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立法监管私校此正其时

    日期:2008-03-06     作者:联合早报    阅读:1,090次
    政府将于今年内提出私校教育法案,法案正式通过后,教育部也将成立私校教育理事会,以监管私校事务。明年初,教育部也将推出一项计划,以确保本地私立学校在学术、财政状况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进一步保障学生利益。这是前天国会辩论时,教育部公布的措施。

立法监管私立学校,这是个迟来的好消息。因为尽管“有问题”的私校与中介只是属于少数的害群之马,但这里牵涉的是严肃的教育事业,受害的是一心要到新加坡来寻求优质教育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同时,私校的恶例如果不加以遏止,新加坡作为区域教育枢纽的金字招牌也将大受影响。

事实上,我国锐意成为教育枢纽的雄心,也刚好碰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刻。因此,自1987年以来新中教育交流便日趋频密。当然,吸引到来新加坡念私校的不仅是中国学生,韩国、印尼等多个国家也有许多家长和学生把新加坡列为求学的首选。

无论如何,前天的国会辩论,的确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项规模庞大的事业:过去10年,私校的数目与就读的全职外籍学生都各自增至四倍:由305所私校增至去年的1200所;学生从9000名增至3万7000名。

或许也由于私校数目增长迅速,近年来私校发生的事故与学生和家长的投诉,都给本地的私营教育事业敲响了警钟,多名国会议员也曾反映过私校问题的迫切。在此起彼落的私校风波当中,2004年,南洋管理学院先停牌休业,后易主;2005年,另一私校新澳理工学院关闭。本报交流站版上,一些私校业者、外地的家长与学生、本地的旁观者,都发表了意见,认为监控与整顿这个行业“刻不容缓”。

交流站版上,一名来自中国的家长反映:“私立学校的教学很不规范,校纪松懈,学生没有作业,收费不合理等,总之是学店办学,所谓‘保证’实际上形同诈骗。”而中介也以各种各样的“花招”,把中国学生哄骗到新加坡来念书。

一位论者更指出,新加坡在中国有着很好的口碑,很多家长把自己唯一的孩子送到新加坡来求学,所有的金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花了钱,而孩子也学无所成,他们就不免对新加坡的教育和社会道德标准产生疑虑,对新加坡的声誉带来影响。

许多意见认为,过去的条规与监管的力度其实不足以确保私校这个行业的素质。这几年来,尽管有关当局推出了“消协保证标志”和“新加坡素质级”两项计划,但是光由经济发展局和消费者协会来执行品质保证的任务,显然是缺乏力度的。私校注册成立之后便缺乏监控,结果都要在“事情闹大”之后才遭到检举或停牌。

正如消费者协会会长、议员杨木光在国会上所说,三年前推出的“消协保证标志”资格,只照顾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的只有学生所缴付的学费,而不保证教育素质。他担心教育部再不出手管制,本地私校将会变成“学店”,甚至成为“黑店”。

教育部推出管制私校的一系列新措施,受访的私校业者一致表示欢迎,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在有效的监管下才有品质保证,本地私营教育事业才可达致令人安心的水平。我们也由衷希望,教育部这回“重拳出击”,把私校管理提升到立法监控的层次,是私校行业振兴的一道里程碑,也是新加坡作为教育枢纽金字招牌的最新保证。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