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赴青岛
“胜诉得来真不易,诉讼历时整一年。我为弱者伸正义,千辛万苦心也甜。”(摘自张天佑《维权纪行》)
至今记忆犹新的青岛之行是张天佑维权路上最艰难的一次。
2000年11月,确山县瓦岗乡刘老庄村21岁的青年农民刘毛在山东青岛一码头做装卸工时被吊车撞断腰部致残,老板扔下5000元住院押金后不见了踪影。张天佑先后6次到青岛,奔走于当地劳动部门、地方法院与海事法院之间。从2000年12月9日立案到2001年12月9日宣判,耗时整整一年,刘毛终获8.3万元赔付。
六进京城
今年5月17日,在北京一建筑工地,确山县留庄镇的单身汉李营被一重物砸伤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用工单位拒不依法赔偿。李营的弟弟李全友向张天佑求助。在几轮商谈中,张天佑与对方展开舌战。岂料对方不仅不听,反而粗暴地中断了张天佑、李全友的吃住安排。在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的过问下,对方不仅依法履行了赔偿义务,还被处以10万元的罚款。这一次,张天佑在京整整21天。从2000年至今,张天佑先后6次进京,为确山县6位伤亡农民工讨回了公道。
追问与困惑
“在农民工维权路上,我被用工方派出的帮凶用刀子恐吓过,被人家非法扣押过。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明摆着的事情,为农民工讨个说法就这么难?”张天佑发出这样的沉思和追问。
“首先是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绝大多数农民工拿不出明确的劳动关系凭证,甚至不知道用工单位负责人姓甚名谁,说不清公司名称。即使签了合同,也不规范。这给合理赔付足额赔付带来了很大难度。”
“虽说国家三令五申,但是用工单位和企业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农民工维权涉及劳动、安全生产、建设等多个部门,调查取证困难,诉讼环节多,往往拖延时间很长,然而受害者家属希望一次性了断,这使得他们往往处在被动地位。”(摘自张天佑《维权纪行》)
结束采访时,张天佑真诚地希望农民工兄弟吸取他人教训,在外出务工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