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手记 感悟律师
日期:2007-04-09
作者:鲍培伦
阅读:3,501次
伫迹律师业凡二十余年。回溯当初,甫入业内,仿佛已感悟“律师”之所以然,于其属性、地位、功效等议题,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反观眼下,职业生涯虽不乏良好历练,但要言之邃密,却五味杂具,出语生涩。
故而,在抚卷操券之余暇,怀雅俗同器之情愫,陈言二三。
古人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人诠释,每每偏极一造,意谓君子不可言利,推而及之,言利者不可谓君子。律师以法律服务为天职,以有偿服务为表式,一步一趋,一文一词,言多及利,何况涉之闾阎,价格不菲。律师可谓君子乎?有鉴于此,律师业的有偿性被夸张检视,为世人诟病。此情此形,可见诸媒体,闻诸舆情。谓其偏极一造,何为其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亦非圣贤之语?准此观之,君子与否,全在于道,不在爱财与否。古圣箴言,于今何补?且存而不论。试以现代伦理学“道德位阶”言之:“损人利己”系最低层级,如若不幸沉沦于此,难怪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无私利他”系最高层级,值得崇尚;其间,有“人我两利”之较高层级者,应予首肯,此乃律师广众之道德现状。当然,同仁之中,居最高层级抑或时行其善者不乏有之,令人可圈可点。但伦理学不争的原理告示:道德情味越高耸,其可“模仿”性越弱。倘若以为最高道德境界已经或行将成为职业主流,确属言过其实,疑似自欺欺人。
再则,现代文明社会,无有司法公信上佳、司法权威上乘而律师作用却可有可无、形有实无者,反之亦然。当今抗尘于诉讼业的律师,身影俱正被嗤之以“无用”者,不止一二。诚惶诚恐的是,此类在价值上被质疑甚至否定的噪音,不啻来自败诉后为利益而痛惜的当事人,还源于原本应超然于纷争双方的法律人。诚然,律师服务虽包括谋划、释疑、论证、代理等,但关涉诉讼结果之价值,限于功利秤计,因情因势而异。比如病患论医:治愈者有之,不治自愈者有之,治而不愈者亦有之……但医疗服务的听察、检验、诊断、处方等治病救人的普世价值是无人能予否定的。服务属于帮助,帮助毕竟有或大或小,或显或隐的助力,且伴有关心、同情、怜惜、赐爱等使受助者精神愉悦之要素。“千金难买一笑”,归宿于精神愉悦之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