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美高法就禁枪案举行听证会

    日期:2008-03-20     作者:韩墨    阅读:1,417次
    美国最高法院18日举行听证会,审理华盛顿市政府禁手枪令是否违宪一案。这是最高法院去年11月同意受理此案以来首次召开听证会。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听证会,因为它预示着美国最高法院将在数月后首次就个人能否依宪法拥有枪械一事作出明确阐释。这一判决必将对美国枪支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高法听证

私人枪支管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敏感话题。围绕公民能否私有枪支,政府是否有权禁枪等问题,“禁枪派”和“反禁派”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2003年“赫勒案”再次将这一争议推向前台。当时担任华盛顿联邦法院警卫的迪克·赫勒申请私人拥有枪支遭到管理部门拒绝。他于是将华盛顿政府告上法庭,认为后者侵犯了他的宪法权利。

事实上,在华盛顿,被禁枪的不止赫勒一人。华盛顿政府1976年颁布实施禁手枪令,禁止市民在家中持有手枪。这项法规一直沿用至今。

赫勒与华盛顿政府的官司引起美国民众持续关注。去年3月,一家联邦上诉法院判决华盛顿政府违宪,赫勒胜诉。华盛顿政府不服,随后上诉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18日就此案召开首次听证会,这是最高法院近70年来首次审理类似案件。法学专家认为,判决结果将对美国枪支管理法产生深远影响。

美联社说,听证会对公众开放,最高法院还将在会后公布听证会音频记录。

宪法之争

“赫勒案”的争议焦点是美国法律界的“疑难问题”:宪法第二修正案。

这份179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说:“纪律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安全之所需,这类人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学专家认为,这一规定让美国公民私人持有枪支获得一定宪法依据,而最高法院自修正案通过以来,从未对这段文字给予过明确司法解释。

宪法第二修正案通过后,相关争论多年来从未间断。法律学者、历史学家甚至语言专家就修正案的本意从不同角度予以解读。支持私人持有枪支者认为,修正案中的“民兵”指的就是公民个人,因此公民私有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而“禁枪派”则说,这里的“民兵”仅适用于政府控制的武装团体或为之服务的人,如国民警卫队,所谓持枪权只是一种“集体权利”。

“赫勒案”中,诉辩双方也对宪法规定“各自表述”。华盛顿政府强调,禁手枪令不违宪,因为“纯城市环境下的华盛顿,手枪没有任何合法用途”,政府控枪是为“保护居民免受枪支暴力侵害”,“无论第二修正案如何阐述,它都不是要求政府漠视市民生命”。

反对禁枪一派的律师团则认为,华盛顿政府的禁手枪令侵犯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让公民丧失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的能力。

庭外游行

听证会举行同时,最高法院门外聚集了数十名游行者。他们分属“禁枪派”和“反禁派”两大阵营,在法庭外宣传各自主张。

美联社说,一些民众早在两天前就“驻守”在法院周围,他们排队站在门口,等候旁听席对外开放,希望亲身经历这次“历史性听证会”。

美国民间团体“防止枪支暴力布拉迪运动”成员在最高法院广场高举统一印制的写有“制止枪支暴力”的标语。而一些支持私人持有枪支的人则在标语牌上写道:“自卫是基本人权”、“罪犯偏爱没有武器的受害者”。

一家反家庭暴力团体在声明中说,相当一部分女性被她们的丈夫或情人枪杀,这类案件的发生频率高于其他针对妇女的谋杀,而允许私人拥有枪支正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多起校园或商场枪击案让不少美国人至今心有余悸。不少支持禁枪者相信,放任枪支流通实际是在“帮助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即便如此,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教授兰迪·巴尼特说,当前美国主流观点依然是“持有枪械属于公民的个人权利”。

美国律师协会预测,一旦最高法院最终判定拥有枪支是“个人权利”,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在枪械管理方面的权威将受到削弱。

法新社说,最高法院预计于今年6月对“赫勒案”作出裁决。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