑风暴,其他成员也相继发问,交流氛围十分活跃。
![]()
对此,新加坡律师公会副会长 Samuel Chacko及其同事作了细致而务实的回应,从证据披露的适用规则、仲裁员背景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执行地法律的考量、披露范围的界限等方面展开。他们还介绍了普通法系中特有的 Privilege(特权) 概念,阐述其在证据阶段的应用方式,并分享了在选择专家证人及证人庭前准备方面的实务经验。这场高质量的问与答,不仅展现了两大法系在理念与操作层面的差异,也让代表团成员获得了跨法系的思维碰撞与启发。问答环节后,Samuel为代表团所有成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
下午,新加坡律师公会特别安排了一场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庭审。仲裁员由 Samuel 担任,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均为新加坡律所的女律师。通过完整呈现仲裁程序的开庭与陈述环节,代表团成员直观了解了国际仲裁的运行机制,也对国际仲裁律师的专业能力与现场表现留下深刻印象。此次模拟不仅打破了对传统争议解决律师的刻板印象,也展现了女性律师在国际仲裁领域中的专业力量。
![]()
模拟结束后,Samuel 以仲裁员的视角,对整个流程进行了复盘与点评,从案件管理、庭审掌控到裁决逻辑的形成,为在场律师提供了仲裁庭视角的宝贵参考。这一体验式学习,让代表团成员理解了如何从仲裁员角度把握国际仲裁的节奏与策略,为今后处理跨境争议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此次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更新,更是一场视野的拓展。通过与新加坡同行的对话,代表团成员切实感受到两大法系在规则、程序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与互补,也看到了我国在《仲裁法》修订后不断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对接国际规则的努力方向。黄浦律师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把所学所见转化为实务能力与服务动能,继续在涉外商事争议解决、国际仲裁代理、法治交流合作等领域深耕前行,为提升中国律师的国际化专业形象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