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中,习惯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可以消除自身疲倦,远离亚健康的身心平衡之道,让自己精力充沛、游刃有余地融于都市工作生活,真正成为健康、活力、高效、自信的都市精英。而太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太极,平衡之道,生生不息之源。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等综合创造而出,是一种具备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和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明朝万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为当今武术研究中一个旷日持久的争议课题,其中又以“陈家沟起源说”、“王宗岳创拳说”、“张三丰创拳说”以及“武当山创拳说”较为普遍。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 原始太极拳、武当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等。虽说流派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演练时皆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塌胯,动作舒展,做到行云流水,神形俱妙。流传演变至今,太极拳已成为了一项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太极拳与我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的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妙地体现在太极拳的功法拳理上:“柔弱胜刚强”、“四两拨千斤”,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亦有“国粹”之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拳表演就曾惊艳了全世界。
太极拳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的运动特点受到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推崇,人们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而又高雅,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现代生活中,人们比较喜爱和推崇的要数“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和普及太极拳而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半个多世纪以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如今,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在全国各地的公园中,太极拳爱好者每天清晨练习太极的身影已然成为祖国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现代化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在步履匆匆、加班加点间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快”,我们常常会忽略许多,失去许多,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让我们的心“慢”下来。
慢,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慢,还是一种心态,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浪漫地应对世界的方式;慢,更是一种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
慢条斯理又不丧失斗志,心怀欲念却不急功近利,脚步匆匆却不手忙脚乱……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懂得慢的人才是真正掌握生活艺术的大师,他们在快慢中平衡得天衣无缝,在矛盾中穿梭得游刃有余。
想要学会慢生活,可以从练太极拳开始。练习太极拳可以让自己进入一种优雅、舒适的状态,能够提高生活品质,这种身体外形上的慢速度、慢动作,带来了内心精神的舒缓。就让太极在每一个缓慢而平稳的起势和收势之间为我们带来一份豁达、一份从容、一份闲适。●
部分沪上太极拳学练场所:
1、上海太极培训学习中心
地址:上海体育学院(杨浦区恒仁路200号)
2、尚太极会馆
地址:普陀区陕西北路1438号财富时代大厦303室
3、星火太极拳社
地址:徐汇区天钥桥路871号(近万体馆)
4、太极养生馆(万体馆店)
地址:徐汇区零陵路800号富豪东亚酒店内(近上海游泳馆)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