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上海市律师协会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刑诉委”)与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破产涉刑业务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破产涉刑委”)在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当破产遇到职业闭店人”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海峰主持,共计45人参加。
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副会长周逸为本次研讨会作开场致辞,指出职业闭店人问题正备受关注,期待此次研讨会能够集合各方智慧,为解决职业闭店人带来的系列问题探索路径,推动破产管理行业的规范化与健康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萍对“职业闭店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指出其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严重危害,并分析了可能涉及的罪名及相关法律问题。何教授提出了在实务操作中的识别、证据固定以及与破产程序衔接的建议,并强调法律精准打击和行业协同治理的重要性,以便从源头遏制乱象。
刑诉委副主任蔡正华以《职业闭店人法律追责的困境》为题,分享了实务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包括主观恶意难以证明、犯罪主体难以锁定、涉案金额难以计算等问题,导致刑事、民事、行政追责均存在瓶颈。蔡律师提出,应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创新社会治理等方式破局,以更好地打击职业闭店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破产涉刑委副主任赖国豪从破产管理人视角探讨了破产程序中职业闭店人的甄别问题。他强调,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需提高行业敏感性,关注企业主体异常变动、经营活动与财务数据异常等情况,通过多渠道收集证据、反向追查等手段固定证据,以甄别出有技术含量的职业闭店人操作,从而维护司法公正和债权人利益。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赵运锋作《职业闭店人的事前监管与事后归责》主题发言,指出职业闭店人的行为对消费者权益损害严重,应加强事前监管,以防止损害发生,在事后归责方面,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落实更为关键,刑法应谨慎介入。赵教授强调,对于此类行为的监管和归责,需要综合考虑行政、民事和刑事手段,避免过度依赖刑法。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忠孝为上半场的研讨内容作总结,指出职业闭店人现象并非新问题,其背后反映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清算制度的低效,涉及债权人保护和债务人责任问题。杨教授认为,职业闭店行为的出现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体系的发达以及过度金融化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市场信用、清算制度、事前监管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行政、民事和刑事手段,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
与谈环节中,围绕《职业闭店人对营商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破产涉刑委主任马晓旻、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汪显水、刑诉委副主任傅建平、破产涉刑委副主任谢向英针对职业闭店人的产生根源、对市场退出机制的冲击、以及对营商环境指标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事前监管和事后救济,以及如何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来打击职业闭店行为,从而优化营商环境。
自由发言环节中,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经过数小时的深入讨论和交流,本次“当破产遇到职业闭店人”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