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繁多的国外贸易摩擦案件,为提升我市企业应对国外贸易摩擦的能力,日前,市外经贸局专门邀请了北京中伦金通律师事务所刘建伟律师为我市企业释疑解惑。刘建伟律师是国内权威的反倾销律师,也是我市反倾销方面的法律顾问,受邀为我市企业和政府长期提供反倾销的法律咨询。本报今将刘建伟讲座内容归纳如下,希望对我市出口企业有所裨益。
8月15日,土耳其对我摩托车发起一般保障措施调查,直接影响我市每年4000多万美元的摩托车出口。
企业产品一旦遭遇反倾销,必须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坚持不懈、长期打算”。快速反应,是指针对反倾销是否应诉,必须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就作出决定,并填写调查问卷等。
而企业决策是否应诉,关键要权衡利益得失。不应诉的话,肯定丧失竞争地位,丢掉市场,参与复审也会困难重重。反倾销还有“传染性”,假如A国仅以一纸诉状就能够轻易把我国产品全部赶出市场的话,那么B国、C国自然也会纷纷效仿,所以寄希望于“不出口A国,我可以转而出口B国、C国”的想法也是行不通的。假如应诉的话,不仅有可能保住原有市场,还有可能借助由反倾销重新划分市场的机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因为有可能别人不应诉你应诉),同时抑制别国竞争对手滥用反倾销。
当然,决策是否应诉还要考虑胜诉的机会有多大。假如企业产品出口确实符合认定倾销的条件,存在倾销行为,那么即使应诉的话胜算不大,可以不应诉。还有,假如被实施反倾销的产品是夕阳产品,没有前途,或是所出口的市场存在问题,即使胜诉带来的利益也不多时,企业也可以考虑不应诉。一个反倾销案件的律师费少则几万、十几万美元,多的甚至达数百万美元。除了费用的支出,还有人力的支出。一个反倾销案件前后经常要持续半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一两年,一旦应诉,企业还必须配合准备详细的资料。
因此,企业考虑是否应诉,主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仔细衡量企业的利弊得失。一旦企业决定应诉,必须要有长期的应变举措,而且必须做到坚持不懈,争取胜诉。
应该如何进行应诉?
应诉反倾销,企业要做的工作以接受调查为主。这个调查又以书面调查为主,包括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及问卷附件,按规定格式提供数据等;在收到调查问卷以后,调查方可能会进行实地调查,分别在进口国和出口国进行实地核查;最后是进行听证会,进行裁决。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要掌握一定的回答技巧,了解问卷背后的逻辑。调查当局的逻辑是:从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入手→到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所依据的政府的相关法律(关于加强或减少对公司的出口控制)→公司营业执照(政府是否通过“发执照”的方式对企业有限制)→具体到对出口国出口有无限制(比如配额、出口管理产品目录等)→在具体到出口产品的价格如何制订,公司人员是否由政府任命?→最后,公司的利润如何使用,对亏损的补偿是否有政府的“影子”,外汇使用和留存是否受到限制。问卷的核心点就是落在“企业的经营是否受到政府干预”这一点上。
企业在填写调查问卷时,还必须注意一个应诉方向,即:对起诉国的出口价格越高越好,内销价格越低越好(符合“出口价格>内销价格>成本构成价格”的公式),这样胜诉的机会也会大些。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做假是基本原则,因为问卷内容必须经得起核查,但企业也应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