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业内动态

新疆律师为追回圆明园蛇首鼠首组建律师团(图)

    日期:2009-02-09     作者:秦金俐    阅读:2,648次
 

在组建了81人的律师团后,他和他的团队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中外相关法律,却仍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间打转。(记者 陈峰摄)

圆明园4兽首内地集体亮相。

亚心网独家专访:中国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

年轻时迷上古董收藏

53岁的刘洋回新疆了。大年初二,刘洋回到乌鲁木齐苇湖梁煤矿,看望年过八旬的父母。

此前刘洋一直在北京忙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棘手的难题。今年2月23日,法国一家拍卖公司将拍卖1860年圆明园遗失的两只青铜蛇、鼠兽首,刘洋在考虑,如何通过民间诉讼要回这两件国宝。

刘洋祖籍江苏,1970年,15岁的他随援疆父母来到乌鲁木齐。17岁,他在乌鲁木齐锻压机械厂做翻砂学徒工,随后考取了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当过矿工,做过新民路街道办事处原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后来还在一家报社当过记者。

刘洋回忆,在工厂工作期间,他每次下班回家都要到山西巷坐公交车,当时在山西巷摆地摊的人当中,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经营古董的“韩大爷”,渐渐的,他受韩大爷的影响迷上了古董和收藏。“碰到好东西,不自觉我就会拿出所有的钱去买,有时候连吃饭钱都垫上了。”刘洋说。

刘洋上大学时,他常去幸福路附近一家造纸厂,从回收的废旧纸张中,淘到不少“宝贝”——全套的《奎壁诗经》、一套增评加注全图的《红楼梦》、盛世才时期的财务档案……这些成了刘洋接触文物“启蒙书籍”。

1987年,刘洋放弃工作前往海南发展。1993年,刘洋通过自学,他拿到了法律专业自考大专文凭,并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成为一名律师。

出于对收藏的爱好,凡涉及文物的案件尤其吸引刘洋的注意。当他看到很多国家通过诉讼,追索流失到国外的文物,而且大多简单易行很成功,“此后,我的情绪一直很亢奋。”刘洋说,在国内,他从没听说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回流失文物的案例,“回家”的文物都是个人花了大价钱买回来捐赠给国家的,而且数量很少。“法学家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追索文物的方法还一直停留在道义劝说上。”他突然感到,中国那么多流失文物顺利回家有了希望,而他一定要做中国的“拓荒者”。

从2002年,刘洋开始留意有关中国流失文物的信息,研究相关国内外法律。2004年,刘洋举家迁至北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北京的文物和收藏家很多,对他来说,机会可能会更多。

2005年,49岁的刘洋在北京成立了他的“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办公室,并公开向社会承诺,义务为追讨中国流失文物提供法律服务。

     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办公室有了,可刘洋迟迟找不到目标。

    需要知道文物现在何处,有证据表明为非法所得,目前持有人是谁,有原告,要立案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工作之余,他向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发调查问卷,民间走访,刘洋不放过一切寻找线索和宣传的机会,可一直没有“把线穿进针眼”的机会。

“没人关心这事,都认为那是国家的事,一分钱好处没有,别找麻烦。”但刘洋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被劫掠,以及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流失文物事实,刘洋竟然无从下手,“心痛至极,焦虑至极,一度曾晚上不吃安眠药就睡不着觉。”

2007年,机会来了,刘洋的美籍华人朋友——中美收藏家协会秘书长黄正回北京给他带来了消息,洛阳龙门石窟的两个遗失了80多年的佛首在美国有了下落。一位美籍西班牙后裔称,他的爷爷在1921年参观龙门石窟时,花了2个大洋雇当地农民撬走了3个佛首。这个后裔找到黄正想希望以合适的价格出手。“我当时特别兴奋。”刘洋说,“西班牙裔美国人在公开场合对非法取得这批文物有自我陈述,还有中美收藏家协会的朋友可以作证。存放地点也很清楚。与追讨其他文物相比,这个案子满足了起诉条件。”刘洋立即请了美国当地的一名私人侦探,花了一个月时间,摸清了那个西班牙裔美国人的情况。2007年6月16日,在洛阳中级人民法院,刘洋以个人名义对这名美国人提起诉讼。

“其实,龙门石窟管理部门是最佳原告,我找过他们多次,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没有答应。”刘洋说,“我等不及了,干脆以中国公民的个人名义起诉。”在焦灼等待了一个星期后,刘洋收到了立案通知书。当天他一夜无眠,在下榻的酒店写了“民族雪耻第一案——我剑已出鞘”的心语。

“可这个案子至今没有下文。”眼前的刘洋一脸失落。“关键是我这个诉讼主体有争议。个人进行公益诉讼在我国还是空白。” 但这个“拓荒”之举,吸引来了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刘洋也高调回应,并把媒体赋予的“中国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印在了名片上。刘洋说,这个案子不管结果如何,都很有意义。首先,如果此案胜诉,将具有重大的判例意义,还将告诫不法分子。“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利用舆论压力,抑制国外文物贩子哄抬中国流失文物价格的行为,这样,即使国家赎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钱换回更多的流失文物。”他说,不管有没结果他都会尽力去做,因为如果中国人都不去诉讼,那就永远没有结果。

为追回国宝组建律师团

去年11月,一个消息让刘洋心急如焚。

    他得知,圆明园在1860年遗失的两只青铜兽首蛇和鼠有了下落,并将在2009年2月23日到25日在法国进行拍卖。

“圆明园内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青铜雕像,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目前有5件兽守被个人高价回购到祖国。”作为收藏爱好者,刘洋对12兽青铜雕像并不陌生。2007年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买下马首铜像捐献国家的事情更让他心痛,“强盗拿走了我们的东西,现在我们却得花钱买。我是坚决反对用钱购买的,同时,我也坚决地要求追索回来。那么怎么去追索,怎么去拿?战争时期靠的是枪炮,和平时期靠的就是法律。”

由于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刘洋在博客里发出寻找愿意义务加入追索国宝队伍同行的倡议,短短一个月里就有81名全国各地的律师回应。“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要强大的多。”刘洋说,组建庞大律师团有两个目的,一是造势,其次可以组成一个强大的关系网,为追索文物创造客观条件。律师团里很多都是全国著名法学专家。刘洋给律师团命名为“华夏追索抢救保护文物律师团”,律师团将长期存在。刘洋还邀请圆明园管理局和中华抢救流失文物基金会,共同参加了1月16日共同举行的追索国宝的新闻发布会。刘洋希望有关单位能委托律师团先向法国方面国宝的持有人发出律师函,并同意作为原告。律师团把起诉地选在了法国,“国内诉讼时间太长,我们等不起。”

“目前我正等有关部门的答复,能不能成行我心里还没数。”刘洋说,律师团成员都愿意自己承担诉讼过程中个人的一切费用,原告只需要支付诉讼费,“如果官司打不成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眼看着日子一天天临近,他越来越心焦,春节前他甚至在博客里发布了“征求原告呼吁书”。“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我们提起诉讼了,就是成功,不管结果怎样。我想这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另外,谁会去买一件惹上官司的文物?”对于律师团追索兽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同样吸引了各路媒体,刘洋仍旧高调配合,“我们需要舆论的力量。”

媒体把消息传到了法国,拍卖公司立即发表申明:拍卖的文物来源合法,不会停止拍卖,并说刘洋此举是为了炒作自己。刘洋的做法还引起了一些国人的痛骂,有人在他的博客内回复说:“他就是和法国人里应外合,把国宝价格炒高,从中获利。”刘洋委屈地说:“我得什么好处了?律师团运做我自己花钱,耽误的时间和精力够我挣100万!”现在他又开始吃安眠药了,可仍睡不着。

打算一直坚持高调

在追索流失文物的6年时间里,刘洋一直坚持“高调”。

有意吸引媒体,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每一个进展情况,这引来了不少人的反感。“他要的是名和利,以给国宝打官司作为幌子,其实只图名!”“这么多年他做成什么了?哪是真心为国家,其实就是为自己出名多接案子!”……这样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我不想一一解释什么,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自尊心很强的刘洋起初很在意别人的说法,但忙碌让他心态越来越平和。

刘洋说,作为律师他的案子一直接不完,目前的生活也衣食无忧,没必要通过炒做提高名气。义务追索文物根本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反而花去了他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被众人瞩目的感觉。”刘洋说,高调起诉,高调宣传观点,就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影响和发动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更多的流失文物就有希望回家。在这方面我打算一直坚持高调。”

回到乌市探望父母期间,刘洋仍不忘在新疆发展他的团队:“我需要两名家乡的同行加入我的律师团,将来处理新疆流失文物的诉讼。另外,希望有关部门和乡亲给我提供新疆流失文物的线索。”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