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病母无怨无悔
张立夫妇和她的父母一家1998年搬进港云里社区,她的母亲由于脑栓塞长期卧病在床,吃饭、擦洗甚至大小便都要由张立亲自打理。她每天晚上照顾老人睡下后,自己要在夜晚12点多才休息,而第二天不到6点又要早早起来帮老人洗脸漱口,6年不曾间断。同时,张立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完成自己的工作。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立却没有一丝怨言,每当看到母亲露出舒心的笑容,她都觉得自己再累也值得。
最难能可贵的是,张大姐侍奉母亲尽心尽力,可母亲过世后,张立却主张丧事一切从简,带动了社区文明新风尚。她说:“妈妈在世时,我们都尽了孝心,没有任何遗憾,这就足够了。”出殡当天,一家人只有几位至亲子女带着黑纱,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地为老人送葬,事后才通知亲友。张立的做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张大爷常说,将来过世后要和老伴一起海葬,既不干扰社区居民生活,也不浪费土地资源。听了张立一家人的话,社区中许多原本对张立“厚养薄葬”做法还不理解的邻居都深受感动,纷纷夸张立是“真”孝顺,如果以后大家都这样,那不仅老人们都有了福,社会也会移风易俗,更加文明了。
书香生活有滋有味
现在,孩子已经留学国外 http://b-144499.hotnews.alibaba.com.cn/的张立夫妇和老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做律师工作,每天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各种案例成了夫妻二人每天的必修课。她和丈夫一有时间就看书读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经验 http://b-112064.hotnews.alibaba.com.cn/和阅历。每年,张立一家光是订阅报刊杂志 http://search.china.alibaba.com/offer/%E6%9D%82%E5%BF%97.html的支出就达1000多元,《新华文摘》、《文汇报》、《参考消息》等等,张立家应有尽有。此外,张立夫妇还经常购买文史、法律和工具类书籍,丰富家里的藏书,闲暇时坐在一起讨论时事、研究文章,成了一家人共同的爱好。张立的父亲曾是建国初著名晚报《新生晚报》的主编,著书发表文章不计其数,退休后也一直没有放弃写作。2003年底,当时已经年逾80的张大爷还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年画百年》。前不久,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老人又给自己定了条新规定,就是一天要写一篇文章,张大爷觉得能多发些文章给别人借鉴,就是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了。张立一家的勤奋好学不仅促进了家庭的和睦,使社区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她家不仅被居民们公认为是“学习型家庭”,还经常在社区中宣传,邻居们都愿意和张立一家聊天,长知识!
帮助邻里任劳任怨
虽然照顾老人、从事工作占去了张立大量的精力,可搬入港云里近10年的时间里,张立一次都没有拒绝 http://b-144889.hotnews.alibaba.com.cn/过社区居民提出的法律援助。作为社区半边天家园的志愿者,张立不仅隔月就要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接待居民们的法律咨询,平时,社区里谁家有了法律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免费咨询。越秀路街有户家庭,老人和儿媳不和,因为家庭琐事,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不仅老人伤心不满,儿媳也因此卧病在床,家庭眼看就要破裂。无可奈何下,老人找到了张立。为了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张立主动找到老人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工作协商赡养方案,不仅电话打了无数遍,光来回坐车就用去了上百元。最后,得到妥善安置的老人感激地要送银行卡 http://b-145702.hotnews.alibaba.com.cn/答谢张立,可她却一分钱都没收。
在接待居民的民事纠纷时,张立一直把握“先调解再上庭”的原则,无论多困难,她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调解,帮助当事人解决矛盾。接受采访前一天,张立还因为主动为一对离婚夫妇调解财产分割而打电话到晚上12点多。张立说:“帮人打官司是我的职业,可帮助社会维护和谐稳定更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尽心尽力的法律援助和不计得失的无私付出,让张立得到了居民们的信任和爱戴,社区居民们都说,有了张立这么一位好大姐,是咱全社区的福分啊!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