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律协动态

律协动态

上海律协×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人才”培训班: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点亮创新之路

    日期:2025-07-04         阅读:124次

1.jpg

2025年6月20日至6月21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 “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人才”培训班成功举办。这场为期两天的培训,汇聚了法律界、科技界及金融界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流程、技术、法律、金融与商业等关键要素,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培训一共分四个模块,旨在培养掌握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2.jpg

开班仪式中,上海律协会长邵万权发表致辞,强调了律师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鼓励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3.jpg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则从高校视角出发,阐述了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使命与责任,表达了复旦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未来科技创新与法律融合发展的美好期许,为培训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模块一:科技成果转化实务

4.jpg

徐荣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学博士,14年科创服务的实践者,科技IP商业价值的传播者,上海市科委入库专家,2018-19两年获胡润上海技术经理人TOP10。讲授课程模块《科技成果转化实务》。

徐荣首先对技术市场的政策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展示了我国技术市场的蓬勃生机。他指出,2023年我国共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61476亿元,同比增长28.6%,技术交易额约3.7万亿元,同比增长23.17%,凸显了技术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推力。

在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的“四步法”时,徐荣详细阐述了从技术评估、市场调研、交易架构设计到商业化运作的全流程,通过实际案例生动诠释了每一步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员们对科技成果转化实务有了清晰的认识。

此外,徐荣还分享了概念验证加速成果产品化的策略,强调了概念验证在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实用工具,助力他们在未来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


模块二:技术突破与商业机遇

5.jpg

林燕丹教授,复旦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复旦大学先进技术发展中心主任,上海智能系统人因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

林燕丹从科学家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实验室到商业产品的路径和关键节点。她指出,技术挖掘与识别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只有精准识别具有商业潜力的技术成果,才能为后续的转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技术价值评估方面,林燕丹分享了多种评估方法和模型,帮助学员们学会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估技术的价值,为技术交易和商业化提供有力依据。

在需求挖掘助力科技转化和成果推广方面,林燕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强调了市场需求导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地位。她指出,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将技术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林燕丹还引入了精益创业的理念,鼓励学员们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快速迭代和持续创新,找到可扩展、可重复的商业模式。

同时,林燕丹分享了爱迪生等创新先驱的故事和经验,激励学员们培养创新与实验精神,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模块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6.jpg

马忠法教授,国际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讲授课程模块《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马忠法首先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详细介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律框架,让学员们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精细化工、生物医疗以及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分析,马忠法深入剖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他指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要重视成果的成熟度、可靠性、适应性等因素,避免技术与市场脱节。

马忠法还深入讲解了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中的关键技术要素,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常见转化方式的法律规范和操作要点。他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技术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为学员们在未来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依法依规操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模块四:科技企业家的金融思维

7.jpg

施东辉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课程模块《科技企业家的金融思维》。

施东辉首先阐述了从金融理论到金融思维的转变,介绍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金融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他提出了金融思维的七种“武器”,并对其中六种展开详细解读,包括金融和产业周期思维、实物期权思维、委托代理思维、股权控制思维、市值管理思维和资本运作思维,帮助学员们构建起系统的金融思维框架。

关于期权思维,他详细讲解了期权的基本概念以及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在委托代理思维方面,施东辉剖析了企业中常见的委托代理问题,如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在股权控制思维部分,施东辉深入探讨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区别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等股权设计模式,并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股权设计不当可能引发的矛盾与纠纷,强调了合理股权架构设计对于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资本运作思维方面,施东辉指出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形式,并通过案例,深入分析资本运作的目的、与战略的关系以及基本原则,提出了资本运营的八个核心思维和五种主要模式,为学员们在未来的资本运作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除了模块课程外,此次培训还组织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园游览,带领学员走“国之大者”的游览路线,共赏复旦校园风光。

8.jpg

课程模块培训结束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MTT项目主任侯家佳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MTT项目建设的情况。该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在金融、科技、理工医法等领域的多学科优势,结合行业需求,打造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项目聚焦五大人群:科技创业者、技术转移专业人员、科技企业技术、市场及产品部门管理人员、投资经理及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科技园区及政府科创服务人员。拥有三大职能方向:科技成果商业化,技术转移金融,国际技术转移。关注五大行业方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通过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MTT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领军型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9.jpg

本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人才”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法律、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学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务操作、政策法规、技术评估、商业策略以及金融思维等内容,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加深了对科技成果转化复杂性的理解,拓宽了视野和思路,提升了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学员感言

曾悦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参加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培训,收获颇丰。课程内容丰富,从实务操作到政策法规,从技术突破到金融思维,全方位覆盖。这不仅让我对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拓宽了视野。未来,我将运用所学,为科技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倪斌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参加此次科技成果转化培训课程,收获颇丰。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分析、商业策略制定等,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系统认知。授课老师专业且经验丰富,既有学术大咖,也有行业专家,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课堂氛围活跃,大家思维碰撞,交流热烈。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拓展了人脉资源。这段学习经历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体系,更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杨敏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由衷感谢上海律协以及复旦国际金融学院组织了此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人才”项目,为我们法律人展现了实务新视野。通过为期2天的培训,在徐荣博士、林燕丹教授、马忠法教授、施东辉教授的指导下,从商业、技术、法律、金融四维度中学习了科技成果“从验证到落地”的全周期要点,这次宝贵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法律人突破常规法商思维,进阶成为能够从“技(理论范围)→商(商事效果)→法(行动要求)→资(资源筹备)”的全局视角思考问题,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们在实务工作中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服务。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