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宣传法律法规——律师参与调解更具“专业优势”
日期:2009-01-23
作者:袁玮 季颖
阅读:4,525次
一年交通事故两万多起,平均每天六七十起,人员、财物明显损伤的四五十起……这是徐汇区的一组数字。每一起交通事故,尤其是人员损伤事故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纠纷抬头。而在这些事故处理中最大的难点是,双方当事人往往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动不动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去年3月一个雨后的清晨,刚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外地女孩小丽搭摩的赶去上班。摩托车驶到一处狭窄路段,由于路面泥泞,车速过快,惨祸突然发生了:摩托车滑进前面一辆大型运载车车轮下,摩的司机老唐头部被碾碎,当场死亡,小丽被摔出去重伤昏迷。
事故发生后,老唐在安徽老家的三四十个亲属赶到上海,把交警支队事故科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血溅在大车的车轮上,头都没了,大车单位必须赔钱,不然就去闹!”伤者小丽的40多个亲人也来到交通队,嚷嚷着要大车司机出钱承担责任。而此时,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还没有下来。
上海君成
律师事务所的女
律师王璟作为区交通事故调委会的成员迅速介入,根据类似事故的经验,她知道许多农民工和家属法律知识贫乏,有的甚至是文盲,她就用通俗的话语分别给当事三方讲法律。“虽然现有证据材料难以证明大车司机有责任,但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你们单位应该先拿出诚意,让死者伤者家属情绪稳定下来。”在王璟联系下,大车单位先垫付了死者丧葬费和小丽的急救费。随后,王璟和闹得最凶的30多名死者家属“谈判”:“你们闹也没有用,按法律规定,即使老唐获得赔偿,也只有他的妻子孩子有权利拿钱,其他人没份儿!而且你们所有这些人在上海的花销,现在由大车单位垫着,将来要从赔偿金里扣除。”王璟的一番话,让情绪激动的一群人立刻安静,他们马上商议留下老唐的妻子和几个近亲继续谈,其他人赶紧回去。最后,王璟找到小丽的家属们,“小丽是在上班途中出的意外,按有关法律可认定是工伤,她应该获得公司部分补偿。你们光找交警和大车单位,没有找对方向。”接着,她让家属们选出代表与公司委托的
律师商谈,闹哄哄的一大堆人很快也平息下来。
过了几天,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摩的司机负全部责任,乘客和大车司机无责。已经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死伤者家属对此没有激烈的反应。王璟又帮着死者老唐的妻子尽快拿到了交强险的无责赔付钱款,帮伤者小丽家属和公司谈妥工伤补偿办法,大车单位也主动承担了认定书费等相关手续费用。一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让
律师这一专业力量参与是徐汇区人民调解工作的一大创新,作为兼职人民调解员的
律师们,熟悉法律事务,调解有理有据,在化解了矛盾纠纷的同时也宣传了法律法规。去年,全区35家
律师事务所和16家法律服务单位党支部与社区、小区签约,200多位
律师在专业性较强的医患、交通、劳动争议等领域担任兼职调解员,参与调解各类矛盾766件,参与化解疑难复杂矛盾或群体纠纷68件。
律师的知名度和社会责任感也由此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