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律师职业的文章,不求文笔多么流畅,但求感情之真挚、思考之深邃。转眼已通过司法考试四年多的时间,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也许这正是对律师这份神圣职业的独特感悟,来自于对自身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各位前辈的悉心培养,自己今天在专业领域的成长是难以取得的,长期的律师思维已使自己更加理性,而对律师的情怀使自己学习进步更加有了动力。
第一次听说律师这个职业,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看到TVB电视剧里面带着卷发头套的律师,一个个慷慨激昂,为了正义进行无尽的辩解,后来内地涉及律师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包括庭审的直播等,特别是一个个经济案件看起来那么复杂而难以理解,更让我对律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后来选择大学时,毅然决然选择了法律这个神圣的专业。诚然,当时周边的人也多有不解,作为一个钢琴还算优秀、具有一定艺术潜质的上海“柔弱”女孩,不去选择带有文艺范的专业,而去选择律师这看似枯燥的职业,能够承受吗?虽然律师是非常令人尊重的。
还记得在大学的时候,白发苍苍的教授们给我们讲习的情景,在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你为什么要学习法律?你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操守,才对得起你未来可能有机会从事律师行业上的职业?这段话深深的震撼了我,以至于在后续浩如烟海的法律书籍中,始终保持着一颗进取之心。夜深人静之时,看着那些“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在一篇喧闹之外,仔细体会立法者的深意,那是一种什么境界?“公平正义”是如何的重要。也是因为此,使我在大学中沉迷在这些法律条文中,更没产生混日子的想法,连年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也使自己为家庭赢得了光彩,这一光彩,也更促进了自己对律师职业的追求。
短短的四年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在这期间,我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我增加了一个新的“沉甸甸”的身份。大学毕业论文选题时,看着一个个备选题目,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捉襟见肘,经过半年时间的“翻箱倒柜”,终于写出了一篇自己看着还算满意的论文,但在与答辩老师的交流中,他们的指导,使我认清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认清了下步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术业有专攻”,必须专方可精,如果一直浮在表面,沉不下去,是写不出一篇好的论文的,更不会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正是基于此,也深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环境的熏陶,使我明确了倾向于金融方向的追求,也在期间自考了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使自己的学习之路更加充实,而在大学毕业后,我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瞠目结舌”的选择,先干审计,深入了解企业财务运营,后干律师,这一切,就是要对得起我们的专业。
一年半时间的审计生涯让我在北京、深圳、云南等地奔波,参与了诸多IPO审计和内控测试,而在审计过程中,大学学习的律师思维使我更加看透了审计问题的根源,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万变不离其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让我正式踏入了司法从业资格的大门。司法考试之路看似“疯狂”,高淘汰率才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在怀着对律师行业的“敬重”之心,使我顺利通过了考试,并进入了律师事务所实习,于2016年执业,在核准执业,穿上律师服装的瞬间,母亲的脸上漏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也成为了亲戚朋友们赞叹的对象,使我更加热爱了律师这份职业。
然而,加入律师事务所后,使我感慨万千,现实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必然有一定差距,我们不能光啃课本,而要懂得里面涉及的精髓,必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这一期间,怀着对律师的情怀,我积极申请参与各种项目,给自己锻炼的机会,无论是法律顾问还是看似复杂的上市类业务,都想参与,也感谢律师事务所给予的平台,感恩律师前辈们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和培养,感恩那些委托人对我们给予的最大信任和支持。在这期间,我的母亲她经常和我说,“佳俐,律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要肩负起责任,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亦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而目前也把前面所说的,我穿律师服的照片放在了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无疑,她以我为骄傲。
由于加入了律师事务所,我更有机会参加全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一个个看似难以极为艰深的法律案例,在老师们的娓娓道来中,变得“生动活波”,一个个晦涩的条文,变得如行云流水,直接灌入了心田,而老师们在期间给我们讲的精神层面的知识,则是难以言表的,第一,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准则,第二,我们必须怎样让相关方认同,第三,我们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职业追求.......“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一切,已经化作了我脑海里最深刻的力量,加之前期的审计等财务金融领域的实际经验,使我终于将理念变为现实,于2016年开始对基金公司进行全面风险把控,标志着自己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所学习的律师准则理念融汇到基金公司的初衷。
看似一个个投资案例,到底有没有法律上的瑕疵,到底有没有风险?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到底应不应该去深究,去学习?比如大数据、区块链等近几年新兴的行业?面对投资经理提报的可研报告,到底有没有必要关注一些指标的合理性,评估期间可能存在风险,而是仅仅关注法律条文?面对一个个项目,自己作为律师,有没有必要去提过多意见?说到这里,必然再次回到了律师的价值观,那就是强烈的责任感使自己必须有一种首当其冲的勇气,必须全面投入其中,真真切切的为基金公司负责。
正如无数心灵鸡汤所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需要一个梯子,在审核一个个合同中,要透过这些系列约定抓住它的主要矛盾,要理清这些思路,提出风险防控意见,谈何容易?正是律师这份神圣感,让我将这份信仰和职业情怀变成了我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于是,区块链技术不懂,上网专门买课件学习,包括去专业公司请教;感觉财务金融知识不够,参加CFA专业知识考试,并达到一级水平,学习CPA教材,进一步掌握会计知识;参加托福学习,提前增加自己的英语专业储备,以备后来之需;参加“中国首席公司法务官”培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高度看问题,做到专业胜任。
正是基于律师的理念和执着,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了一份“较真”,多了一份付出,哪怕是在别人不解中,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转眼,参与基金行业又满三年,在看似平凡的新工作中,也经历了多少个夜晚的加班,也在多少个合同中“摸排滚打”,也参与了基金募投管退等全流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面对这一过程,反过来思考,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懈奋斗的力量和信仰是什么?那就是对律师职业的追求,要牢牢记住自己穿上律师服装那一瞬间的激动与感慨,记住自己的职业使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母亲便问我,你为什么要写?我说,我就是希望,用我的经历传递我对律师职业的敬重,用这种理念,支持我的持续奋斗,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学习,促进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也希望,我们作为律师,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许,奋斗的足迹不需用长篇累牍来描写,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付出,正是我们所坚定的信仰,正在塑造我们的良性“三观”,“旦复旦兮,如月光华”。正如智利诗人聂鲁达所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我们要坚守律师的职业情怀,坚守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相信一定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2019年10月11日
葛佳俐
北京市中银(上海)律师事务所
私募基金、企业投融资、公司证券
联系方式
13402002035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