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硬件电路的骨架、神经和血管”,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PCB(印刷电路板)。而仿制的盛行,使得这一产业正在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6月11日,我国首个《PCB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课题研究小组,第二次前往国家知识产权局对PCB进行专利检索。结果不出他们所料,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检索上,与前次一样无功而返。
“可能是检索方法有待改进。不过,从发生的案例几乎都是以侵犯专利权作为诉由的情形来看,利用现有的专利法保护PCB不太现实。”项目组成员王寒梅告诉记者。她所言的背景是,不管是利用现有的《著作权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PCB布图设计,都难以药到病除。
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约束,PCB布图设计的仿制抄袭之风愈演愈烈。而要打起官司来,头疼的是原告,迷惘的是法官。历经两年的调研后,有关专家正试图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不过,用他们的话来说:“目前一切仅仅是一些探讨和尝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原告头疼的侵权诉讼
去年8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诉摩托罗拉公司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被告摩托罗拉公司按照印刷线路板设计图生产印刷线路板的行为,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之后,双方当事人均未就判决结果提出上诉。这意味着历经四年审理的PCB侵权纠纷终以原告败诉告终,高达9900万元的巨额赔偿最终落空。
同样发生在上海,时间也较为临近的上海纽福克斯诉上海索雷亚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简称纽福克斯案)也以原告一审败诉告终。
据纽福克斯公司人员透露,目前我国PCB行业中的仿制抄袭行为非常猖獗,严重损害着开发者的经济利益。但鉴于司法界对仿制抄袭行为的定性不明确,诸如纽福克斯在内的企业对此无计可施。
“此外,高昂的诉讼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开发者通过起诉的方式进行维权活动。”他分析说,“原因在于,即使开发者最终提起诉讼,缺乏可借鉴判例的法院也会尽可能地促使双方通过调解的方式结案。”据了解,纽福克斯公司就曾经在一系列诉讼中,与对方通过和解的方式了结纠纷。
如果再加上未及判决的纠纷,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类似案例数量将更为繁多。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该类行为在行业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法律条款在约束PCB仿制抄袭上的薄弱。”《PCB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课题负责人董永森律师告诉记者。
莫衷一是的保护建议
董永森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2005年3月,他接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立项的《PCB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课题,并召集了法律界和行业内专家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
2007年5月,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报告摆在他们面前。然而,讨论时却未出现一致性的结果。
以侵犯著作权为由提起诉讼是PCB纠纷中较为普遍的做法。其中,图纸层面的PCB布图设计属于版权保护范畴,这样的认定在业界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仿制抄袭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使用原告的PCB布图设计图纸,而仅仅根据原告的产品就能够“克隆”了。是否可以用版权保护产品层面的PCB布图设计呢?
鉴于产品层面上的布图设计与设计图纸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用版权保护产品层面上的PCB布图设计的赞成者认为:利用电路板布线图、元器件排列图生产制造电路板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这些图纸的复制过程,制造出来的电路板应当视为图纸的复制品。
反对者则认为:按照布图设计生产的线路板主要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工业产品,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参与摩托罗拉案件审查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芮文彪在讨论中谈到:“从司法操作上看,利用《著作权法》保护产品层面的PCB布图设计可行性不高,而将PCB纳入工业品依据相关法律进行保护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除此之外,有专家认为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也是一种可进行的尝试。董永森分析认为,PCB布图设计适于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其一是因为PCB布图设计本身的特征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方式相契合;其二是抄袭仿制行为带有不正当竞争性质。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PCB布图设计同样属于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具备受专利保护的条件。
去年7月,《PCB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课题研究小组在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美国专利商标局官方网站、日本特许厅官方网和欧洲网上专利数据库上对各国有关印刷电路板布图设计的专利进行了检索。他们发现,其中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是有关制造印刷电路板设计方法、布线方法、制造方法等方面的,并无将布图设计本身作为权利要求的例子。
“由此可见,将PCB布图设计申请为外观设计专利是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但此种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性及有用性还存有疑问之处。”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建议说,“如果现行法律难以进行有效保护,可以考虑单独立法进行保护,例如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登记制度。”
该不该保护?
一方面是就如何保护PCB知识产权展开的激烈讨论,而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下,PCB布图设计是否需要专门的保护呢?
尽管PCB布图设计日趋复杂,技术的发展却让仿制抄袭行为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早期的仿制抄袭者多用万用表去量度线路的连通关系,再据此布线。后来发展到用照相翻版的方法仿制抄袭。随着扫描技术的发展,再辅之以各种抄板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仿制抄袭者可以容易地得到生产中需要的格式文件,且仿制精度大大提高。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PCB工业体系,并产生了北美(美国)、日本、中国(系指在中国内地生产的)三大PCB生产基地。这三大基地PCB产量占全球PCB总产值的2/3左右。
若以PCB产值计算,中国内地在去年已是世界第一。但近几年来,PCB布图设计的仿制抄袭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正逐步蔓延开来。据了解,如今众多的PCB设计公司往往有着抄板业务。
有人认为,PCB设计的核心技术不在中国,在产业有待形成规模的前提下,提知识产权保护为时过早。即使在国外,也鲜有发生对PCB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状况。
PCB制造行业专家余曙平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她认为,PCB布图设计“难于设计、易于仿制”的特征导致适销对路的PCB一旦上市,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抄袭仿制产品出现,并以远低于原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导致原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骤然缩小,严重损害原设计生产厂家的经济利益,甚至造成其无法收回研发成本,整个电子行业由此呈现无序状态。
“仿制抄袭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国内企业自主研发PCB布图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从PCB生产大国到PCB研发强国的转变,给予PCB布图设计法律保护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余曙平说。
链接:关于PCB
PCB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支撑电子元器件和连接电子元器件。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为“硬件电路的骨架、神经和血管”,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PCB。PCB布图设计是在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形状、大小、结构以及走线的长度、宽度、间距等因素后将原理图变为实际电路的设计,属于电路的物理设计(又称工程设计)范畴。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