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驾照那晚,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湘潭大学学生胡喆不经意间成了新闻人物,因为他在湘潭市通过“直考”拿到了驾照,成为了湖南省试点驾照“直考”以来,第一个通过“直考”拿到驾照的学员。
“驾考合一”衍生利益链
“驾考”考场被烟摊包围,曾是湖南某些考场独特的“风景线”。特定纸条写上“一瓶绿茶”、“两瓶红茶”代表烟名和数量,教练和考官则直接拿纸条到烟摊处兑换现金……
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怪象”,却曾在“驾考”行业大为盛行,考生们喻其为“驾考”“潜规则”。
一个普通的驾校教练员一个月能有6000多元收入,驾校教练员也曾是许多人艳羡的职业。
“教练员实际每月工资一般只有400元到800元,每月6000元的收入中,绝大部分是不能见光的‘灰色’收入。”曾在长沙某驾校担任教练员的陈亮(化名)告诉《法治周末》。
这么多的“灰色”收入是如何得来的呢?陈亮算了一笔明细账:
每个教练每月要带3批学员参加考试,每次7名学员。参加路考时,教练就会动员学员交钱给考官,7名学员每人收取200元,共计1400元。
这笔钱并没有全部落入考官的腰包,而是被教练从中拦截。一般的“行规”是“三七开”,考官得三,教练得七。这样,教练每月可有2940元入账。
陈亮还向《法治周末》透露了一些细节:教练会在特定的纸条写上“一瓶绿茶”、“两瓶红茶”等,外人根本看不懂,而这些往往代表着烟的名称及数量。
考官拿着这些纸条并非去取烟,而是直接去考场门口的超市兑换与烟相等的现金。这些都是教练和考官之间约定俗成的。
“有些考生看到别人送了,自己没送,心里总感觉不踏实,于是也参加到送‘烟’大军中。”陈亮说。
据陈亮透露,有些教练还会跟学员算“细账”:如果不能一次性过关,第二次补考要交390元的补考费,而且时间上也划不来。
听了这番“劝导”,大多数学员都会乖乖掏钱。
另外,在不少驾校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教练带学员上路,每天的中餐由学员请,餐馆一般由教练指定,教练每次可以从饭店获取一定数额的回扣,饭后还得“孝敬”一包“芙蓉王”。仅这一块,教练每月又可增加700元收入。
“以我自己为例,每月正常工资只有800元,但高的时候我可以拿到8000多元,几乎涨了10倍。”曾是教练的陈亮向《法治周末》透露。
“‘驾考合一’造成公民申请驾照的经济成本增加,贿赂考官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分析说,“驾考”这个利益链条如不加以控制,驾校作为许可资源,会像某些中介公司一样,价格越来越高,而在“驾考合一”的体制下,驾校学员考取驾照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驾照捆绑驾校”意味着从管理部门到企业形成一条利益链。
学者挑刺儿掀翻“文件”
据了解,湖南省“驾考合一”体制来源于一份政府部门颁发的“红头文件”,即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交通厅联合制定的《湖南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管理暂行规定》。
该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只受理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的报考手续。”这就意味着,公民要想考取驾驶证,前提条件是先到驾校进行培训,这种捆绑模式被称为“驾考合一”,目前在全国很多省份存在。
“这份文件是典型违法的‘问题’文件,应该予以废除。”欧爱民对《法治周末》说。
而在湖南,市民“挑刺儿”政府文件已有了制度保障。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违法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提出审查申请。”
当年12月7日,欧爱民和湘潭大学法学院14名硕士研究生,联合向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提出《规范性文件审查申请书》,请求省政府法制办对《湖南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管理暂行规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他们认为,该暂行规定两方面违法:一是违反上位规定,公安部第91号令只对公民申领驾驶证规定了身体和年龄两个条件,并不要求必经驾校;二是违反行政许可法,增设了法律所没有的许可条件,行政许可法规定政府不能强制性培训。
2009年1月8日,湖南省法制办向湘大法学院师生们回函,表示此事涉及到上位法问题,已经向国务院请示,要待国务院答复后再做处理。
2009年4月14日,欧爱民等人终于等到了省法制办的正式复函。
在这份复函中,法制办采纳了师生们的意见。随后,湖南省法制办向省公安厅、交通厅发出了停止执行《湖南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管理暂行规定》的函,这意味着公民可以直接报考驾驶证。
在采访中发现,在湖南省法制办发给省公安厅、交通厅的函中,透露了这次审查的具体过程。
国务院法制办在接到湖南省法制办的专题请示后,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安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最终作出答复:公安交警不受理未经机动车驾驶机构培训的人报考没有依据。
湖南省法制办据此对湘潭大学法学院师生复函,并要求省公安厅、交通厅停止执行暂行规定。
“直考”意味行业重新洗牌
支撑“驾考合一”的文件无效了,“直考”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在湖南传得沸沸扬扬。许多还未学会开车的市民闻此信息后无不欢呼雀跃。
“许多市民对‘直考’充满了期待。”欧爱民对《法治周末》说。
其实,面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贿考”歪风,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交警总队已痛下决心,在全省各个考场开展“刮骨疗伤”行动,加以整治。
“只有采取‘直考’才能彻底斩断驾考之中的利益链条。”湖南省交警总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说。
一项制度的变革牵涉到方方面面,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驾考“直考”制度,湖南省交警总队不断派员到各地驾考场地和驾校开展调研。
据了解,许多驾校负责人在闻听湖南或将实行“直考”消息后,纷纷向交警部门提出了抗议,有驾校负责人甚至扬言,如果推行“直考”,将把自己的教练车开到交警队门前烧毁。
“直考的全面推广,意味着驾校行业的重新洗牌,驾校要在改革中站稳脚跟,只能靠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想着送‘红包’和送‘烟’。”湖南省交警总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说。
今年2月1日,湖南省交警总队开始在湘潭市试点试行机动车驾驶人初学学员“直考”服务,4月1日正式推出,目前仅C1驾照的考试使用“直考”。
今年2月初,湘潭大学大三学生胡喆帮朋友到交警支队驾管所办理业务,无意中在服务台上看到了一份《机动车驾驶员直考指南》的宣传资料。仔细阅读后,他马上产生了兴趣。在征得父母同意后,胡喆通过熟人在湘运驾校找了一位教练员带着他练车。由于年轻、接受能力快,胡喆顺利拿到了驾驶证。
胡喆给记者算了笔账,除了报考等费用外,他还向教练交纳了1000多元的课时费,总共没超过2000元,比在驾校学车考试的同学花费要少。
而与胡喆同样通过“直考”拿到驾驶证的新学员刘湘光则表示,他除了报考、体检、照相共花了665元外,没有额外再多花一分钱。
“因为是朋友,教练没有收我的学费,我这个驾驶证考得太划算了。”刘湘光说。
湘潭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透露,驾照“直考”至今已有90人提出申请,其中2人通过考试拿到驾驶证,已通过科目一考试的有51人。
“驾考新政”尚需制度保障
驾照“直考”将彻底改变原有的考试模式。湘潭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韶湘说,一部分通过自学、陪练等其他途径,掌握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了一定驾驶技能的人,可到交警支队驾管部门自行预约考试,此举将让报考人节省大量时间、费用。
但交警部门同时表示,不强制推行“直考”。
周韶湘直言,目前比较担心的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周韶湘介绍,“直考”的学员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使用合法的教练车,聘请合法教练员,在指定的训练路线进行驾驶技能培训。但是,部分“直考”学员不按这些要求学习,使用自己或熟人的车,找个会开车的司机就上路学习。非专业的教练车没安装副刹,又没经过专业训练的教练指导,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没有标准尺寸的情况下,练习倒桩等,练也是瞎练。一位多年从事驾驶员考试的交警对《法治周末》说,现实情况是,宽阔的学车场地非常少,如果有,也缺乏专用场地和路段特有的功能。
此前,湖南省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也向《法治周末》透露,“直考”推行后,学员们学车必须使用合格的教练车,并且在教练的带领下,才能上路学车,以免危害公共安全。
驾照“直考”制度实施后,对那些想“自学成才”的学员们,到那里学开车、跟谁学开车又将是一大难题,欧爱民对此也深感担忧。
据了解,目前,驾校数量少,场地有限,有些驾校服务和管理跟不上,而驾驶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垄断经营,驾驶培训行业和监管部门难以应对“直考”新要求。
驾照“直考”需要制度创新和服务跟进。欧爱民说。
欧爱民建议,允许私人教练执业,有教练资格的私人教练可与驾校脱钩带人学车;设立公共学车场所,让“直考”报考者有地方合法学车;打破学车收费制度,报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费学车,打破动辄上千元的固定收费模式。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