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惯例”挑战法律
日期:2008-01-10
作者:中国普法网
阅读:1,184次
“在决定一份合同是否有效或者证明一个重要证据的真假问题上,作一个鉴定显得那么必要,难道仲裁机构会不知道?做这个鉴定就那么难吗?”重百女工劳动权益纠纷案另一位代理律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莹说。
她说,这起案件是由公益律师网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办理的一起典型的劳动权益纠纷案。像重百这个案件不仅仅是14个女工讨要自己“重百职工”这个真实身份的问题,它折射出的是中国千百万个和张练、杨小红一样的女工们所面临的“劳动身份迷茫”以及劳动权益被肆意和“合法”地侵害的民生问题。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更由于这些企业通过虚假劳务派遣或强制劳动者与供应商签订劳动合同等表面合法的形式规避法律,使得有这类遭遇的劳动者维权之路非常艰难。鉴于这个案件的典型性、复杂性、艰难性以及所包含的重要意义,中心非常关注和重视。但开庭后仅仅4天北碚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便作出女工们败诉的裁决,使得我们更加认识到解决这类案件的难度,特别是当它已成为一个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成为所谓“惯例”(重庆市商业联合会为重百开具的证明信中所言)的时候,要挑战这个“惯例”、所遇到的压力和阻力更是无形的和巨大的,它需要从全国的范围内、从整体的机制上解决,因此,这个案件的解决,仅凭律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像中心这样有影响力的公益机构的推动、需要劳动法专家学者的呼吁、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度的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同时,通过这个案件和其他的相关案件,使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大力量来解决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