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民族友谊之桥促和谐社会之路
日期:2009-07-26
作者:刘建 本报实习生 朱波尔
阅读:3,021次
乌黑微卷的短发、笔直高挺的鼻梁、深邃有神的双眸,典型维吾尔族长相的他忙碌在上海———“我们的维吾尔族大律师”,这是在沪新疆少数民族同胞们对他的亲切称呼。他叫吾尔江·买买提,出生成长在新疆,2004年至今就职于上海同源律师事务所。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在沪5年的律师生涯,对前不久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吾尔江表示强烈谴责。他说,今天新疆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反对一切敌对势力,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今年6月的一天,吾尔江律师接到了来自上海新疆驻沪办事处的电话,电话中他得知一位在沪的维吾尔族青年急需帮助。当事人图尔君来自新疆,在沪经营玉石的过程中被骗,3块价值超过200万元的玉石不知去向。“要是玉石追不回来,我怎么对得起家乡合伙的朋友啊!”图尔君说起受骗经过,又急又气。
吾尔江首先与图尔君家乡的朋友取得联系,“你们要相信法律的力量,我向你们保证,事情一定会处理好的!”同时,他展开一系列调查,在掌握充分证据后,连夜起草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受理案件的浦东新区公安分局也开展了积极的侦破工作。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部分玉石已被追回,其余的玉石也正在追回过程中。
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之路上,吾尔江倾其心血。当遇到可能牵涉民族问题的案件时,他一方面用法律知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工作,让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仅如此,精通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的吾尔江还凭借语言优势,在每一次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宣传法律、传达政策。
拥有20年党龄,吾尔江在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我的名片,许多在上海的少数民族朋友都有。有困难,他们都会给我打电话。”吾尔江律师笑着说。5年来他无偿代理了20多个案子,均得到了圆满解决。
2008年年底,一名维吾尔族青年被出租车撞伤后住院。经安排,吾尔江为受伤青年提供法律援助。吾尔江了解到受伤青年一家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农民,车祸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吾尔江与肇事出租车司机所在的上海强生出租车公司取得联系,希望通过调解,妥善处理此事。强生出租车公司了解情况后,不仅全额支付了医药费,并派人多次看望受伤青年及家属。这名青年经过5个月的治疗恢复了健康。出院之际,强生出租车公司又发给他一次性的伤害补偿。青年的家属落下了眼泪,紧紧地握着吾尔江的手,难掩感激之情。
尽心尽力履行律师职责的同时,身为上海新疆商会副秘书长的吾尔江也同时为新疆与上海两地的贸易往来、金融投资牵线搭桥,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