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5 >> 2015年第01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季   诺
副  主  任: 张鹏峰 朱林海
       陈 峰 邹甫文
潘书鸿
       林东品 杨 波
曹志龙
       徐培龙 陈   东

编  委   会: 李   强
卫   新
       马   朗 周知明
谭   芳
       汪智豪 连晏杰 田庭峰
       葛   蔓 袁肖铭
翁冠星
       闫   艳 洪   流 徐巧月
       叶   萍 葛珊南
杨颖琦
       顾跃进 马永健 黄培明
       应朝阳 王凌俊
严   嫣
       周   忆 施克强 方正宇
       叶   芳 屠   磊

邓海虹

       岳雪飞

主       编: 曹志龙  
副  主  编: 周   波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静时慎独 动时遨游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周 波    阅读 5,987 次

人物简介

       周 波: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2014年被评为第五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


  题记:《孙子兵法》有云: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1999年,我带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踌躇满志地走出华政校园,开始自己的追逐梦想之旅。四年的学习与深造,奠定了我与法律的不解之缘;当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时,法律的神圣与庄严以前所未有的状态呈现在我面前。从此,我踏上律政之路,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

        2000年9月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司法局领到律师执业证,并在第二天开始独立执业——那时的律师界还不像现在这样竞争激烈,但对刚执业的年轻律师而言,仍是极大的挑战,不仅要面对生存的压力,更要承受自身发展的压力。

        回首过去,律师这个执业带给我很多体会和感触。曾经,面对生存和发展双重压力,我一度迷茫过;在别人的肯定和赞许中,我也曾自信地骄傲着。作为一名律师,这十几年的执业经历让我感触颇深,见证着律师界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从一个青涩的年轻律师蜕变为现在成熟内敛的人。

        执业之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我从事律师工作的定位。基于一贯的责任心,我秉承严谨负责的法律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无论标的大小、收费多少。曾经,我代理过一起设备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当时的律师费只有2000元。从立案、调查、谈判到开庭、执行,我先后往返奉贤十几次。当初,就是凭借这股热情和冲劲,让我战胜执业初期的迷茫与挫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

        直到今天,我始终认为,只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让一个律师迅速地成长起来,并有所发展。尤其是年轻律师,在执业之初,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办案思路与工作风格。

        随着客户与案件数量的累积,让我在办案过程得到更多的历练,法律思维也逐渐成熟起来,我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也渐渐体会到律师这个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它不仅仅来自于客户的信赖和尊重,还来自社会民众及单位的期许与认可。

        最初工作的事务所,环境宽松,同事友善,师长亲切,就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我产生了一种安逸的错觉,渐渐满足于单位内部的和谐。随着生活的安定,年轻人特有的不安分在平静无波的生活中慢慢生出涟漪,我开始琢磨自己的律师之路要如何走下去,要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和发展。后来,内心的那份不甘和斗志鼓动着我勇敢地追求和突破,怀揣一颗不安分的心,我换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事务所。

        很快,我感受到了新环境带来的冲击,除了办公条件、律师规模上的差异,新事务所内部还设有专门的管理合伙人,专业分工、团队运作,让我大开眼界之时,对我最初的执业理念、执业模式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甚至产生了淡淡的自卑。

        我是愿意按照规则办事但却不是墨守成规的人,新的环境让我兴奋,认真工作的同时很快融入其中,也希望自己的事业借此机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后来,因为新律所的发展空间不足等因素,正值而立之年的我牵头联合几个同事,于2005年年底创立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从决定开办律所到实际独立出来办公,历时不到两个月。

        创办律所之初受到颇多质疑,很多人认为我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并不看好我以及新律所的发展。然而,我偏偏生出一念执着,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相信只要我们踏实努力,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基于这份信念,我和我的合伙人开办了瀛泰律师事务所,并一路坚守至今。

        然而,盲目乐观并不可取,再大的决心和热情也不能绝对避免现实中的挫折和打击。瀛泰创立之后,在事务所的管理和运作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视野的局限让我们走过弯路,也有过失误,但是我没有灰心,更没有放弃,在不断地总结中逐渐地找到了发展和经营的思路。由于各个合伙人原来都有各自的业务范围,虽然有专业分工的意识,也有团队合作的理念,但是在创收不均、业务不饱和的情况下,推行公司制的理念并不合时宜。为此,我提出细化事务所专业管理,强调专业优先,内部制定利益协调机制,追求合作共赢的模式。同时,提倡团队合作,鼓励在合作中找到默契,共同组建更优良的专业团队开展业务。

        后来,为了将事务所的主营业务范围从传统民商事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引进了海事团队,吸收合并了其他事务所充实了公司法团队——这些都是瀛泰所当时有意发展的特色专业。事实上,这些团队的引进和充实,对瀛泰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新的团队、业务进来,不仅没有对原来的业务或者团队造成任何冲击,反而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模式,加上之前探索出来的有益经验,成功推动了瀛泰的迅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营业到2010年底,瀛泰已经从一个只有几个执业律师的小所,发展成为拥有40多名律师,两家分所,业务收入近2000万元的事务所。

        带领瀛泰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对瀛泰今后的发展感到茫然。我深知,我能够带着瀛泰的同仁们走到今天,纯粹是靠朴素的、自发的创业冲动,后面的道路要如何走,让我倍感压力。这个时候,我去跟主管律所的司法行政部门领导请教、交流,他们鼓励我走出事务所这个小圈子,多参加行业的活动,主动跟大所、名所的优秀同行取经,认为这样会对我和瀛泰的下一步发展有益。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从那时开始,我开始积极参加行业的各项活动,也先后在一些行业协会中担任职务。这时候,我发现许多优秀的律师都活跃在行业工作中,他们都通过对行业工作的参与,把握行业动态,学习新的管理和业务知识,相互交流管理经验,于是才创造如今的行业声誉和业绩。作为后来者,我通过参加活动,通过不断地观察、请教、学习,逐渐地对如何继续经营瀛泰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目前,上海有1200多家律师事务所,如果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道路,很难在这么多律所中脱颖而出。很多事务所都在追求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我结合瀛泰的实际情况,认为一些大所的规模化道路有其历史条件和机遇在其中,品牌化、国际化的道路也是跟事务所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很难复制或模仿。瀛泰成立时间短、合伙人资历浅等一系列自身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专业化的道路,如果将来能够在一到两个专业领域做专做深,瀛泰就可能在律师界有一席之地。经过事务所内部决策,我们确定以海事海商和保险两个强项为专业方向的发展思路。

        谋定而动,随后我们分别确立了不同业务团队的负责人(我负责其中的保险业务),出台了事务所的鼓励政策,强调公司化运作,推行更加紧密的团队合作,其他业务团队则以上述核心业务和客户为基础,做好配套的公司法、劳动人事等法律服务,让以前海事海商和保险的单一品种的法律服务,变成立体化的法律服务,我们也因此收获了客户更多的信任,同时快速增加了事务所的业绩。为了吸取境外同行的事务所管理经验,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我后来参加了市律协选派的青年律师赴港交流项目,在香港最大的华人事务所工作交流两个月,这让我对境外律师工作的专业性和和管理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回来之后,我把所见所闻中的精华部分,身体力行地融入事务所日常工作中,给瀛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系列务实规划和几年的耐心坚持,我和瀛泰都逐渐迎来了收获。因为推动事务所整合发展和专业上的进步,我个人2011年被评为第四届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律师,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先进个人,事务所则因为经办了康菲石油索赔案等系列有影响的案件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先进集体。专业上的发展,使得瀛泰的海事海商和保险每年都获得钱伯斯等知名法律评级机构的推荐,其中事务所还荣获了钱伯斯2013年的年度最佳中国海事海商事务所奖项。时至2014年,瀛泰律所分别在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开办分所。同年,在事务所乔迁新址之际,我个人又通过竞选,收获了第五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的荣誉;事务所因为“雪龙号”科考船提供法律服务而荣获年度行业贡献奖。

        成功的冠冕不可挽留,所有这些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代表我们曾经的努力获得一定认可,我们不会因此放慢发展的步伐,更不会因此而自满,我们会让这些荣誉成为一种动力,鼓励着我们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

        青年律师的发展,是同行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律师的生存,除了要有专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执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乃至娴熟。技能是一个包含了知识、经验、情商、能力等综合因素在内的能力,需要先天的基础和后天的不断努力锻炼。这就决定了律师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职业,欲速则不达是需要刚执业的律师铭记的道理。在积累的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与之同样重要的是职业操守。在此,我想表达的是,律师不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一般工匠,律师还肩负着维护公平和正义、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更高精神层面的义务,只有坚持法律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把自己、事务所的发展和行业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珍惜个人以及行业的声誉,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才能体会律师行业带来的职业荣誉感!●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