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人文荟萃 >> 人文万象

文娱动态

年俗趣谈

日期:2012-01-06     作者:王联华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至于过年的来历,向来传说颇多,其中尤以“年兽说”较为流传广泛且为众人所接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一起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的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声称能将“年”兽赶走。半夜时分,“年”兽如期而至,闯进村庄,却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颤,怒吼一声,随即欲扑进院内。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转身遁逃。众人欢呼雀跃,互相道喜,好不热闹。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此后的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正月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年,于是便有了“过了元宵过完年”的说法。在春节期间,人们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其中,贴春联、剪窗花、布年画、猜灯谜颇具代表性。

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中所写的“桃”与“符”便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所谓“桃符”,指的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桃符”真正被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常春联由两副直联和一副横联组成,直联的每副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当然也有例外。写春联讲究上、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词组相同、词性一致、上下联平仄相调、切忌合掌(即语义重复),横批要与上、下联相互搭调等等。
人们在一年伊始之际,将心中的期盼与祝愿写上春联贴起来,用“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期许一份和美,以“和和顺顺千家乐,月月年年百姓福”期盼一份和顺。希望满溢,美好无限。

剪纸(窗花)

剪纸,又称窗花,也叫剪画或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根据考证,其起源可追溯到商代。在当时乃至此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剪纸采用的材料是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它们稀缺而昂贵,由此可以推断,最初的剪纸享用者应该是王公贵族。西汉时期发明了纸,剪纸的材料也随之发生了革命,剪纸也由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
据传,起初剪纸似乎与喜庆无关,而与宗教相紧密关联。剪纸最初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和装饰造型等方面。前者,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或者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后者,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和灯笼等。到了汉、唐时代,民间妇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以为装饰,而以剪纸招魂的风俗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杜甫诗中的“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便是对于当时风俗的生动写照。
又有记载称:剪纸起初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并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在民间,剪纸更多地被用于贴在窗户上,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多的内容表现为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采用了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此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无论起源为何,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其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莫怪乎成为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广为流传,延续至今。

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民间曾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深刻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
每值岁末,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新春之所以能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灯谜

过年过年,过了元宵,才算过完了年。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春灯节”,在这一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其中当属猜灯谜最具趣味性。
灯谜,又名“文虎”,猜灯谜,亦有“射虎”之雅称。如今,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起初是古代的隐语和民间的谜语,到了宋代,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有了“灯谜”一称。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作了一首诗谜,其谜面为:“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猜唐代四位著名诗人。其谜底为:“贾岛、李白、罗隐、潘阆”。细细品味,全诗意境优美,可谓是诗谜中的上佳之作。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曾有一灯谜,谜面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猜民国人物两名。其谜底为:“宋子文、陈其美。”称得上隐射巧妙。灯谜流传至今,日趋蓬勃发展之势,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灯谜的规则严格,文学特征强,因而猜射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也因此颇具趣味。元宵佳节,花灯缭绕,穿梭于其中,驻足、细阅、思考、解谜,好一个风雅。
而年,也就这么过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