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由上海律协社会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和社区枢纽站联合主办的“陆家嘴艺术社区调研与座谈(第一阶段)”活动在陆家嘴三个居民区的艺术社区和陆家嘴街道滨江街区党群服务中心阳光会客厅举行。
本次调研主题为“公共文化服务法律需求与问题”,座谈主题为“公共文化服务与艺术社工:美术馆社区化与社区美术馆化”。这场艺术与法治的深度对话,吸引了来自法律界、艺术界、博物馆学界、人类学界、公共管理学界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来自上海律协社会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磊律师、副主任吕璇璇、委员金玮律师、秘书凌剑华律师助理、干事陈春阳律师、社区枢纽站创始人王南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敬、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马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博士生周美珍、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郭奕华、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社会工作师赵文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教授雷虹霁、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与商学艺术助理教授、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专家金梦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潘天舒、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冉等专家学者与工作在陆家嘴社区一线的街道社会工作办主任、居民委员会书记、主任围绕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参与主体权益保障等前沿性话题进行讨论。
上海律协社会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磊律师表示,艺术社区为老旧小区改造“做加法”,律师可充当“粘合剂”,协调政府、社区、艺术家三方关系。副主任吕璇璇律师指出,艺术家面临知识产权、安全责任等法律风险,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支持;委员金玮律师提出需完善业委会、居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权责机制。
上海大学马琳教授结合《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强调艺术社区“在地性”不可复制但模式可推广。上海艺术研究中心郭奕华认为,社区美术馆需突破传统框架,探索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多元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张冉教授提出“政策实验室”概念,建议通过空间治理、艺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融合解决绿地使用、社区公约等议题。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赵文聘教授呼吁制定“艺术社区软法治理”,规范资源下沉流程。
东昌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骏分享“星梦停车棚”志愿者自主管理经验,提出安全责任与保险缺失问题,呼吁法律托底保障。乳山五村党总支书记万红则指出,艺术活动显著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与社区和谐度。
本次调研成果将为艺术社区模式标准化、法治化提供专业建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法律保障深度融合。活动获人民网、上观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