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3 >> 2013年第04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季   诺
副  主  任: 张鹏峰 朱林海
       陈 峰 邹甫文
潘书鸿
       林东品 杨 波
曹志龙
       徐培龙 陈   东

编  委   会: 李   强
卫   新
       马   朗 周知明
谭   芳
       汪智豪 连晏杰 田庭峰
       葛   蔓 袁肖铭
翁冠星
       闫   艳 洪   流 徐巧月
       叶   萍 葛珊南
杨颖琦
       顾跃进 马永健 黄培明
       应朝阳 王凌俊
严   嫣
       周   忆 施克强 方正宇
       叶   芳 屠   磊

邓海虹

       岳雪飞

主       编: 曹志龙  
副  主  编: 周   波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转型——杨浦律师业的发展之道

杨浦区律工委副主任王桂喜访谈录

2013年第04期    作者:王 珏    阅读 7,183 次

律师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行业的今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大环境的明天。面对日益加强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杨浦区律师叫停固有发展模式,大胆提出“转型”,要从制度到观念的革新,来实现从滞后到领先的反超。为此,本刊记者对杨浦区律工委副主任、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王桂喜律师进行了一次访谈,以便使大家对杨浦律师业的发展有个更好的了解。

 

  一、辉煌的历史,严峻的现实

  本刊记者:王律师,杨浦区是老上海人口中的“大杨浦”,是新上海人眼中的城市副中心所在地,作为一个杨浦律师,您眼中的杨浦区是怎样的?

  王桂喜:老上海人把杨浦区叫做“大杨浦”。一个“大”字,携带着大工业时代的辉煌,也隐隐包含着当时大而无当的落寞。

       以前,杨浦曾在工业化道路上开辟的全国“第一”和“之最”不胜枚举。杨浦区曾经有企业近千家,职工近十万人,工业总产值在上海乃至全国闻名。至20世纪90年代,杨浦区又成为上海市最大的住宅区。然而,随着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在上海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由于传统工业日渐衰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杨浦承受了巨大的落差之痛,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艰难困境中,整个杨浦开始了义无反顾的“转型”,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启动、推进、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到遵循科技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知识服务业的兴起,杨浦正在崛起。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便是五角场地区,这个曾被上海市民谑称为“下只角”的地方,今日已成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本刊记者:王律师,如您所述,杨浦区的发展经历了兴衰浮沉,那么,它对杨浦律师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三十年来的杨浦律师业发展之路是否走得顺畅?

  王桂喜:过去三十年,杨浦律师业的发展还算顺风顺水。在杨浦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杨浦律师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之路。目前杨浦区已从1982年时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发展到今天的70几家,执业律师人数从最初的11名发展到今天的690多名,业务创收也已从1982年时的1千多万元,达到2012年的2.3亿元。三十年来,杨浦律师的规模增加了60多倍,业务收入翻了20多倍。除了规模和创收成倍增长,杨浦律师还创造了许多个令人自豪的行业第一,为上海乃至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刊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杨浦律师以往对律师业的贡献和成绩?

  王桂喜:好的。例如,在业务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杨浦律师率先在全市开创了律师业务提成制度的试点,取得了巨大成功,律师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创收连年递增。这项由杨浦律师创立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律师事务所普遍采用的主流分配制度。此外,杨浦律师中的海事海商法律服务业务,开展早、发展强,始终在上海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全国律师协会、上海市律师协会中的海事海商业务研究委员会的主任、执委和委员,来自杨浦的海事律师历来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再如,在拓展国际法律服务领域,杨浦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成为第一家经司法部批准在欧洲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杨浦律师业也有诸多创新。例如,杨浦律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义务法律援助工作,并率先在全区所有的律师事务所创建了“法律援助志愿团”,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上海市法律援助办法》也是由杨浦律师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后制定的。再如,2003年设立的杨浦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全市最早设立的“政府法律顾问团”之一,等等。

  本刊记者:王律师,谈到杨浦律师业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您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据我们了解,整个律师行业对杨浦在诸多方面做出的创新和贡献也确实十分认可,那么,究竟杨浦律师业的“原型”问题何在?“转型”之说又从何而来呢?

  王桂喜:三十年过去了,“而立之年”的杨浦律师面对全市、全国乃至外国律师的强力竞争,有点显得实力欠缺、准备不足的尴尬。杨浦的律师事务所普遍规模偏小、律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有一位杨浦律师曾说,不是我们不想去做高端业务,只是因为我们的渔船吨位太小,经不起大风大浪,我们只能在近海捕捞作业,外海优质渔场让我们望洋兴叹。

  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重大项目在招标律师服务团队时,参与竞标的杨浦律师为数不多,胜出概率更是极低;上海的现代法律服务市场上,杨浦律师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反映法律服务某个领域领先水平和知名程度的上海市律师协会31个业务研究委员会中,杨浦律师担任委员的凤毛麟角。再给你说一个数字比较,去年我们全区律师的人均年创收为33万元,而有的兄弟区可以达到80多万元。其中差距可想而知。因此,“转型”已是我们杨浦律师的不二选择。

 

  二、转型中的探索和挑战

  本刊记者:王律师,如果把杨浦律师的“转型发展”称作为“课题”的说法,我们想要了解杨浦律工委对这一课题是否已经着手进行研究,目前进行到了哪一阶段?

  王桂喜:杨浦律师的“转型”绝非空喊口号,如何“转型”也绝非拍脑袋而来。区律工委认为,没有人比杨浦律师更了解杨浦律师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杨浦区司法局和区律工委在2012年联合举办了一场“转型——杨浦区律师业发展之道”的论坛,组织全区律师代表进行讨论,在总结过去30年发展的基础上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达成“转型”共识,明确“转型”目标,制定“转型”指导精神。可以说,论坛的举办就像是一篇论文开题报告的制定,把“做什么”和“怎么做”都想好了。接下来,就是根据已经构建的整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落实和展开。

  本刊记者:我们很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们具体是怎么转型的,或者说转型有什么具体的目标?

  王桂喜:关于杨浦律师怎么转型,是我们区律工委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在转型论坛中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忠定对转型目标做了高度精炼的概括:“律师业要从诉讼业务为主向诉讼与非诉并重,并逐步提高非诉业务转型;律所要从个人承接业务向团队承接业务转型,业务要从全部国内业务向涉外业务占一定比例转型,从规模化大所发展愿望向规模大所与专业强所、精品小所有机结合转型,从业务与行政管理一把抓向业务与行政管理分离转型;律师要从个人特长全能化向强化专业分工并具有专业特长转型,从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向参政、议政、从政方面转型。”我想刘忠定副局长的这些话,给我们杨浦律师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本刊记者:如果说,刘忠定副局长的话给杨浦律师的转型作了一个引导,那么杨浦律工委对杨浦律师的转型还有什么安排和设想?

  王桂喜:我们认为,杨浦律师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四个方面:落后的思想观念、保守的服务方式、欠缺的业务能力、削弱的社会责任。所以区律工委针对转型的工作也是围绕这四方面进行的。

  本刊记者:对这四方面的挑战,杨浦区律工委具体又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王桂喜:针对落后的思想观念、欠缺的业务能力,区律工委和区司法局开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研讨会。其中有“杨浦区律师参与房屋征收工作研讨会”、“国际物流业务讲座”等,杨浦律师联盟还根据自身特点召开了“涉外专业学习交流汇报会”。主要是想扬长避短,发挥我们杨浦律师的特长和优点,提升杨浦律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如:20128月,我们召开的杨浦区律师参与房屋征收工作研讨会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上,出席会议的领导与参会律师们积极地对《征收共有产权房屋操作指引》、《杨浦区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操作指引(适用司法强迁类)》、《关于设立杨浦区公信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的报告》、《杨浦区旧区改造指挥部与杨浦区司法局关于指导律师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服务的工作协议》进行了讨论并形成相关文件,这对我们律师在房屋征收过程中的法律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三、宣传“律师联盟”,推进杨浦律师向规模化、精品化转型

  本刊记者:刚才通过与您的交谈,我们已经了解了杨浦律师转型的来龙去脉,下面我想听听你们杨浦律师对规模化、精品化律所的探索。

  王桂喜:杨浦区律师事务所的特点是“多、弱、少”,小所多,竞争力弱,创收少。杨浦区七十余家律师事务所中,将近二分之一为个人所,这些个人所在服务观念、服务方式、业务能力、办公环境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弊端,我们杨浦区“律师联盟”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转型中的积极探索,是杨浦律师向规模化、精品化转型的一个尝试。

  本刊记者:王律师,关于杨浦区的“律师联盟”,我之前也已有所耳闻,到目前为止,这在全市可能是第一个或者是唯一的一种律所的合作形式,据说市律协对此也很感兴趣,可能的话,还想做一个研究和推广,能否说说?

  王桂喜:杨浦区的“律师联盟”成立于2011年,现由杨浦区的七所个人律师所组成,采用“合署办公、成本均摊、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运行,这在当时乃至全国律师界都是首创之举。

  相比原先孤立、单一、规模小、实力弱的个人小所,“律师联盟”的优势是明显的:其一,合署办公降低成本,他们租借了五A级商务楼,大为改善了中小个人所的办公条件和职业形象。增强自我包装与营销意识是转变服务思维和服务模式的关键。其二,联盟整体对外是一个团队,共同开发业务,按照专业特色分工负责,联盟公共资源可以共享,发挥出联盟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本刊记者:那么说“律师联盟”成立到今天已有两年了,通过两年的实践,他们内部又是如何管理的,实际效果如何?

  王桂喜:我认为,联盟式的中小型律所组成的松散型团队与大型律所的单个实体相比,本质上产生的专业能力可以等量齐观,而前者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省各类管理成本,把有限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都集中到专业办案中,提高业务质量、创造最大绩效,更在于在拓展规模的同时保持了个人所的专业特色。

  杨浦“律师联盟”内部实行的“六项管理制度”和“一项特别表决制度”让整个机制慢慢走上了良性、可持续运转的轨道,联盟整体的业务总量成上升趋势,其中有的所相比联盟组建前同期的业务量已经翻倍。两年来,区律工委也对联盟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和扶植,将相关经验多次在全市会议中介绍和推广。前不久,联盟中有多位律师被评为杨浦区十佳律师提名奖。

 

       四、集业务发展和社会责任于一身开展法律服务

  本刊记者:谈到房屋征收,可以说是杨浦区律师服务的招牌,我们也多次作过报道,杨浦律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绩斐然,杨浦区阳光动迁的政策可谓是闻名遐迩,为上海各区所仿效,能不能借此机会与我们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心得。

  王桂喜:当然了,我们的转型工作一定是要扬长避短,对我们已有的房屋征收的经验,我们是不会放弃的,并且我们同时注意在房屋征收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和提高社会责任,使得我们杨浦律师不但在征收法律的业务方面得到发展,又在征收法律服务中体现社会责任,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我本人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信息,可以将我们杨浦律师在参与旧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三招”和“四式”的工作方法。

  所谓“三招”,是指三种动态机制:入门招数——提供法律咨询;进阶招数——上门拜访“走出去”;大绝招——律师函。通过上述三招,律师方能作为第三方力量在整个征收推进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谓“四式”,是指四种静态机制:第一式,通过杨浦区律师参与房屋征收工作研讨会,制定建立杨浦区律师参与拆迁工作长效机制的规范文件;第二式——“两次征询制”,这是杨浦区作为本市试点率先在区内试行的制度;第三式——“四位一体”征收矛盾调解平台;第四式——成立上海公义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这是本市首家专业从事房屋征收法律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本刊记者:王律师,相信您总结的“三招、四式”确实是杨浦律师的独门秘笈,并且会广为流传。请问,你们又是怎样将社会责任与律师的法律服务相结合的。

  王桂喜:其实,任何制度转型都是与观念转型相配套的,创新的服务制度离不开先进的服务观念。而再先进的服务观念,也离不开社会责任这一点。

  杨浦区司法局、区律师党委、区律工委等组织在工作中注意促进杨浦律师业行业文化建设、杨浦律师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律师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如,为庆祝杨浦恢复律师执业30周年,我们并没有举行盛大的庆祝会,而是于201256月间,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定海街道、江浦公园、鞍山假日百货、杨浦公园等地举办了5场义务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解答法律问题,居民普遍反响热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区律工委对各类募捐,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并保证募集钱物按时到位。此外,对鼓励和支持各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公益捐赠,并及时予以表彰和发扬。在我们的发动下,有多家律所和律师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定期向他们提供钱款和物品。目的是让我们的律师牢记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杨浦律师的转型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向前发展,我也相信杨浦律师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