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7 >> 2017年第02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季   诺
副  主  任: 张鹏峰 朱林海
       陈 峰 邹甫文
潘书鸿
       林东品 杨 波
曹志龙
       徐培龙 陈   东

编  委   会: 李   强
卫   新
       马   朗 周知明
谭   芳
       汪智豪 连晏杰 田庭峰
       葛   蔓 袁肖铭
翁冠星
       闫   艳 洪   流 徐巧月
       叶   萍 葛珊南
杨颖琦
       顾跃进 马永健 黄培明
       应朝阳 王凌俊
严   嫣
       周   忆 施克强 方正宇
       叶   芳 屠   磊

邓海虹

       岳雪飞

主       编: 曹志龙  
副  主  编: 周   波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50岁美国游学记

2017年第02期    作者:李荃     阅读 10,867 次


可能是个性使然,当我要做一个决定时,总是过于乐观。2014年年初,我动了出国游学的念头。更早的是1990年之前,全国出国热时我也是积极分子,那时孩子2岁了,还去读托福、考托福,但是1993年春天申请留学签证被拒,我倒没有失望,因为我已深深感到国内改革开放后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事实也是如此,20多年职业生涯一直让我充满工作激情,直到2013年年底,我意识到我可以休息下,去美国游学,来弥补我年轻时未实现的留学梦了。

当我与先生和儿子商量时,他们可能基于对我个性的了解,选择了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当我告知父母和姐姐时,他们可能觉得我马上50岁了,瞎折腾,所以非常反对。我非常难过,后来还是说服了我父亲母亲。

接着是边工作边学习英语,边申请学校。英语多年不用,年纪又大了,补起来非常吃力。20158月参加托福考试,相距我19928月参加托福考试过去23年。我又非常不适应在电脑上答题,4个多小时的考试中最后一个交卷,也成为难忘的一幕。最后的成绩很糟糕。好在我仍乐观地寻求出国游学的可能途径,最终取得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市)法学院的入学许可。

现在看来,我到美国中部这样一个小城市读法律是最适合的。之前我两次到美国,一次去西部,以出差为主,对加州、德州有一些印象;还有一次是东、西部旅游。我没有去过中部,更没有在美国一个地方独自一人生活的经历。事实上,我一个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快50岁的人,尽管去过近30个国家旅行,却还没有离开上海在某地独自生活超过一个月的经历,这可能也是我如此珍惜这次美国游学经历的原因吧。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在我当初看来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决定,在过程中却历经挫折;而且,后来母亲病重,我提前3个星期回国,与母亲病床边告别,也使我的游学结局非常沉重,以致我20165月回来之后,长久不敢提笔写下我的游学故事。

尽管如此沉重,尽管还有些我仍无法面对和理清的片段,我仍可以肯定地说,我从没后悔这次游学的选择,我常从中汲取营养,思考我如何看自己、看他人、看中国、看美国。

刚到美国,先住高中好友家里。四天之后搬到她事先帮我联系好的当地比较好的公寓。公寓管理人员的话我完全听不懂,好在朋友陪在边上,帮助完成租房合同的签署。租房并不收现金,必须事先开好银行账号。拿下一室一厅的公寓钥匙,买家具,申请用电、申请电视线路包括网络,申请保险等公寓管理处并不代办,全靠朋友帮我电话联系,且都当着我的面打电话,因为对方都要核实我本人身份,我当时的英语完全无法应对。当我必须提前回国,这些手续也都得逐一办理,比较花费时间。

这边安顿新家,那边学校暑期2星期的workshop开班了。第一天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十多个同学。记得我第一天怎么都听不懂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的发音,又特别好奇他们来自哪里,一遍遍问,最后老师把电脑里的世界地图打开指给我看,我才明白。

两星期的workshop,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国际生了解法律英语以及适应美国法律制度中最基本的东西,包括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所以这段时间特别开心,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

接着正式开学,有非常有趣的orientation,分两部分。先是整个大学的,然后是法学院单独的。整个过程非常有仪式感,我们都穿西装。让你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各种学习要求,也让你对法律人充满职业期望。记得法学院新生一起看老电影《谁杀死了知更鸟》,看完写自己的体会,然后你可以封起来交给老师,老师说也许十年后的有一天你可以打开信封看看你当初的职业理想有没有改变。我与一帮比我年轻25岁左右的同学坐在一个教室里,尽管我已有25年的法律职业生涯,我仍无比激动地写下做一名正直、勇敢律师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再是选课。第一学期简单,3门课是国际生LLM必修课,我仅另选一门JDContract Law (合同法)。合同法每周一、三、五上午。LLM的必修课包括Common Law(普通法)、American Legal Research(美国法律研究,相当于学习法律数据库使用,主要是West Law)以及Intro to America Law & Culture(美国法律与文化),这三门课共6个学分,合同法3个学分。这样我第一学期才修了9个学分。法学院LLM学制是一年,24个学分,所以我并不符合12个学分要求,法学院特别给我写了证明给国际部,证明我并不申请学位,允许我只选9个学分。尽管我比一般学生少选了课,这一个学期我读得仍很辛苦。开始还勉强能完成预习及写作作业,经常做到半夜。后来向老师申请我尽可能完成预习,作业就不再勉强了。这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法学院学生学习之艰苦,常常听到小伙伴说开夜车到凌晨几点几点。

摸爬滚打一个学期下来,能感到自己慢慢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了,还曾想过把游学经历从一年增加到一年半,这样语言能力会提高,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

第二学期,LLM的必修课有两门,一门继续普通法的分析与写作(Legal Analysis &Writing)还有一门America Legal Skills,这是律师技巧课。这两门课共2个学分,我又选了JD的两门课,一是合同法(二),3个学分;另一个是Patent Law(专利法),也是3个学分。这样我第二学期仅修8个学分,但我分明感到比第一个学期困难多了,因为老师讲课速度快多了,阅读要求、写作要求都提高了。

LLM课的老师会照顾到国际生的语言能力,JD课就不可能了。JD的课学制在34年,共86个学分。JDLLM的学生混在一起上课很普遍。每个学期不长,但要完成各种作业、考试,非常困难。

所以两个学期下来我只能算游学,按我的英语理解力和写作水平完全没办法把这些课正常完成。经过第二学期的课程,我真没有胆量再学一个学期了,主要还是英语水平跟不上,精力也跟不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回国后特别希望对年轻人说,有机会还是去美国读书。我这个年龄如果英文不够好,读法律太累了、太难了。

上课与国内很多不同,比如都是案例教学,课堂提问、讨论是所有课程的教学特点;讲课方式灵活,比如讲到宪法时,让我们看根据当时历史拍摄的老电影片段。上课不枯燥,哪怕我语言不好,我上课听起来都觉得有趣、有激情。

学习这么苦,还似懂非懂,我还是珍惜这段经历,因为读书上课是一方面,观察、考察美国社会是另一方面。

本来游学打算中有一项自我要求,是了解美国宗教,所以到美国后,我很快开始参加美国当地人的教堂礼拜,后来又参加华人的每周五晚上团契。我是想通过学习《圣经》,顺其自然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内心选择。除了参加基督教的团契活动,我也参加过几次摩门教的活动。我的想法是,不排斥任何学习和考察的机会。我观察下来,有一些信徒受家庭传承的影响很深,非常虔诚地信奉基督教或摩门教,比如信摩门教的,难以想象的自律,连任何可能上瘾的东西却不碰,如茶、咖啡、酒。教会活动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信徒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

美国的游学坚定了我对美国的一些印象,也破除了我对美国的一些印象。或者说,原来我认为的美国的好倒并不是那么回事,原来我不在意的地方倒成为我对美国的喜欢了。

可能是在美国中部的原因,当地美国人也比较闭塞,很少长途旅行,对中国的了解也有限。所以我与美国同学的交流并不多,或者说他们并不习惯与你多交流。

幸运的是,我从教会认识两个比我年纪大的女性,她们每周与我英语会话一小时,一个来自加拿大,曾是教师,退休后专门到美国基督教学校再学习;一个是美国当地人,UMKC的家属,家庭主妇。她们都受过大学教育,也都很热情与我交流,且很有礼仪,如果不是我主动问,并不会硬给我传教。她们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更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人。我回国后,仍分别与她俩通信。

生活在美国,也深深体会到美国的富和穷。不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公园、在商业区,美国的厕所不仅干净,而且厕纸、洗手液、甚至护手滋润霜都免费提供。公园、商业区如开个户外集会、音乐会什么的,组织管理有序,原本空荡荡的地方突然汇聚了很多人,但你能看到临时放出很多公共垃圾桶,还摆出很多休息台,上面餐巾纸免费提供,人们就近餐饮娱乐就极其便利,公共服务做得很到位。而无数敞开的公园、博物馆的优质、免费服务也是一样。还有室内公共设施空调或暖气永远充足。这不得不让你赞叹,哪怕在美国中部这个小城市,美国也太富裕、太浪费、太完美了。

同时你深入了解美国普通家庭、普通人,你就会知道他可能拿不出什么积蓄,如果有孩子读大学,家庭压力会很大。这又让我深刻感受到美国某些人的穷,这个穷还与我们中国穷人的穷不同。比如一个美国穷人,他租的房子成本很低,冬天还是有充足暖气,夏天还是有充足空调,每天早上他会洗澡出门。不过他手上没几个钱,他必须每周工作5天,否则他车子无法加油、房租无法付,他很可能只能开Uber作为谋生,小城市单开Uber可能还不行,还要到加油站打临工。而且他很可能受过大学教育,2008年之前有很体面工作,但这几年可能到处打零工。他穷也不是他懒或不努力,这就让我感到美国政府管理有问题。

近距离观察美国大选,也让我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与国内人视角不同,与仅生活在美国西海岸与东部的美国人视角也不同。最后,川普当选我倒并不意外。尽管我一再吐槽美国大选的候选人太让我失望了!

在美国十个月内,我还抓紧每个长假短假去美国各地旅行,不同的旅游方式也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另外在美国游学也可观察来自国内各地的年轻人,虽免不了与年轻人有代沟,我还是非常喜欢他们,我不再相信传说中的年轻人到海外留学不努力,至少我看到的都努力、懂事,知道花费父母的钱不好意思,在租房、买家具方面都非常节省,几乎只买旧家具。我真心羡慕年轻人,包括我的一些同学读完LLM之后读JD,很辛苦,但值得,我祝福他们。

我认识到自己这个年龄这个英文程度继续在美国学法律不合适,尽管我那么喜欢,正如人生总有缺憾一样。

我非常难过我不能像过去在国内那样,每周去看我母亲,听她唠叨、听她教训中我也能向她吹嘘一下我的小进步。我认识到我无法让每个亲人满意,但我仍想让逝去的母亲接受我这个很不完美、很会折腾的女儿。我一遍又一遍自我安慰,我的人生是需要伤痛来照亮的,我有多爱笑,就有多爱哭。

游学归来8个月,我知道我还是那么喜欢美国,那个我住了十个月、出门就是公园、步行十几分钟就是法学院的地方;忘不了我独自苦读的深夜,也忘不了我走过无数次的Kauffman纪念花园。所以把Kansas City称为我的第二故乡也不为过。我至少希望每年都能去美国走走看看,而且我也初步具备了用英语去了解这个国家的能力。回国以后,我仍争取每天读一点英语,特别是看看美国新闻。对很多人来说这没什么了不起,但对未去美国读书前的我来说很难。

离开中国10个月,回国也有8个月,我的中国律师执业生涯没有改变。很多人会问我,你去美国游学有没有增加你的律师业务,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功利,不在我原来的游学理由之内。当我得知母亲回答亲戚我为何50岁出国读书,掩饰说我为了多做涉外业务,我特别伤感。我理解她那辈人的观念里那个答案才“合理”。我想人生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酝酿和时间本身。是否盛开,是否绽放,是否在别人看来值得,都与我不相干了。

而事实上游学中我自然会对两种法律学习体系作对比,以前对美国法律体系只有概念化的概括,现在则具体而丰富,尽管只是一小部分。至少今后如果面对一个受美国法学院教育的谈判对象,我能尝试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所在吧。

 

李荃

上海市上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调解委员会主任。

业务方向:公司法、知识产权法。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