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那些指尖流转的非遗技艺,既是历史的沉淀,更是需要被珍视的创意瑰宝。为了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同时用法律为其筑起坚固防线,“守艺者・知创未来”版权法律保护站系列活动走进非遗乡村生活馆,版权志愿团的律师们共同学习版权保护的相关实务,在经纬交错间读懂“保护”与“传承”的深层意义。
活动伊始,嘉定律工委副主任王夏青律师向各位志愿团律师详细介绍了“守艺者・知创未来”版权法律保护站的工作内容与目标愿景:联合高校、律师、调解机构等多方力量,定期举行沙龙活动与课程培训,为民间手工艺人提供从法律咨询到协助版权登记的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构建完整的“版权保护生态圈”,让优秀传统民间技艺的精神价值与商业价值双向绽放。
在徐行草编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王勤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参观非遗乡村生活馆内的草编展示区。踏入这片草编天地,仿佛闯入了一个用黄草编织的梦幻世界。王老师通过讲解草编的技术、历史沿革让各位律师对徐行草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如何让草编这样的优秀传统技艺,既产生商业价值,又不被侵权?”上海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版权事业部总经理于飞老师的提问,拉开了版权保护实务培训的序幕。
于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如何利用文化和技艺产生的精神权利产生价值和建立竞争壁垒。通过详实生动具体案例:从敦煌壁画的数字化授权,到海内外博物馆的文创IP开发,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他为志愿团律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精神权利”如何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本次课程,志愿团律师对非遗版权保护实务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为后续助力传统民间技艺的版权保护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课程培训结束后,在王勤老师的指导下,律师们一起体验了草编工艺。王老师演示了草编基础编法,黄草在其手中如灵动丝线尽显非遗传承人的深厚功底。大家观察王老师的手法后,自己动手编织出草编花瓶,在体验中感受到民间技艺的精妙。
本次活动从传达版权法律保护站的理念,到聆听非遗馆的草编故事;从实务课堂,到草编,志愿团律师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次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民间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接力”。法律人用专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手工艺筑起守护防线,让技艺不被辜负;手艺人用匠心延续文化根脉,让传统不被遗忘。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