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各区动态

各区动态

虹口区第二批涉外律师赴港培训项目纪实(四)

    日期:2025-10-29     作者:虹口律工委    阅读:143次

参训学员们通过6天的培训课程,已经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第7日和第8日的培训聚焦于国际争端解决的关键规则、香港家族办公室政策的深度解读以及沉浸式的诉讼交叉盘问训练,让全体参训律师在实战演练中锤炼技能,在规则学习中拓宽视野。

第七日
深耕国际仲裁领域,筑牢跨境服务根基

第七日上午,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副主席Ms. May Tai与英国Willkie Farr & Gallagher律师事务所(Willkie Farr & Gallagher (UK) LLP)的Mr. Justin Li共同为参训学员讲解条约规划与投资仲裁课程。两位讲师结合丰富的实务经验,从投资仲裁的基本概念切入,阐释了其与商事仲裁的核心差异。课程重点解析了投资仲裁的管辖要件,包括合格投资者与合格投资的界定标准,并以中蒙双边投资条约为例,详细说明国籍认定标准、争端解决的前置程序以及可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在投资条约实体性保护方面,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不同条款的适用场景与裁判思路。此外,围绕条约规划的核心问题,强调了条约规划是跨境投资初始阶段的关键工作,并介绍了条约规划需评估的核心维度,为参训学员们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实务指引。

下午,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副秘书长大律师、太平绅士黎逸轩先生(Mr. Adrian Lai)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为主题,讲解了《纽约公约》的历史背景,梳理了其中的核心条款,包括对仲裁协议的规定、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寻求执行公约裁决的一方当事人所需提供的文件要求、拒绝承认与执行的法定情形等重点内容。结合实践应用案例,重点解读了《纽约公约》在香港的实务应用及仲裁倾向,揭示了跨境仲裁裁决执行的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第八日

实战模拟磨砺技能,政策解读启发新思

第8日的课程主要围绕“实战模拟+专业授课”展开,既有沉浸式的诉讼交叉盘问训练,又有对香港家族办公室政策的深度解读,让全体参训律师在实战演练中锤炼技能,在政策学习中拓宽视野。

模拟训练依旧由黎逸轩先生(Mr. Adrian Lai)主持。上午,参训学员们聚焦刑事案件的交叉盘问技巧,共同亲临一场Club里的普通伤害案件的“庭审现场”。

下午,参训学员们又作为一起停车场内的民事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原被告律师及证人,通过盘问获得对己方有利的事实。

黎逸轩先生强调交叉盘问需围绕削弱对方证人可信度、印证己方主张、挖掘案件关键细节展开。其中,主询问时要着重于强化关键事实,禁止提出诱导性问题。盘问时要着重于重新构建案件事实,坚持诱导性问题,找出证人陈述中的矛盾点,削弱对方证人证言的可信度。经过模拟训练,参训学员表示对交叉盘问的“攻防策略”与“程序边界”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当天培训的最后,由来自Target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的Mr. Samuel Leung为参训学员带来2022年至2025年间香港家族办公室政策演变的专题授课,讲解香港家族办公室的发展脉络、政策框架与实践要点,为律师拓展跨境财富管理法律服务提供了方向。

学员感悟

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吴证霄律师:两天的高密度理论学习与模拟训练,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仲裁与跨境裁决执行已成为涉外法律服务的重要领域,而扎实的条约知识与精准的规划能力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律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项条约的具体规则,更要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在服务跨境投资项目时做好全流程的法律风险防控。在诉讼实战层面,两场交叉盘问模拟训练让大家跳出“理论学习”的局限,真切体会到香港刑事与民事诉讼程序中掌握“交叉盘问”技巧的重要性,为今后处理涉外诉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