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律师,当“救火队”还是“防火墙”——市律协呼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须完善律师处理社会矛盾长效机制

    日期:2008-04-30     作者:宋宁华    阅读:2,782次
在不少人印象中,律师从事的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商业行为。但昨天,记者在采访新选出的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刘正东时获悉,上海现有执业律师近9000人,仅去年参与处理社会信访矛盾、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等公益行为就达到上万余人次,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但刘正东也坦言,现在律师往往在矛盾激化时充当“救火队”,不少部门未在政策决策、执行时或弱势群体中预防矛盾时就让律师发挥“防火墙”的作用;加上生存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年轻律师对公益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律师处理社会矛盾长效机制亟待社会各方“推一把”。
    
信访办“律师坐堂”
    
    邵曙范是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每月都要到市委市府信访办“坐堂”一次,协助政府人员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由于律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加上比较中立的位置,容易得到来访者的信任,促成难题的解决。”邵曙范表示。
    
    曾有一家上海企业在苏州开超市,才5个月就破产了。由于担心苏州法院在处理破产案中会将变现的资金优先分配给当地供货商,数百名上海供应商多次集体上访,情绪十分激烈。
    
    邵曙范主动表示,愿为这些小供应商“讨说法”。为此,他多次与法官沟通,建议请上海的会计事务所“会诊”,出具审计报告。为让供应商损失最小化,他又提出了由供应商折价回购货品的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奔走协商,此案终于顺利结案,供应商向市信访办和震旦律师事务所赠送了“无偿援助,尽心尽责”的锦旗。
    
尽义务“蜻蜓点水”
    
    除了参与处理各种重大社会群访、缠访事件,还有许多律师为大量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根据律师法规定,每名律师都有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但由于各人条件不同,提供法律援助的质量数量大相径庭。”邵曙范介绍,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专门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提供专车和司机,鼓励年轻律师认真办理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案件。
    
    记者了解到,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年轻律师年收入在2万元到5万元,小型律师事务所也无力为法律援助另开“小灶”。而目前上海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提供的费用,每件在800到1000元,仅够支付基本开支。因此,很多年轻律师只是“蜻蜓点水”,难以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法律援助中。
    
减成本“防火在前”
    
    “要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需要社会各界深化对律师角色的看法。”刘正东表示,目前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往往对律师“救火”的一面看得较多,“防火”一面却显得相对薄弱。不少实践证明,如果有关部门在制定、执行政策时让律师提前介入,或为外来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非诉讼性质的法律帮助,则往往能预防和减少矛盾冲突,“防火”的成本远远小于“灭火”的成本。比如2006年下半年,闵行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新闵律师事务所律师顾问团,协助工程指挥部,参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拆迁。律师顾问团通过现场蹲点咨询、全程协助动迁谈判、法律文书起草和修改、紧急事件处理等方式,及时调解处理了大量纠纷,目前拆迁已近尾声,被列入动迁范围的企业、单位中没有出现大的信访矛盾。
    
    律师为普通百姓提供的低价甚至无偿服务,既需要广大律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需要政府部门“推一把”,通过购买更多的法律服务保障律师基本劳动报酬、提供律师锻炼机会,提高律师参与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在享受到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同时,不断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在采访结束前,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浦东高桥镇有个名叫韩明志的年轻律师,几年来为许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自己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不但被当地镇政府聘为法律顾问,还被评为浦东优秀律师。如果社会各方都能为有公益心的年轻律师提供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相信这支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