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9 >> 2019年第05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季   诺
副  主  任: 张鹏峰 朱林海
       陈 峰 邹甫文
潘书鸿
       林东品 杨 波
曹志龙
       徐培龙 陈   东

编  委   会: 李   强
卫   新
       马   朗 周知明
谭   芳
       汪智豪 连晏杰 田庭峰
       葛   蔓 袁肖铭
翁冠星
       闫   艳 洪   流 徐巧月
       叶   萍 葛珊南
杨颖琦
       顾跃进 马永健 黄培明
       应朝阳 王凌俊
严   嫣
       周   忆 施克强 方正宇
       叶   芳 屠   磊

邓海虹

       岳雪飞

主       编: 曹志龙  
副  主  编: 周   波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申蕴和所:沪上精品公益所的品牌缔造之路

2019年第05期    作者:文│谢珊娟 骆云苹    阅读 5,339 次

法律服务工作如何让社会、政府、同行、客户、家人及自己都满意,这是当前很多律所管理面临的困惑。对此有没有解决路径?上海申蕴和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申蕴和所)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做公益律所!

申蕴和所是目前上海精品律所当中,极少数以公益法律服务为主业的律所,他们常年为近120家居(村)委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019331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律师代表大会上,申蕴和所在全市1600多家律所中脱颖而出,被授予2015—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而这只是申蕴和所创所13年来获得的众多荣誉之一。

律所做公益常有,但举全所之力做公益不常有。申蕴和所如何打造成为沪上精品公益所?日前,申蕴和所主任彭涛在采访中分享了律所发展的秘诀。

 

走出困境

以社区公益服务为突破口

厚德申蕴和,维权天下行。这是申蕴和所掌门人彭涛笃定的信念。将律所打造成为社区的法律服务全科医生,这是申蕴和所涉足社区公益服务以来坚持的律所发展理念。

申蕴和所于2006年成立,下设业务部、法务部、财务部、行政部、党支部和工会等部门,目前拥有执业律师、实习人员及行政人员近50人。从只服务中高端客户,到现在以服务普通大众和中小企业为主,从打造精品强所逐步转向以公益法律服务为主业,申蕴和所渡过了转型之痛,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跟公益和法律援助联系在一起。彭涛笑着说。谈及和公益法律服务的结缘,他坦言经历了两个历程。

第一个历程是个人单独做公益。在执业初期,彭涛巧遇一位拾荒老人,他被高楼落下的花盆砸伤,出于同情,他免费为老人代理诉讼,还动员同事捐款为老人治伤。通过彭涛的努力,法院最终作出公正判决,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该案件让彭涛得到了法院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敬意,也让他在执业初期有了点名气,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彭涛内心默默暗自许诺:每年要办理几起法律援助案件。

第二个历程是举全所之力做公益。2006年,彭涛和其他5位合伙人联合创办申蕴和所,后来因为理念不合,5人陆续离开,律所面临解体。危局中,彭涛挑起了律所主任的重担。有没有一种模式,既能帮助律所渡过生存关,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时,摆在彭涛面前的有两种现成模式可借鉴:一种是拓展诉讼业务,扩招人员,逐步发展成规模大所;另一种是瞄准某个专业领域,引进人才,打造精品强所。通过社区调研,彭涛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小区物业管理纠纷等事件越来越多,广大居民对法律服务有广泛的需求。最终,彭涛确定了以社区公益服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律所发展思路。

进入社区以后,居民的热情让彭涛大受鼓舞,在社区讲课时,听他讲课的居民能从门内排到门外的过道上;为老百姓进行法律咨询时,咨询处门庭若市,彭涛有时忙得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一年下来申蕴和所累计做了100多场公益咨询和普法讲座,之后彭涛带领全所律师一起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此外,申蕴和所还在法律援助中心、市民服务中心、交通事故处理中心、消费者协会、司法窗口等地广泛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方便为需要者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彭涛在采访中坦言道,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公益和法律援助事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社区居民的需要;二是人民政府的支持。

我们律所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开展过法律公益活动,都引起轰动,大家都纷纷为我们这个与众不同的律所点赞,并把我们推荐给其他的街道和居委会。可以说我们所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与许许多多政府干部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他们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为我们指点迷津,使得我们能够认清方向、坚定信念并坚持下来;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是他们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扶助或者政府购买的方式给予我们经济上的支持,最终使得我们渡过难关。谈及此,彭涛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深耕社区

始终坚持公益服务理念不动摇

举全所之力做公益,有人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事实上,在开展社区公益法律服务的路上,彭涛遇到了不少阻碍,特别是人才招聘和培养,不少年轻律师向往从事高大上的业务,对社区工作不热心、不愿意。

但彭涛并没有就此放弃,在他看来,律师通过公益法律服务可以增加人脉、丰富办案经验,从而使得个人得到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律所的发展。从创所至今,13年的公益坚持让彭涛名利双收,所以他坚信,公益律所能成为精品所,未来也会成为一个主流的发展模式,非常有发展前途。

面对所内律师对公益的质疑,彭涛律师有的放矢,首先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带领全所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鼓励广大律师发挥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提升公益法律服务水平,推动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彭涛律师还从提高认识入手,引导全所上下开展什么是律所社会责任的专题讨论。大家逐步认识到,法律服务进社区,解决好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服务好政府民生工程的需要,是服务上海法治上海建设的需要,也是律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未来。彭涛带头和动员全体员工凝聚共识,举全所之力做好社区公益服务,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如果居民有代理案件的需求,申蕴和所会按照低于市场的标准收费,目前重点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府对公益服务也愈发重视。由于无偿服务难以调动法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维持长久,20139月底,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这对推动公益法律服务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搭乘政策的东风,申蕴和所迎来了发展机遇,由公益法律服务逐渐向公共法律服务转型,代理的民事案件数量增速明显,但其做公益的初心仍未改变。

2017年,申蕴和所在全市率先成立法律服务调解中心,免费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居民代理诉讼、仲裁案件。2018年,仅有执业律师和管理人员40人的申蕴和所承担了普陀区近120家居(村)委的常年法律顾问工作,帮助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了社区的法律事务服务员、普法知识宣传员、法律援助承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公益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2018年,申蕴和所7家街道司法所的律师值班次数达716次,提供法律咨询3298人次;全年律师走访106家居委会(社区)共2496次,提供法律咨询10312人次;全年为7家街道社区举办法治讲座84次;在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12348律师全年值班96次,共电话接待市民咨询14400次。

据了解,目前申蕴和所平均每天会派出16个律师去做公益,包括法律援助窗口、婚姻登记窗口和普陀区居委会值班等。

如果每天按8小时算,每个律师要做两个多月的公益,累计下来一年超过500小时,远高于今年4月司法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律师每年做公益不少于50个小时的要求。彭涛自信满满地说道。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公益法律服务已成为展示申蕴和所自身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申蕴和所先后荣获“2015-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普陀区优秀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普陀区文明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称号。彭涛本人也先后荣获“2011-2014年度全国优秀律师”“2011-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律师”“上海市普陀区首届优秀律师”“上海市普陀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等荣誉。

除了长期坚持社会公益法律服务,申蕴和所自成立以来还把为中小企业服务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由申蕴和所创立的企业法律体检项目、办公楼宇法律顾问项目,自实施以来影响极大,并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目前律所每年要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固定的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单项法律服务。

2014年起,申蕴和所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资质,且近年来蝉联优秀等级。2019年,申蕴和所的绩效评估指数在法律服务机构中位列全市第一,再次卫冕优秀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近些年来我取得了一些荣誉,这是社会对我从事社会公益工作的嘉奖和认可,我珍惜这些荣誉,它也是我继续服务社会的动力。彭涛律师表示。

管理特色

文化和制度建设齐抓共管

彭涛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什么样的律所可以称为公益律所?他认为有两个标准,第一:主要业务是公益类法律服务。第二:主要收入是公益收入以及通过公益赞助、捐助和政府的公益类购买服务得到。

长期以来,在彭涛律师的带领下,申蕴和所在全市同行业中创下了五个第一:坚持公益法律服务时间最长、担任居(村)委常年法律顾问数量最多、执业律师人均全市从事公益法律服务频率最高、在法律援助中心每周值班人均次数最多、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成绩最突出。

公益已成为申蕴和所一个律所品牌标签。如何管理一家公益律所?如何通过公益凝聚律师人才,从而把公益精品所做大做强?彭涛分享了几大律所管理秘诀。

一、律所文化的认同

成功的律所都具有较为强势的文化,即全体律师都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自觉遵守律所价值观、制度、行为方式,认可并热爱律所的标志、品牌形象,在律所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于想加入申蕴和所的优秀律师人才,专业知识和价值观两者缺一不可。

做公益不是一时而是一世。公益律师这个职业,可能比任何一项职业都艰难,它需要有长期奉献的精神,更需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压力。彭涛坦言,对于不能认同律所坚持公益服务理念的新人,即使其专业知识再优秀,申蕴和所都会统统拒之门外。

二、管理制度民主化和规范化

(一) 召开主任办公会议。有别于其他律所的合伙人会议,申蕴和所主任办公会议不走寻常路,参会者包括合伙人、业务部、法务部、行政负责人、专业律师代表,通过不定期召开主任办公会议,打破壁垒和层级进行沟通协调,保障律所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社区公益服务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责任到人,指标量化。一个社区居委会,指定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通过统一安排,定期值班、咨询走访讲座等多种灵活、便捷的方式,使工作常态化,使指标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律师和律师助理,使公益性、普惠性的法律服务惠及社区全体居民。

统筹协调,设置专门部门。律所内部特设了一个管理和服务社区工作的业务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三人,其中两人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负责分派律师到社区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管理等事项。针对桃浦地区居委会多的具体情况,律所还派专人常驻桃浦镇司法所,负责开展工作。

实施电子考勤,全程监管。社区公益服务面广量大,为随时了解近120家社区居委会法律顾问以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律所对下派的律师实行电子签到签退考勤制度,以督促他们做好定点服务,准时到岗、改进作风、提高效率。

(三)制定和实行督查、考核制度,确保服务质量。设立工作台账、工作日志。法律顾问每次走访社区都要如实填写工作日志,说明服务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结果。被走访的居委会需要签署反馈意见,由律所指定专人及时收取,业务主管负责按月设立工作台账,分社区实行登记建档。

定期回访专题汇报。律所负责社区工作的业务主管每月回访相关街道(司法所)一次,并与各居委会负责人保持经常性联系,每周五统筹安排好下一周服务社区值班工作,张榜公布,将社区工作列入主任办公会议的重要议题,每季度酌情一至两次。

常规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的落实情况,律所认真实行常规性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约谈责任人;年终工作总结,将社区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考核,对于业绩卓越的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三、重视人才培养与晋升

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都属于比较中低端的服务,收费不高,申蕴和所如何激发律师的公益激情?彭涛在采访中介绍,申蕴和所目前采用公司制+提成制相结合的薪酬机制。一半是公司制,发放固定工资,保障律师的基本生活;一半是提成制,激发律师的积极性。

在采访中,彭涛还介绍,由于1/3律所成员来自外地,下派到社区听不懂居民的上海话。为此,党支部与工会组织开展了上海话学习活动,将上海本地员工与外地员工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学习方式。这既帮助了外地员工学习上海话,提升服务居民的本领,又有力促进了员工之间在业务上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彭涛每年都要培养人才梯队,2019年的目标是培养6个实习律师,并要求每人每周都写实习报告,他逐页逐句逐字审阅。另外,针对提供公益服务的这些人,每日可获150-300元不等的津贴。对于表现优秀者,会晋升为律所合伙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彭涛不仅举全所之力做公益,还担任上海律协社会公益和法律援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带领其他律师同行一起做公益。

他认为,公益不是一种牺牲,而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律师用专业知识反哺公益,而公益又丰富了律师的实践经验,提升了其业务能力,进而推动律所品牌的建立。公益律所会成为未来律所的发展模式,申蕴和所不追求做大做强,今后会朝小而美、专而精方向发展,培养工匠化的法律服务精神,培养婚姻家庭、未成年权益保护等领域方面的专业律师。

未来人才培养有何规划?彭涛表示,对于优秀的人才,申蕴和所会给予资金和资源上的倾斜。未来希望能送申蕴和所的律师去其他律所学习,增长见闻,扩大自身专业领域,工资方面申蕴和所愿意承担。等律师学有所成,一两年后回来反哺律所。未来,也会送律师出国读书深造,拓宽国际化视野。

衡量一个律所成功与否,不能仅看创收多少,还要看其在公益事业上的作为,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申蕴和所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法治进步,融入公共法律服务,融入政府民生工程,当好居民的法律顾问,打造社区的法律服务全科医生,有效促进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数十年磨一剑,依靠全所上下的齐心协力,申蕴和所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使公益法律服务成为其一张亮丽的名片,也为中小型律所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