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3 >> 2013年第06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季   诺
副  主  任: 张鹏峰 朱林海
       陈 峰 邹甫文
潘书鸿
       林东品 杨 波
曹志龙
       徐培龙 陈   东

编  委   会: 李   强
卫   新
       马   朗 周知明
谭   芳
       汪智豪 连晏杰 田庭峰
       葛   蔓 袁肖铭
翁冠星
       闫   艳 洪   流 徐巧月
       叶   萍 葛珊南
杨颖琦
       顾跃进 马永健 黄培明
       应朝阳 王凌俊
严   嫣
       周   忆 施克强 方正宇
       叶   芳 屠   磊

邓海虹

       岳雪飞

主       编: 曹志龙  
副  主  编: 周   波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关于实习律师面试考核的一些思考

2013年第06期    作者:周 波    阅读 24,951 次

2011年起,市律协为完善实习律师管理制度,对每一位申请执业的实习人员进行面试考核。面试考核旨在规范实习律师的实习活动,考察实习律师是否熟悉掌握律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及业务基本技能,是否初步具备了独立职业能力,进而全面提升执业律师的执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自被选为考官专家库的成员以来,我已参加了四次实习律师面试。按照考核规则,我们从语言表达和仪表仪态、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律师实务、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四项,考察实习人员的举止、涵养、语言叙述能力、对律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际事务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面试不合格的人数很少,但是考核结果并不容乐观,实习律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实习人员存在着各种问题,有表面上的着装不正式,态度不端正,也有深层次的法律知识面窄,法律功底不扎实,对律师职业缺乏长远的规划等。这一方面与实习律师的知识储备、个人素质息息相关,但也与目前的一些机制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关联。以下是我结合几次面试作出的一些思考,希望有益于实习律师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专业过度细分,难窥律师工作之全貌

        很多实习律师在刚刚进入律师事务所后,被分派到不同的专业团队,跟随带教老师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过早地被细分为技工律师,对专业范围外的东西不闻不问、一无所知。今年来,律师行业倡导法律服务细分化、专业化,但是对于实习律师而言,过早地被局限在一个小的专业范围内既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对整个行业的法律服务水平造成不良的影响。试想,做非诉业务的律师连诉状都不会写,做诉讼的律师对尽职调查完全没有概念,那么其在以后的执业过程中如何能独当一面、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我曾在香港的一家大规模的律师事务所培训过一段时间,他们的实习律师有两年的实习期,要从诉讼部门到非诉讼部门转一圈下来,每个岗位大概起码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个部门的律师在带教的时候都会对这些受训律师的表现作出评价和建议。实习期满后,实习律师对各种业务部门的工作都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再结合个人兴趣与导师们的建议选择执业的方向和领域,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好的助益。实习律师刚刚入行,对整个行业状况和律师业务缺乏基本的了解,市律协和律师事务所如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实习律师对各类型的案件都尝试一下,将能在帮助实习律师掌握基本执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准确地找准自己的专业方向。

 

       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实习律师专业技能堪忧

        按照《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的规定,实习律师的培训主要由律师事务所和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律师事务所负责组织实习人员的实务训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带教老师指导实习律师掌握律师执业业务规则、进行律师执业基本技能训练。但除少数大规模的律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之外,大多数律师事务所仍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培养实习律师,很少为青年律师的发展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实习律师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安排,以从事复印、整理卷宗等辅助性工作为主,最多请求跟着指导老师出庭旁听,做做会见笔录。这种边缘化的方式极大地延长了业务学习的进程,致使实习律师成长缓慢,很难独当一面。同时,很多带教老师主要忙于自身业务的拓展,没有积极地承担指导实习律师业务技能的职责。有些带教老师甚至唯恐教会了徒弟瓜分了自己的业务,对实习律师不进行指导。而部分实习律师甚至没有老师带,只能靠自己东学一棒子,西学一榔头,对业务一知半解,办案流程不规范。

        从律师事务所和带教老师的角度,指导实习律师也有其苦衷。一方面组织培训不仅仅需要挤占律师的业务时间,还需要投入精力、成本,实习律师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实务能力差,指导老师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交给实习律师处理,可能要花上三四倍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指导修改,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律师事务所花时间、成本培养实习律师,很多实习律师拿到执业证之后立马就跳槽,白白花费了功夫,为他人作嫁衣裳。

        但一个律师事务所要健康发展,人才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年轻律师无法迅速成长,律师也就无形成有竞争力的团体,最终损害的也是律师事务所的长远利益。而资深律师单单靠一己之力,缺乏年轻律师的协助,也很难让业务有长远的进步。只有培养好年轻律师,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才能够让律师事务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需要律师事务所和带教的老师都更加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年轻律师也应更勤思好问,主动学习,全面学习资深律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理念以及与客户沟通的方法,在逐步增强执业技能、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通过优秀的业务能力积极回馈律师事务所和带教老师,形成律师事务所与律师个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行业生态欠佳,实习律师欠缺长远规划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实习人员没有从事律师工作的长期计划,有一些是先拿到执照再说,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是谋划拿到律师执照后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与行业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与同是法律行业的法官、检察官相比,律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形象一般。法官、检察官在整个法律环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更能吸引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年轻人,律师往往是法学专业毕业生求职时的最后选择,在当不了法官、检察官的情况下,找律师事务所实习。

         其次,要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道路十分曲折。律师行业竞争压力大,20%的优秀律师占有整个法律服务市场80%的业务量,年轻律师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要崭露头角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同时,律师工作对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很高,法律功底、沟通能力、社会关系、写作水平每一方面都不可或缺,但要当一个好律师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与激情。

        第三,实习律师刚入行,案源少、薪资低,大多数律师事务所没有为实习律师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有些律师事务所甚至不与实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仅仅发放一些生活补贴。实习律师仅靠办案提成难以自食其力,生活状态窘迫,学习休息时间少。从外地来的律师生活压力比本地律师更大,并面临着更多生存技能的考验。无案源、无生活来源、无社会资源的现实状态使实习律师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实习律师迫于生计改入他行,这对律师人才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由于律师事务所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实习律师的物质支持比较有限,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当对实习律师予以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在实习律师执业的初期给予他们固定的物质保障。在日本与德国,实习律师均享受准公务员的待遇,政府向其支付不低于公务员水准的报酬,使之不必为生计担忧。目前,在国内要给予实习律师公务员待遇不合实际,但采用司法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划拨专项经费向实习律师支付一定的薪酬补贴还是有可行性的。同时,实习律师的门槛设置也要相应提高,拿到法律职业从业资格不应是成为律师的唯一标准,有意愿长期从事律师工作、对律师行业有热情的法律专业人才才可以成为实习律师的一员。律协可以考虑在申请实习证的阶段进行初步考察,筛选出具备优良素质与强烈意愿的申请者,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利用,整体提高实习律师的素质。

         青年律师是律师业的新生力量、后备力量,为律师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青年律师的发展问题,关乎整个律师行业的未来。怎样把他们尽快培养成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技能娴熟、服务规范的律师,是律师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实习面试考核制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是对整个律师行业的将来负责任的一种创新。在不断完善实习律师考核形式、程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实习律师的业务培训、提升实习律师执业技能、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将是推动实习律师及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