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考核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研究 >> 专业委员会 >> 基金专业委员会 >> 业务指引

律师办理私募投资基金法律业务操作指引(2020)

    日期:2020-12-30    

(本指引于2018年3月6日上海市律师协会业务研究指导委员会通讯表决通过,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律师协会业务研究指导委员会通讯表决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私募投资基金是指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按照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基金可以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中一般包括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从事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的基金外包服务机构。

从事私募投资基金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律师在接受委托办理私募投资基金法律事务的活动中,同样应明确上述原则。

律师在私募投资基金法律业务中的法律服务内容主要是: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托管机构或其他从事或者拟从事基金相关业务机构的委托和律师事务所指派,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私募基金销售机构、私募基金托管机构以及其他基金外包服务机构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和验证(以下简称“查验”),制作并出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或提供顾问法律服务,或以诉讼、仲裁和非诉方式解决因基金业务产生的纠纷。律师通过自己对基金活动的参与,协助各方履行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托管、销售以及其他基金外包服务活动中的法律义务,协助当事人实现各自的商业目标,并防范和化解私募投资基金业务中的各类法律风险,促进私募投资基金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指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其他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行业自律规则制订。

本指引主要供律师在私募投资基金业务中,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托管机构或其他从事或者拟从事基金相关业务机构提供法律服务时作为一般性的参考,同时兼顾律师为基金投资者提供法律服务时的需要。

鉴于私募基金业务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客观情况和具体规定、做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又鉴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建议律师在使用本指引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判断和处置。

第二章   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与登记业务

(一)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

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由依法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担任,设立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

设立公司型或合伙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名称和经营范围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应当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者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对于兼营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融资租赁、配资业务、小额理财、小额借贷、P2P/P2B、众筹、保理、担保、房地产开发、交易平台等业务的申请机构,由于这些业务与私募基金的属性相冲突,将无法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对于经营范围中含有“投资咨询”、“财务咨询”的,需结合申请机构的具体业务开展情况确认其该等经营范围是否与买方业务冲突。此外,应核查申请机构是否建立了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人员隔离、场所隔离以及业务隔离制度,确保不同业务板块之间不会发生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另外,鼓励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名称中增加“私募”相关字样,但此项要求并非强制性要求。

2. 实收资本/实缴资本情况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和业务发展方向,确保有足够的实缴资本金保证机构有效运转。相关资本金应覆盖一段时间内机构的合理人工薪酬、房屋租金等日常运营开支。申请机构需要提供未来半年以上的开支预算情况以证明目前的实缴能够负担未来申请机构一段时间的持续运营。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收资本/实缴资本不足200万元或实收/实缴比例未达到注册资本/认缴资本的25%的情况,中国基金业协会将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进行特别提示,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中予以公示。

3. 经营场所

申请机构的办公场所应当具备独立性。申请机构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场所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的,应充分说明分离的合理性。申请机构应对有关事项如实填报,律师事务所需对相关事实作出核查和陈述,说明申请机构的实际经营地、注册地分别所在地点,是否在实际经营地经营等事项。对于跨区经营的企业,律师需要提示申请机构遵守工商、税务机关关于异地营业的相关规定,并处理为员工异地缴纳社保、公积金缴纳事宜。

4. 人员资格

私募证券管理基金的所有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均应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建议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也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股权/创业/其他类私募基金投资的管理人机构,至少有两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且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和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风控负责人不得从事投资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聘用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离任未满3个月的基金经理从事投资、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人员应当遵守以下任职要求:(1)不得在非关联的私募机构兼职;(2)不得在与私募业务相冲突业务的机构兼职;(3)除法定代表人兼职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其他高管人员原则上不应兼职;若有兼职情形,应当提供兼职合理性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兼职的合理性、胜任能力、如何公平对待服务对象、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等材料),同时兼职高管人员数量应不高于申请机构全部高管人员数量的1/2;(4)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兼职高管人员应当合理分配工作精力;(5)一年内变更2次以上任职机构的私募高管人员,将被关注变更原因和诚信情况;(6)高管人员应当与任职机构签署劳动合同;(7)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资格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基金从业资格,仅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含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申请机构员工总人数不应低于5人,申请机构的一般员工不得兼职。

5. 内部制度

根据拟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视具体业务类型而定)运营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等。

6. 外资成分

从事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外资成分的,可依法在基金业协会办理管理人登记后开展业务。如涉及QFLP等试点制度的,还应当按照QFLP试点制度的相关规定确定注册资本、人员等具体要求。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应当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

2)境外股东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或者许可的金融机构,且境外股东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签订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3)该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及其境外股东最近三年没有受到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的重大处罚。

有境外实际控制人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该境外实际控制人也应当符合上述第(2)、(3)项条件。

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青岛等开展QDLP试点制度的城市对从事QDLP的外商投资基金管理人另有更为具体的特别规定,因此,拟从事QDLP业务的外资机构应注意结合相关规定确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注册资本金等事项的具体要求。

7. 申请登记机构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难以完全自主有效执行相关制度的,该机构可考虑采购外包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专业服务。协会鼓励私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机构的专业外包服务,实现本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目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若存在上述情况,请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时,同时提交外包服务协议或外包服务协议意向书。

(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1.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流程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向中国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自 2017 年 4 月 5 日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应当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登录入口为:https://ambers.amac.org.cn)提交管理人登记申请、备案私募基金,按要求持续更新管理人信息与私募基金运行信息,以及办理申请加入协会成为会员与从业人员注册等相关事宜,原“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登录入口:https://pf.amac.org.cn)停止使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操作手册》。

初始登记报送的基本信息包括工商登记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主要股东或者合伙人名单、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重大事项或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应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的相关事项逐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还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充分说明变更事项缘由及合理性;已按基金合同、基金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相关约定,履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股东大会或合伙人会议的相关表决程序;已按照《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基金合同、基金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相关约定,向私募基金投资者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了信息披露。

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年内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均发生变化的,应重新提交针对发生变更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对申请机构整体情况逐项发表法律意见,同时提交变更的内部程序证明材料、向投资人就该事项信息披露材料,并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

除此之外,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应进行季度和年度定期更新。季度更新包含管理人重大事项和违规失信情况季度更新以及基金从业人员情况季度报表;年度更新包括上一年度财务信息、管理人基本资料年度变更、重大事项和违规失信情况年度表,以及基金从业人员情况年度报表。

2. 中国基金业协会中止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情形:

申请机构出现下列两项及以上情形的,协会将中止办理该类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6个月:

(1)申请机构名称不突出私募基金管理主业,与知名机构重名或名称相近的,名称带有“集团”、“金控”等存在误导投资者字样的;

(2)申请机构办公场所不稳定或者不独立的;

(3)申请机构展业计划不具备可行性的;

(4)申请机构不符合专业化经营要求,偏离私募基金主业的;

(5)申请机构存在大额未清偿负债,或负债超过净资产50%的;

(6)申请机构股权代持或股权结构不清晰的;

(7)申请机构实际控制关系不稳定的;

(8)申请机构通过构架安排规避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要求的;

(9)申请机构员工、高管人员挂靠,或者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

(10)申请机构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反馈意见后6个月内未补充提交登记申请材料的;

(11)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3. 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及相关自律规则,申请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存在以下情形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不予办理登记,且自该机构不予登记之日起一年内不接受办理其高管人员担任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人员、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资人或实际控制人:

(1)申请机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资金募集相关规定,在申请登记前违规发行私募基金,且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行为的;

(2)申请机构提供,或申请机构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第三方中介机构等串谋提供虚假登记信息或材料;提供的登记信息或材料存在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的;

(3)申请机构主要出资人、申请机构自身曾经从事过或目前仍兼营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融资租赁、配资业务、小额理财、小额借贷、P2P/P2B、众筹、保理、担保、房地产开发、交易平台等与私募基金业务相冲突业务的;

(4)申请机构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

(5)申请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存在重大失信记录,或最近三年被中国证监会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的;

(6)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4. 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或限制办理重大事项变更登记的情形: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等相关要求,为保证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确保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续有效执行登记申请时所提出的商业运作计划和内部控制制度,自2017年11月03日起,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应当书面承诺:申请登记机构保证其组织架构、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在备案完成第一只基金产品前,不进行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重大事项变更;不随意更换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发生不可抗力情形的除外。

(三)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

 1. 中国基金业协会于2018年12月7日发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生部分重大事项变更,需通过AMBERS系统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应按照《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对申请机构的登记申请材料、工商登记情况、专业化经营情况、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关联方及分支机构情况、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外包情况、合法合规情况、高管人员资质情况等逐项发表结论性意见。

2. 法律尽职调查

1)律师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申请机构的登记申请材料、工商登记情况、专业化经营情况、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关联方及分支机构情况、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外包情况、合法合规情况、高管人员资质情况等逐项发表结论性意见,并就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要求发表整体结论性意见,制作工作底稿并留存。  

2)尽职调查查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审阅书面材料、实地核查、人员访谈、互联网及数据库搜索、外部访谈及向行政司法机关、具有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询证等。律师采用查询方式进行查验的,应当核查公告、网页或者其他载体相关信息,并就查询的信息内容、时间、地点、载体等有关事项制作查询笔录。律师采用面谈方式进行查验的,应当制作面谈笔录。谈话对象和律师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3)对申请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尽职调查时,应当核查和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第四条第(八)项所提及的完整的涉及机构运营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②判断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③评估上述制度是否具备有效执行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例如,相关制度的建立是否与机构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相匹配,是否满足机构运营的实际需求,是否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等。

关于具体事项的尽职调查方法,可以参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类尽职调查工作指引文件。

3. 法律意见书格式要求

1)凡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可就中国法律事项发表专业意见的律师事务所及其中国执业律师,均可受聘按照《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的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

2)《法律意见书》应当包含律师事务所及其经办律师的承诺信息。示例:本所及经办律师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和《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等规定及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以前已经发生或者存在的事实,严格履行了法定职责,遵循了勤勉尽责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了充分的核查验证,保证本《法律意见书》所认定的事实真实、准确、完整,所发表的结论性意见合法、准确,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本所及其经办律师同意将本《法律意见书》作为相关机构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必备的法定文件,随其他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填报的信息一同上报,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意见书的陈述文字应当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所涉指代主体名称、出具的专业法律意见应具体明确。法律意见书所涉内容应当与申请机构系统填报的信息保持一致,若系统填报信息与尽职调查情况不一致的,应当做出特别说明。

4)参照《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和《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的相关要求,律师事务所及其经办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内容应当包含完整的尽职调查过程描述,对有关事实、法律问题作出认定和判断的适当证据和理由。

5)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应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就《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中规定的内容逐项发表法律意见,并就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要求发表整体结论性意见。

6)《法律意见书》的结论应当明晰,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条件”等含糊措辞。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事项,或已勤勉尽责仍不能对其法律性质或其合法性作出准确判断的事项,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应发表保留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7)《法律意见书》应当由两名执业律师签名,并签署日期;《法律意见书》及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中律师事务所就“私募基金管理人重要情况说明”出具的确认函,均需加盖律师事务所公章及骑缝章,列明经办律师的姓名及其执业证件号码并由经办律师签署。

8)用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法律意见书》的签署日期应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之日前的一个月内。

4. 法律意见书核查事项

1)申请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并有效存续,律师应当对申请机构的现状及历史沿革进行核查。

2)申请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机构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应当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 “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若申请机构具有明确禁止的经营范围,应进行整改并完成相关工商信息变更后才能再次提交申请,此类情形包括:私募机构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及实际经营业务包含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如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融资租赁、配资业务、小额理财、小额借贷、P2P/P2B、众筹、保理、担保、房地产开发、交易平台、典当等)。

3)申请机构是否符合专业化经营要求。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查验登记经营范围、审计报告、财务记录、商业计划书等方式核查申请机构主营业务是否为私募基金管理业务,以及申请机构的工商经营范围或实际经营业务中,是否兼营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与“投资管理”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申请机构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前已实际展业的,应当说明展业的具体情况,并就此事项可能存在影响今后展业的风险进行特别说明。若已存在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的,应确保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有财产与私募基金财产之间独立运作,分别核算。申请机构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

4)申请机构股东的出资情况及股权结构情况。审核申请机构股东出资款划付凭证、验资报告,确认申请机构股东的实缴资本,股东应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且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申请机构股权结构清晰,无代持情况。股东实缴资本一般不得出现不足200万元或实缴比例未达注册资本25%的情况。结合申请机构披露的股权结构,并经核查申请机构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工商内档资料,确认申请机构是否有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的境外股东,若有,说明穿透后其境外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如申请机构为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律师应就该申请机构的境外股东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所要求的要求发表结论性意见。申请机构出资人应当以货币财产出资。出资人应当保证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且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申请机构应保证股权结构清晰,不应当存在股权代持情形。出资人应具备与其认缴资本金额相匹配的出资能力,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申请机构应确保股权架构简明清晰,不应出现股权结构层级过多、循环出资、交叉持股等情形。申请机构应当专注主营业务,确保股权的稳定性,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承诺持续持有申请机构股权或实际控制不低于三年。

5)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关于实际控制人是指控股股东(或派出董事最多的股东、互相之间签有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或能够实际支配企业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律师应结合申请机构披露的信息,通过工商内档资料或其他公开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核查,基金业协会要求实际控制人应一直追溯到最后的自然人、国资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上市公司、受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实际控制人可按照下列情形进行认定:1)持股50%以上的;2)通过行使表决权能够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当选的;3)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且表决权持股超过50%的;4)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5)在无法满足前述认定标准时,由第一大股东承担实际控制人相应责任。除了控股之外,综合考查其它的影响力因素,包括对股东会决策的影响、对董事任免的影响以及对公司实际经营决策的影响等。若存在实际控制人,需说明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或工商注册信息,以及实际控制人与申请机构的控制关系,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能够对机构起到的实际支配作用。如申请机构为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律师应就该申请机构的实际控制人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所要求的要求发表结论性意见。

6)申请机构是否存在子公司(指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指申请机构投资设立的、有固定经营场所、以自己名义直接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隶属企业承担的经济组织)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类企业、冲突业务企业、投资咨询及金融服务企业等)。前述金融企业是指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向申请机构颁发的与金融业务相关的牌照及注册信息,如金融许可证、金融监管部分批复、行业注册成立会员证等。应明确说明相关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关联方工商登记信息等基本资料、相关机构业务开展情况、相关机构是否已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与申请机构是否存在业务往来等。

7)申请机构是否按规定具有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其中,①申请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申请机构员工总人数不应低于5人,申请机构的一般员工不得兼职;并应当遵守竞业禁止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不应当同时从事与私募业务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活动。②申请机构的办公场所应当具备独立性。申请机构工商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场所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的,应充分说明分离的合理性。申请机构应对有关事项如实填报,律师需做好相关事实性尽职调查,说明申请机构的经营地、注册地分别所在地点,是否确实在实际经营地经营等事项。③资本金满足运营作为必要合理的运营条件,申请机构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和业务发展方向,确保有足够的实缴资本金保证机构有效运转。相关资本金应覆盖一段时间内机构的合理人工薪酬、房屋租金等日常运营开支。律师应当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具备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所需的资本金、资本条件等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专业法律意见。申请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申请机构提交私募登记申请时,不应存在到期未清偿债务、资产负债比例较高、大额或有负债等可能影响机构正常运作情形。申请机构与关联方存在资金往来的,应保证资金往来真实合理。

8)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核查申请机构是否已经根据其拟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制度是否具备有效执行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出具意见,例如相关制度的建立是否与机构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相匹配,是否满足机构运营的实际需求等。若私募基金管理人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难以完全自主有效执行相关制度,申请机构可考虑采购外包服务机构的服务。

9)申请机构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审查外包机构的主体资质并说明其外包服务协议情况和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10)申请机构的高管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高管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要求。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申请机构,其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均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申请机构,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合规/风控负责人均不得从事投资业务。已经通过基金业从业资格考试的,审查资格证书或显示通过结果的网页截屏;正在进行考试的,可以审查考试报名页面;需要进行资格认定的,审查中国基金业协会资格认定的结果公示信息或结合申请机构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分析并出具法律意见。此外,还需要核查高管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核查高管的学位/学历证明文件、高管及团队员工投资管理经验证明,就高管是否具备相关教育背景及从业经历。高管人员应当与任职机构签署劳动合同。高管人员不得在非关联的私募机构兼职、不得在与私募业务相冲突业务的机构兼职;除法定代表人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其他高管人员原则上不应兼职;若有兼职情形,应当提供兼职合理性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兼职的合理性、胜任能力、如何公平对待服务对象、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等材料),同时兼职高管人员数量应不高于申请机构全部高管人员数量的1/2;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兼职高管人员应当合理分配工作精力并出具书面说明;律师应当对于高管人员的兼职情况进行核查。

11)申请机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证监会“证券期货市场失信记录查询平台”)中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以上信息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基金业协会纪律处分及黑名单公示信息、证券期货市场失信记录查询平台以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核查。

12)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诉或仲裁的情况。通过裁判文书网核查申请机构最近三年的涉诉情况,通过网络搜索、与申请机构管理人员访谈确认的方式核查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仲裁的情况。

13)申请机构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14)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四)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变更事项法律意见书

1. 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的情形

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变更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重大事项或中国基金业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的10个工作日内,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向基金业协会进行重大事项变更。具体报送方式为:将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变更报告及相关证明文件发送至协会邮箱pf@amac.org.cn,并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进行重大事项变更,且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

2. 法律尽职调查

可参见本章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版块尽职调查部分。

3. 重大事项变更法律意见书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3.1 内容要求

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法律意见书应该对重大事项变更的相关事项逐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应包括如下内容:

(1)充分说明变更事项缘由及合理性;

(2)内部决策程序的履行状况:已按基金合同、基金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相关约定,履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股东大会或合伙人会议的相关表决程序;

(3)信息披露义务履行状况:已按照《私募投资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基金合同、基金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相关规定,向私募基金投资者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了信息披露。

注意,信息披露义务的履行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基金合同、合伙协议或章程等内部的约定或规定的方式、在相应的时限内向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二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律规范,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2 格式要求

1)同时就数项重大事项进行变更的,可以出具一份专项法律意见书,但法律意见书中应说明相互关联的情况,并分别就提请变更的各类事项逐项发表意见。

2)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内部整改涉及重大事项变更、且需要提交重大事项变更申请的,法律意见书应对整改并完成变更后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并与公示信息保持一致。

3)重大事项变更法律意见书的陈述文字应当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所涉指代主体名称、出具的专业法律意见应具体明确。法律意见书所涉内容应当与管理人系统填报的信息保持一致,若系统填报信息与尽职调查情况不一致的,应当做出特别说明

4)其他格式要求可参见本章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版块的格式要求部分。

4. 法律意见书核查事项

4.1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

1)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核查拟任自然人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之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号码、证件扫描件、出生年月、国籍、通讯地址、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位/学历证明文件、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核查拟任非自然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人、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移动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营业执照及自设立以来的全部工商登记档案。

2)内部决策文件

审查管理人就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变更事宜全部决策机构的全部决议。

3)变更理由

承办律师可采取书面审查和面谈的查验方式,审查管理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的理由。

4)信息披露情况

承办律师可采用书面审查、面谈及线上查询的方式,审查管理人就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事宜向投资者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信息披露、报送的时间及方式。

4.2 变更实际控制人

1)权益结构

查验管理人本次重大变更后的权益结构图,注意穿透至自然人、上市公司、国资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受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

2)实际控制人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核查自然人实际控制人的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号码、证件扫描件、出生年月、国籍、通讯地址、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位/学历证明文件、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核查拟任非自然人实际控制人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人、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移动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营业执照及自设立以来的全部工商登记档案。

3)相关协议或安排

查验与管理人实际控制人权益相关的协议或类似安排,例如股东协议、合伙协议、委托持股、一致行动协议等。

4)变更理由及信息披露状况

查验内容参考上文“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相关部分。

4.3 变更主要出资人

1)拟变更主要出资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如拟变更主要出资人为自然人的,核查其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号码、证件扫描件、出生年月、国籍、通讯地址、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位/学历证明文件、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如拟变更主要出资人为非自然人的,核查其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人、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移动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营业执照及自设立以来的全部工商登记档案。

如存在股权/份额代持安排,需核查实际股权/份额持有人的上述主体资格材料;直接或间接持有管理人权益的主体中若含有境外主体的,应核查相关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经公证认证的境外主体的全套注册材料、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文件等。

2)相关协议或安排

查验与管理人变更主要出资人相关的协议或类似安排,如《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协议》、《份额转让协议》、《入伙协议》、《退伙协议》、公司章程、《合伙协议》等。

3)内部决策文件

审查管理人就主要出资人变更事宜全部决策机构的全部决议。

(4)出资情况

查验该等主要出资人的认缴出资额、实际出资额、出资资金是否为境外资金,并提供实缴出资证明,实缴出资证明包括验资证明、银行对账单等出资证明文件,以及工商登记材料等第三方出具的证明。涉及股权或份额转让的,审查交易主体之间的对价支付情况,并提供银行对账单等支付证明。

同时,为就出资人的出资能力是否与认缴出资金额相符、出资来源是否合法问题发表结论性意见,应对出资人的资产证明进行核查。就自然人出资人,可为固定资产(非首套房屋产权证)、非固定资产(不限于薪资收入证明、完税证明、理财收入证明、配偶收入等),如为银行账户存款或理财金额,可提供近半年银行流水及金融资产证明;如涉及家族资产,应说明具体来源等情况。就非自然人出资人,可为出资人实缴出资凭证、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最近一年的审计报告等。

5)变更理由及信息披露状况

查验内容参考上文“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相关部分。

4.4  变更控股股东

律师应详细描述变更前后的股权结构情况,并列明变更后完整的股东资料、各股东的认缴、实缴出资情况。对于变更为法人控股股东的,核查营业执照等设立文件,对于变更为自然人控股股东的,应核查身份证件;变更后股东是否涉及外资,若有,应说明穿透后境外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申请机构股权架构向上穿透超过三层的,申请机构应说明多层股权架构设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上穿出资人如为SPV应说明设立目的及出资来源;另外,在意见书中对变更后控股股东控制的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充分披露。若变更控股股东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应在法律意见书中具体说明。

4.5 高管人员变更

私募基金管理人原高管人员离职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3个月内完成聘任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高管人员,律师应当审核新任高管或投资人员近三年内连续六个月以上可追溯的投资业绩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证券类产品的证明材料或股票、期货等交易记录,不含模拟盘)/股权(含创投)项目成功退出证明,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产品的证明材料、退出材料等材料,并就上述证明材料在法律意见书中对其真实性发表结论性意见,该证明应反映资金规模、投资期限、投资业绩、组合投资及获益情况,并在法律意见书中逐一论述。

4.6 由重大事项变更引发的其他事项变更情况

由重大事项变更引发的其他事项变更应一同在法律意见书中进行论述并发表相关结论性意见,该等“其他事项”可包括但不限于:

1)新增关联方情况

若主要出资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重大变更事项使管理人新增关联方的,需对关联方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及实际展业情况、是否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与管理人存在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等情况进行查验。

需注意,该等关联方仅指管理人的子公司(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

2)合规、诚信状况

查验管理人及本次重大变更涉及的变更主体,即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有关的刑事判决书、处罚决定、罚款缴纳凭证;关于任何政府部门以前、现在或预期将会对管理人或本次变更涉及新主体进行的调查或询问(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的报告或重要通信;媒体负面报告、征信报告、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中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

5. 法律意见书相关证明材料

在向基金业协会系统提交重大变更法律意见书时,应一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目前协会系统可供相关证明材料上传的容量有限,故需视重大变更的具体事项,择重要的证明文件上传。结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材料清单(证券类/非证券类)》,重点材料可包括出资人出资能力证明文件、《关联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律合规连带责任承诺函》、实际控制人与管理人之间的控制关系图、《实际控制人保持实际控制及自律合规连带责任承诺函》及管理人、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主要出资人等相关主体就变更涉及的事项出具的相关情况说明、承诺函等。

6. 对重大事项变更的特殊要求

1)期限及整改次数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需提交重大事项变更法律意见书的重大事项变更申请,首次提交后6个月内仍未办理通过或退回补正次数超过5次的,协会将暂停申请机构新增产品备案直至办理通过。

2)发生实质性变化: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年内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均发生变化的,应重新提交针对发生变更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对申请机构整体情况逐项发表法律意见,同时提交变更的内部程序证明材料、向投资人就该事项信息披露材料,并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对于上述类型重大事项变更,协会将视为新申请登记机构进行核查,并对变更缘由加大核查力度。

3)高管离职情形:私募基金管理人原高管人员离职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3个月内完成聘任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高管人员。

7. 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未尽勤勉尽责义务的后果

为切实维护私募基金行业正常经营秩序,敦促私募基金管理人规范运营,督促律师事务所勤勉尽责,真正发挥法律意见书制度的市场化专业制衡作用,进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的透明度,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自2017年11月03日起,在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制度基础上,中国基金业协会将进一步公示不予登记申请机构及所涉律师事务所、律师情况,并建立以下工作机制:

1)中国基金业协会将定期对外公示不予办理登记的申请机构名称及不予登记原因,同时公示为该机构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名单。

2)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为一家被不予登记机构提供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法律服务,且出具了肯定性结论意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通过电话沟通、现场约谈等多种途径及时提醒该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相关业务的尽职、合规要求。

3)律师事务所的经办律师累计为两家及以上被不予登记机构提供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法律服务,且出具了肯定性结论意见的,出于审慎考虑,自其服务的第二家被不予登记机构公示之日起三年内,中国基金业协会将要求由该经办律师正在提供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法律服务的申请机构,提交现聘律师事务所的其他执业律师就申请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事项出具的复核意见;该申请机构也可以另行聘请其他律师事务所重新出具法律意见书。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经办律师任职的律师事务所。

4)律师事务所累计为三家及以上被不予登记机构提供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法律服务,且出具了肯定性结论意见的,出于审慎考虑,自其服务的第三家被不予登记机构公示之日起三年内,中国基金业协会将要求由该律师事务所正在提供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法律服务的申请机构,重新聘请其他律师事务所就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事项另行出具法律意见书。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有关情况通报所涉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

5)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为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具入会法律意见书或者其他专项法律意见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且出具了肯定性结论意见的,参照第(2)、(3)、(4)条原则处理。

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为申请机构就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事项出具的法律意见为否定性结论意见,但申请机构拒绝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供的,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可以将否定性结论意见及相关证明材料送达申请机构,同时抄送至中国基金业协会邮箱:pflegal@amac.org.cn(邮件以申请机构名称-律师事务所名称/律师姓名-否定性结论意见命名)。针对此种情形,相关机构经认定属于不予登记情形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对外公示该机构信息,并注明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发表了否定性结论意见。此种情形,不计入前述公示机制的累计案例次数。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机构、律师事务所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应当高度珍视自身信誉,审慎选择业务合作对象,评估合作对象的资质以及业务开展能力。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不应损害自身、对方机构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私募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合规顾问业务

(一)基金募集

1. 募集行为

募集行为包含推介私募基金,发售基金份额(权益),办理基金份额(权益)认/申购(认缴)、赎回(退出)等活动。

2. 募集主体

除以下两类机构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私募基金的募集活动。

1)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

2)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已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以下简称“基金销售机构”)。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基金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基金销售协议,基金销售机构负责向投资者说明相关内容。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基金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不得因委托募集免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依法承担的责任。

3. 募集对象

3.1 合格投资者

私募基金必须向合格投资者募集,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需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2)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3)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①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②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的个人。

同时,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3.2 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

3.2.1专业投资者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是专业投资者:

1) 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经行业协会备案或者登记的证券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

2)上述机构面向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产品、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经行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4)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① 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

② 最近1年末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

③ 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

5)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为专业投资者:

① 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

② 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

3.2.2 普通投资者

专业投资者之外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从事基金交易活动的投资者为普通投资者。

4. 募集程序

1)特定对象的确定

募集机构应当设计风险测评问卷,并对普通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投资者的评估结果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逾期再次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时,需重新进行投资者风险评估。

2)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①产品风险等级划分

募集机构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并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基金募集机构销售的基金产品或服务信息发生变化的,要及时依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划分参考标准,重新评估其风险等级。基金募集机构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定期进行评价更新。

②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募集机构销售私募基金,应当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3)基金风险揭示

投资者签署基金合同之前,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重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

4)合格投资者确认

募集机构应当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并确保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或者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机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基金。

5)投资冷静期

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

投资冷静期自基金合同签署完毕且投资者交纳认购基金的款项后起算。

6)回访确认

在投资冷静期满后,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投资回访。回访过程不得出现诱导性陈述。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出现前述情形时,募集机构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认购款项。

中国基金业协会鼓励募集机构实施回访制度,正式实施时间在评估相关实施效果后另行通知。

7)豁免情形

投资者为专业投资机构的,可以豁免上述(5)、(6)两项程序。

私募基金投资者属于以下情形的,可以不执行前述募集程序中的特定对象确认、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者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环节:

① 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② 依法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

③ 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金融产品;

④ 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⑤ 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5. 委托募集

1)审慎选择代销机构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基金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不得因委托募集免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依法承担的责任。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其他机构销售本机构发行的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审慎选择受托方,确认受托方具备销售相关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资格和落实相应适应性义务要求的能力,应当制定并告知销售方所委托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适当性管理标准和要求,销售方应当严格执行。

2)基金销售协议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基金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基金销售协议,并将协议中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权利义务划分以及其他设计投资者利益的部分作为基金合同的附件。基金销售机构负责向投资者说明相关内容。基金销售协议作为基金合同附件中涉及关于基金销售的内容不一致的,以基金合同附件为准。

对在委托销售中违反适当性义务的行为,委托销售机构和受托销售机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在委托销售合同中予以明确。

6.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1)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制定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① 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② 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进行设置、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进行风

险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③ 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方法和程序、投资者转化的方法和程序;

④ 对普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⑤ 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和投资者进行匹配的方法;

⑥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保障措施和风控制度。

2)适当性自查报告

基金募集机构应每半年开展一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人员考核及培训情况、投资者投诉处理情况、发现业务风险及时整改情况,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双录”环节

需要进行录音录像的情形有:

① 普通投资者转化为专业投资者;

② 向普通投资者销售高风险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履行特别的注意义务;

③ 根据投资者和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变化情况,主动调整投资者分类、产

品或者服务分级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并告知投资者上述情况;

④ 向普通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前进行风险告知。

4)适当性回访

基金募集机构要建立健全普通投资者回访制度,对购买基金产品或服务的普通投资者定期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回访,对持有R5等级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普通投资者增加回访比例和频次。

基金募集机构对回访时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对异常情况进行核查,存在风险隐患的及时排查,并定期整理总结,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7. 募集结算账户

1)募集机构或相关合同约定的责任主体应当开立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募集结算资金从投资者资金账户划出,到达私募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之前,属于投资者的合法财产。

2)涉及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开立、使用的机构不得将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归入其自有财产。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挪用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

8. 监督机构

1)募集机构应当与监督机构签署账户监督协议,明确对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的控制权、责任划分及保障资金划转安全的条款。

2)监督机构承担保障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划转安全的连带责任。

3)监督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机构。监督机构应当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会员。

4)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在同一私募基金的募集过程中同时作为募集机构与监督机构。符合前述情形的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防火墙制度,防范利益冲突。

9. 资料保存

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其履行适当性义务的相关信息资料,防止泄露或者被不当利用,接受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自律组织的检查。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投资者信息资料、匹配方案、告知警示资料、录音录像资料、自查报告等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10. 纠纷处理

基金募集机构要建立完备的投资者投诉处理体系,准确记录投资者投诉内容。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妥善处理适当性相关的纠纷,与投资者协商解决争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和配合投资者提出的调解;与普通投资者发生纠纷的,应当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已向投资者履行相应义务。

(二)基金合同

1. 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

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主要是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和私募基金投资者这三方通过签署一纸契约而形成的私募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由于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并非法律实体,相较于有限合伙型私募投资基金以及公司型私募投资基金来说,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更加灵活,且省去了工商备案登记的程序。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契约形式募集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应当按照《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制定基金合同;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契约形式募集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类型投资基金,参考《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制定基金合同。对于《指引1号》有明确要求的,基金合同中应当载明相关内容。在不违反《基金法》、《私募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基金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指引1号》规定内容之外的事项。《指引1号》某些具体要求对当事人确不适用的,当事人可对相应内容做出合理调整和变动,但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风险揭示书》中向投资者进行特别揭示,并在基金合同报送中基协备案时出具书面说明。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合同名称。基金合同的名称中须标识“私募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字样。

2)合同主体。私募基金进行托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资者三方应当共同签订基金合同。存在两个以上(含两个)管理人共同管理私募基金的,所有管理人对投资者承担连带责任。

3)合同正文。基金合同正文包含释义、声明与承诺、私募基金基本情况、私募基金募集和认购的有关事项、私募基金成立的条件和募集失败的处理方式、投资者申购和赎回私募基金有关事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私募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及日常机构的设置及运行事宜、私募基金的投资和财产处理、交易及清算交收安排、私募基金的费用和税收事项、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违约情形、争议处理等事项。

4)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的基本结构

 

2. 公司章程

公司型私募投资基金是指投资者依据《公司法》,通过出资形成一个独立的公司法人实体(下称“公司”),由公司自行或者通过委托专门的基金管理人机构进行管理的私募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既是基金份额持有者又是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行使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

公司型私募基金合同主要是指公司型私募投资基金以公司章程的形式所签署的基金合同。公司型私募基金合同应当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能体现私募投资基金性质的字样。

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募集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的,应当载明《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2号(公司章程必备条款指引)》要求的必备条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股东出资、股东权利义务。除规定股东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外,必须明确股东行使知情权的具体方式。

2)入股、退股及转让。章程应列明股东增资、减资、入股、退股及股权转让的条件及程序。

3)投资事项。章程应列明该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运作方式、投资限制、投资决策程序、关联方认定标准及对关联方投资的回避制度、投资后对被投资企业的持续监控、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退出等。

4)管理方式。公司型基金可以采取自我管理,也可以委托其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采取自我管理方式的,章程中应当明确管理架构和投资决策程序;采取委托管理方式的,章程中应当明确管理人的名称,并列名管理人的权限及管理费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5)托管事项。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不托管的,应在章程中明确约定本公司型基金不进行托管,并明确保障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6)一致性。章程应明确规定,若章程有多个版本且内容相冲突的,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版本为准。

7)报送披露信息。订明全体股东同意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对基金信息披露信息进行备份。

8)公司型私募基金合同的基本结构

 

3. 合伙协议

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有限合伙形式募集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的,应当载明《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3号(合伙协议必备条款指引)》规定的必备条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合伙型基金。指投资者依据《合伙企业法》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下称“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由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私募投资基金。

2)执行事务合伙人。合伙协议应约定由普通合伙人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有权对合伙企业的财产进行投资、管理、运用和处置,并接受其他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监督。合伙协议应列明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及选择程序、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权限及违约处理办法、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同时可以对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事务的报酬(包括绩效分成)及报酬提取方式、利益冲突及关联交易等事项做出约定。

3)管理方式。合伙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是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也可以委托给其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合伙协议中应明确管理人和管理方式,并列明管理人的权限及管理费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4)托管事项。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不托管的,应在合伙协议中明确约定本合伙型基金不进行托管,并明确保障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5)投资事项。合伙协议应列明该合伙型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运作方式、投资限制、投资决策程序、关联方认定标准及关联方投资的回避制度,以及投资后对被投资企业的持续监控、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退出、所投资标的担保措施、举债及担保限制等作出约定。

6)一致性。合伙协议应明确规定,若合伙协议有多个版本且内容相冲突的,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版本为准。

7)报送披露信息。订明全体合伙人同意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对基金信息披露信息进行备份。

8)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合同的基本结构

 

(三)信息披露

1. 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义务人主要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托

管人,另外包含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具有信息披露义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同一私募基金存在多个信息披露义务人时,应在相关协议中约定信息披露相关事项和责任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人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披露信息的,不得免除信息披露义务人法定应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

2. 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信息披露事

务,并按要求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中上传信息披露相关制度文件。

3. 信息披露内容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依约披露基金信息,并

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得有以下行为:

1)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对基金投资业绩进行预测;

3)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

4)诋毁其他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或者基金销售机构;

5)公开披露变相公开披露;

6)登载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文字内容;

7)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

8)其他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的行为。

4. 信息披露途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

协会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平台报送信息。

5. 信息披露内容。除基金合同、主要权利义务条款、基金的财务情况等基

金信息外,还需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涉及基金管理、基金财产及基金托管业务的重大诉讼仲裁等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

6. 募集期信息披露。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材料(如招募说明书) 内容应当如实披露基金产品的基本信息,与基金合同保持一致。如有不一致,应当向投资者特别说明。

7. 运行期信息披露。私募基金运行期间,信息披露义务人需按要求进行季

度披露、大规模基金月度披露、年度披露及重大事项变更及时披露。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中可以约定,基金管理人应参照公募基金履行与基金估值相关的披露义务。

8. 信息披露文本标准。向境内投资者募集的基金信息披露文件应当采用中

文文本。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保证两种文本内容一致。两种文本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9. 信息披露文件保管。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妥善保管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

相关文件资料,保存期限自基金清算终止之日起不得少于10年。

(四)内部控制

1. 必备制度

1)运营风险控制制度。包含建立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具备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设置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并落实岗位职责、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明确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授权标准和程序、建立完善的财产分离制度、建立健全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选制度(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但:资产配置基金必须托管;通过SPV投资的基金必须托管;除基金合同约定设置能够切实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职责的日常机构等制度安排外,契约基金必须托管。)、建立业务外包风险管理框架及制度(如适用)、以及明确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调整。

2)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维护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保证向投资者、监管机构及中国基金业协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3)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落实有关保存私募基金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及相关资料的具体方式,要求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并且保存期限自私募基金清算终止之日起不得少于10年。

4)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确保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营业务清晰,不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健全管理人的内部治理结构,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风险。另外,建立健全制度防范由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

5)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要求采取合理方式向投资者披露私募基金信息,揭示投资风险,确保推介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清晰、醒目,明确风险揭示书等风险揭示材料的内容和执行要求。

6)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结合管理人的组织架构,明确关于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要求的具体流程和负责岗位。

7)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集相关规范制度。私募基金推介材料由私募基金管理人制作并使用。私募基金管理人对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宣传推介不得有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或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的行为和措辞。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私募基金的,应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募集结算资金安全;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应当委托获得中国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并制定募集机构遴选制度。

2. 除上述七项制度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以下两项制度

1)公平交易制度。规范的范围至少应包括境内上市股票、债券的一级市场申购、二级市场交易等投资管理活动,同时应包括授权、研究分析、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业绩评估等投资管理活动相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各投资组合享有公平的交易机会。

2)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要求有关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任职单位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利用内幕信息及其他未公开信息违规买卖证券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内幕交易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向任何机构和个人输送利益、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和损害证券市场秩序;不得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单独或者合谋串通,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误导和干扰市场等。

3. 根据监管要求需具备的其他制度

1)财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以确保财务清晰。

2)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明确投资者分类、产品或者服务分级、适当性匹配的具体依据、方法、流程等。配套制度需要涵盖:适当性风控(不匹配销售行为限制、回访、评估与销售隔离等)、培训考核、执业规范、监督问责、投资者投诉处理、档案管理等。

3)估值管理制度。明确基金估值的程序和技术等相关事项。

4. 律师应提示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续开展内控制度评价与监督,并根据业务类型建立或调整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做到与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相匹配,中国基金业协会及各属地证监局亦会通过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章  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投资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非公开募集资金,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其登记备案、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适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下发的《关于做好有关私募产品备案管理及风险监测衔接工作的通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应当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私募产品的,通过证券公司私募产品备案管理系统向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其他主体发行私募产品的,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向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

2016年9月6日起,中国基金业协会新推出的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第一阶段上线运行,与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并行使用;自2017年4月5日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应当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提交管理人登记申请、备案私募基金,按要求持续更新管理人信息与私募基金运行信息,以及办理申请加入协会成为会员与从业人员注册等相关事宜,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停止使用。

(一)私募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及定义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有关私募投资基金“业务类型/基金类型”和“产品类型”的说明》等产品备案填报的说明及操作指引,私募基金产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 按照主要投资方向分类,可分为(1)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应的产品类型:权益类基金、固收类基金、混合类基金、期货类及其他衍生品类基金、其他类基金);(2)私募证券类FOF基金;(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应的产品类型:并购基金、房地产基金、基础设施基金、上市公司定增基金(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定增基金”,基金类型建议选择“股权投资基金”。);(4)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5)创业投资基金(对于主要投资新三板拟挂牌和已挂牌企业的“新三板基金”,建议按照创业投资基金备案);(6)创业投资类FOF基金;(7)其他私募投资基金(对应的产品类型:红酒艺术品等商品基金、其他类基金);(8)其他私募投资类FOF基金。

2. 按照基金管理类型分类,契约型基金可分为自主发行类型以及投资顾问类型,其中,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主担任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属于自主发行类型的基金产品;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作为信托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专户、期货资产管理计划等的投资顾问的基金产品,属于投资顾问类型的基金产品。有限合伙型基金可以分为外部管理型和内部管理型,其中内部管理型为普通合伙人自任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外部管理型为普通合伙人另行委托专业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作为管理人具体负责投资管理运作;公司型基金可以分为自我管理型和委托管理型,其中自我管理型由公司董事会自聘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委托管理型为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具体负责投资运作

3. 按照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合伙型基金和其他组织形式基金。

4. 私募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定义

1)股票类基金,是指根据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资产比例高于80%(含)的私募证券基金。

2)固收类基金,是指根据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银行存款、标准化债券、债券型基金、股票质押式回购以及有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资产比例高于80%(含)的私募证券基金。

3)混合类基金,是指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但无明确的主要投资方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4)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基金,是指根据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主要投资于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现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5)并购基金,是指主要对处于重建期企业的存量股权展开收购的私募股权基金。

6)房地产基金,是指从事一级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私募基金,包括采用夹层方式进行投资的房地产基金。

7)基础设施基金,是指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私募基金,包括采用夹层方式进行投资的基础设施基金。

8)上市公司定增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9)红酒艺术品等商品基金,是指以艺术品、红酒等商品为投资对象的私募投资基金。

10)私募资产配置基金,是底层标的为各类资产的私募基金,与一般性私募基金相比,“变相”突破了专业化经营的要求,底层标的可以是证券、股权、其他类资产。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要求,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应当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FOF)的投资方式,即私募资产配置基金中80%的已投资出去的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于底层资产,而应当投资于已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资产管理产品。在前述私募基金类型中,其他三类私募FOF都不能够“跨大类”投资,属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FOF,不允许投资一级市场;属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FOF不允许投资二级市场。而私募资产配置基金虽然同样是以FOF的方式投资,但是可以突破以往基金业协会对其他三类私募FOF “专项经营”的要求,同时投资于一、二级市场。

(二)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备案

1. 备案的效力

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中国基金业协会为私募投资基金办理备案不构成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的认可,亦不构成对管理人和私募投资基金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私募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

私募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前,可以以现金管理为目的,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认可的现金管理工具。备案与否并不影响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的效力以及基金的设立,但相关方另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规定,自2016年2月5日起,新登记的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协会将注销管理人登记。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协会为适应私募基金行业在特殊时期募资现状,缓解新登记管理人展业压力,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自2020年2月1日起,将新登记及已登记但尚未备案首支产品的管理人完成首支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时限由前述6个月延长至12个月。至于该特殊政策的效力期限,需等待协会的进一步通知。

2. 基金备案总体要求

1)私募投资基金在募集和投资运作中,应严格遵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1-4号》《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应当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募集。

2)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不得从事与私募投资基金有利益冲突的业务,不得将应当履行的受托人责任转委托。私募投资基金的备案信息中能且仅能体现一家管理人,协会的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AMBERS系统)不再设置双(多)管理人选项。

3)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并保证基金备案及持续信息更新中所提供的所有材料及信息(含系统填报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管理人应当主动接受协会对管理人及私募投资基金的自律管理,协会将持续监测私募投资基金投资运作情况。

4)管理人应当及时报送私募投资基金重大事项变更情况及清算信息,按时履行私募投资基金季度、年度更新和信息披露报送义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协会报送私募投资基金年度报告。

5)2020年4月1日之前已完成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从事不符合“基金”本质活动的,该私募投资基金在2020年9月1日之后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新增投资,到期后应进行清算,原则上不得展期。

3、产品备案的流程

3.1 备案前需要完成的工作

首先,应当设立管理人并完成管理人登记。

其次,管理人完成登记后,应进行如下工作:

① 进行基金投资对象的项目筛选、洽谈,制作相关商业文件;

② 设计基金名称、架构、投向,制作基金合同、募集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

③ 开立基金募集账户并签署资金监管监督协议。进行私募基金募集、推介,妥善签署投资者调查问卷、风险揭示书、完成风险评级;

④ 办理基金产品的工商登记手续,完成基金法律架构搭建,取得合伙型和公司型基金的营业执照;

⑤ 办理基金产品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相关事务,开立基金财产专户;需要托管的,根据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约定选任托管机构,开立托管账户;

⑥ 回访确认成功后,将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由募集账户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

最后,管理人应当根据协会2020年3月20日发布的《关于公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申请材料清单的通知》及其附件规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准备备案材料。

3.2 备案申请的时间要求

管理人应当在私募投资基金募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通过协会的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AMBERS系统)申请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并签署备案承诺函承诺已完成募集,承诺已知晓以私募投资基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所应承担的刑事、行政和自律后果。

这里的“募集完毕”是指:已认购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均签署基金合同,且相应认购款已进入基金托管账户(基金财产账户);已认缴公司型或合伙型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均签署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并进行工商确权登记,均已完成不低于100万元的首轮实缴出资且实缴资金已进入基金财产账户。管理人及其员工、社会保障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的首轮实缴出资要求可从其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约定。

3.3 管理人或产品出现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无法备案或暂停备案?

1)投资方式和投向不符合私募基金“投资”本质

A.可予备案的私募基金投向负面清单

① 变相从事金融机构信(存)贷业务的,或直接投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

② 从事经常性、经营性民间借贷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从事上述活动;

③ 私募投资基金通过设置无条件刚性回购安排变相从事借(存)贷活动,基金收益不与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或收益挂钩;

④ 投向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典当资产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所提及的与私募投资基金相冲突业务的资产、股权或其收(受)益权;

⑤ 通过投资合伙企业、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含私募投资基金,下同)等方式间接或变相从事上述活动。

B.可予备案的私募基金投向正面清单

具有“投资”属性的私募基金及对应的产品类型如下:

私募基金类别

投资方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可转债、市场化和法治化债转股、股权类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私募创业投资基金

创业各阶段的未上市成长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新三板挂牌企业视为未上市企业);(对于市场所称“成长基金”,如果不涉及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投资的,按照创业投资基金备案;如果涉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按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上市公司定增基金”备案。)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股票、债券、期货合约、期权合约、证券类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私募资产配置基金

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的投资方式,80%以上的已投基金资产应当投资于依法设立或备案的资产管理产品。

而对于私募基金投向债券、收(受)益权、不良资产等特殊标的的相关要求,目前基金业协会尚未明确,将另行规定。

2)私募基金的投向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如投向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

3)管理人未按时履行正在运作的基金的季度、年度、重大事项信息更新和信息披露报送义务且未完成相应整改要求的,暂停其管理的其他基金的备案。

4)管理人在私募投资基金到期日起的3个月内仍未通过AMBERS系统完成私募投资基金的展期变更或提交清算申请的,在完成变更或提交清算申请之前,暂停备案。

5)管理人出现严重违法违规或违反自律规则、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多次被实名投诉而未能做出合理解释等重大风险事项,在该等情况消除前暂停备案。

对于无法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律师应提示管理人告知投资者,及时解除或终止基金合同,并对私募投资基金财产清算。

3.4 “分道制+抽查制”

2020年2月7日起,协会对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管理人,试行采取“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即,符合条件的管理人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AMBERS系统)提交私募基金备案申请后,将于次日在协会官网以公示该私募基金基本情况的方式完成该基金备案。协会将在该基金备案后抽查其合规情况。若抽查中发现该基金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情形,协会将要求管理人进行整改。针对未达到适用指标基准和相关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的私募基金备案申请仍维持现有人工办理方式。

4、备案申请材料清单及注意事项

2019年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规定的过渡期安排将于2020年3月31日到期。鉴于2020年4月1日(含本日)以后成立的私募投资基金将适用《须知》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办理基金备案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备案效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0年3月20日公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申请材料清单事宜通知如下:

序号

材料

名称

特殊适用情形说明

注意事项

1

备案承诺函

 

承诺已完成募集,承诺已知晓以私募投资基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所应承担的刑事、行政和自律后果;

承诺办理基金备案和持续信息更新的材料和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

计划说明书/招募说明书/推介材料

 

1.招募说明书等募集推介材料应向投资者介绍的管理人基本情况、托管安排(如有)、基金费率、业绩报酬设定依据和计提方式、存续期、分级安排(如有)、主要投资领域、投资策略、投资方式等私募投资基金设立要素。

2.募集推介材料还应向投资者详细揭示私募投资基金主要意向投资项目(如有)的主营业务、估值测算、基金投资款用途以及拟退出方式等信息。

3.募集推介材料的内容应当与基金合同实质一致。

3

基金销售协议

基金存在委托募集

 

4

私募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

 

1.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3号》及《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2019)的规范要求签署基金合同。

2.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的基金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投资单一产品的项目投资额不得超过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20%。

3.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明确存续期,且不得少于五年。

4.基金合同应当明示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方式、投资比例、投资策略、投资限制、费率安排、核心投资人员或团队、估值定价依据等信息。

5.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应当明确约定,在管理人客观上丧失继续管理私募投资基金的能力时,基金财产安全保障、维持基金运营或清算的应急处置预案和纠纷解决机制。

6.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应当明确约定基金合同终止、解除及基金清算的安排。

7.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应当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的内容、披露频度、披露方式、披露责任以及信息披露渠道等事项,向投资者依法依规持续披露基金募集信息、投资架构、特殊目的载体(如有)的具体信息、杠杆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如有)、资金账户信息、主要投资风险以及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等。

8.合伙型及公司型基金如无托管,应在合伙协议/公司章程中约定其他保障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并向投资者披露基本账户信息。

9.如基金涉及关联交易,需在私募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中约定有效实施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机制。

10.如基金投向房地产领域,应在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中约定遵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相关规定。

5

托管协议

合伙型及公司型基金

1.托管协议应当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约定托管人的权利义务、职责。

2.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2019),托管协议应明确约定托管人的权利义务、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义务、职责:

(1)在管理人发生异常且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时,托管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履行托管职责,维护投资者权益;

(2)托管人在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过程中,发现管理人的投资或清算指令违反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以及合同约定的,应当拒绝执行,并向中国证监会和协会报告。

3.协议中需约定托管人将持续监督私募投资基金与特殊目的载体的资金流,事前掌握资金划转路径,事后获取并保管资金划转及投资凭证。

4.契约型基金相关托管内容应参照本条要求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6

风险揭示书

 

1.风险揭示书应充分揭示披露私募投资基金的资金流动性、基金架构、投资架构、底层标的、纠纷解决机制等各类投资风险。

风险揭示书应在“特殊风险揭示”部分详细、明确、充分揭示募集机构与管理人存在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单一投资标的、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向标的、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股权代持等特殊风险或业务安排。

 

产品架构图

非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

提交风险揭示书中披露的产品架构图,内容需包含本基金投资者(向上穿透到顶)、管理人、GP(如有)、托管人(如有)与投资标的(向下穿透到底)及基金获取投资标的的交易对手方(如有)等要素,同时列明每一层的投资金额、投资方式(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债权与可转债投资)及投资比例等信息。

7

实缴出资证明与基金成立日证明

 

1.实缴出资证明:

(1)基金有托管的,需提供托管人开具的资金到账通知书。

(2)基金无托管的,需提供会计事务所开具的验资证明或投资者将投资款打入基金账户的银行回单等第三方出具的证明。其中,募集规模证明为银行回单的,收款账户名称应与基金名称一致,付款账户名称应与投资者信息一致,若不一致,管理人应当出函说明原因。

(3)基金备案通过前发生投资者基金份额转让的,应提供基金份额转让各方签署的份额转让协议。

2.基金成立日证明:

(1)基金为组织形式为契约型的,基金成立日证明应为托管人开具的资金到账通知书。

(2)基金为组织形式为合伙型或公司型的,基金成立日证明应以基金合同签署日期或投资者对本基金首轮实缴款到位时间为准。

(3)Ambers系统产品备案模块中"基金成立日"字段应按基金成立日证明文件内容填报。

8

私募投资基金投资者风险问卷调查

 

投资人、经办人及募集机构均需要签字或盖章。

9

基金的工商公示信息截图

合伙型及公司型基金

1.合伙型或公司型基金设立或发生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按照《合伙企业法》或《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要求,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或变更登记。
2.截至基金备案申请最新提交日期,合伙型或公司型基金发生登记事项变更的,若已完成工商变更,应上传变更后的工商公示信息截图;若未完成工商变更,除上传工商公示信息截图外,还应上传包含变更信息的工商变更受理函。如确无工商变更受理函,应提交工商变更承诺函。
3.工商公示信息截图需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行事务合伙人或法定代表人、合伙期限或营业期限、主要经营场所或住所、经营范围及全体合伙人或股东信息等相关信息,其中合伙人或股东信息应与投资者明细、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信息保持一致。

10

委托管理协议

1.GP与管理人分离的合伙型基金
2.受托管理的公司型基金

委托管理协议是由本基金、GP与管理人签署的,委托管理人管理本基金的协议。

11

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监督协议或相关证明文件

募集行为发生于2016年7月15日后

1.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监督协议或相关证明文件的要求,请参照《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相关内容。
2.当募集机构与募集监督机构不是同一机构时,需提交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监督协议;当募集机构与募集监督机构为同一机构时,需提交防火墙制度及防范利益冲突制度。
3.当募集机构与不同监督机构签订监督协议时,需合并成一份文件提交。

12

管理人员工证明文件

投资者中存在员工跟投

1.管理人员工证明文件应为所有跟投员工和管理人签署的劳动合同及管理人注册地社保局出具的社保证明。
2.如员工社保由第三方机构代缴的,应提交员工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和管理人与代缴方签署的人事委托合同,同时代缴方应为具有人力资源服务资质的机构。

14

外包服务协议(盖章)

基金有外包服务机构

外包服务协议须满足《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15

投资顾问协议

基金有投资顾问

 

16

跨境投资许可证明文件

基金涉及跨境投资

跨境投资许可证明文件包括签署的QDII协议、商务部或外汇管理局签发的跨境投资许可、金融办的批复等文件。

17

普通合伙人与管理人存在关联关系的证明文件

GP与管理人分离的合伙型基金

基金管理人应与普通合伙人存在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同时,如普通合伙人系由基金管理人高管团队及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出资情形,同样认定存在关联关系。

18

投资者资金来源承诺及出资能力证明(或有)

1.投资者资金来源存疑

2.投资者对基金出资金额与其出资能力匹配存疑

1.出资能力证明应为投资者的金融资产证明或未来收入证明等文件,且满足金融资产的预计变现价值与预计未来收入的总和可覆盖投资者对基金的累计实缴出资。

2.自然人投资者的出资能力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金融资产、投资类不动产/特殊动产、公司股权等非金融资产和一定时期内的薪资收入流水、分红流水、投资收益流水及其完税证明等文件。

3.机构投资者的出资能力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验资报告、最近年度审计报告等文件。

19

P2P关联机构说明函(或有)

管理人为P2P关联机构

管理人为P2P关联机构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1.管理人与P2P平台的关联关系和风险自查说明。

2.P2P平台方自身业务合规及风险自查说明。

3.管理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制定所涉P2P业务对私募基金的潜在衍生风险的处置预案。

4.风险揭示书应披露管理人为P2P关联机构以及P2P风险对产品的影响。

5.其他相关说明文件。

 

其他相关文件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品运作

1. 投资预备阶段

投资预备阶段为投资方初步确定目标公司起至达成投资意向前的准备期间。专业律师在投资预备阶段的法律服务主要为:协助投资方收集目标公司的公开资料和企业资信情况、经营能力等信息、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就投资可能涉及的具体行政程序进行调查。

2. 投资意向阶段

律师应向委托人提示意向书与正式投资协议的联系和区别,根据委托人的实际需要提示意向书、意向金或保证金以及投资条款清单具备何种程度的法律约束力。律师应提示委托人注意在投资意向阶段中订立投资条款清单,以预防和降低投资的法律风险。律师应在信息收集和调查的基础上,就交易架构的设计和法律上的可行性等向委托人提示投资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必要时出具法律意见书,并根据委托人确认的交易架构和交易安排为委托人起草或审核投资意向书。

3. 尽职调查阶段

律师应就投资方拟投资的目标公司进行深入的法律尽职调查,核实预备阶段获取的相关信息,以备投资方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策。法律尽职调查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调查核实、实地走访、高管访谈、工商查档、行政机关访谈等。律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于调查的具体内容作适当增加或减少。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目标公司主体资格和资质及工商登记信息等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对目标公司相关附属性法律文件的调查、对目标公司财产的权属及权利限制状况的调查、对目标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工情况的基本调查、对目标公司经营状况的基本调查、对目标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及负债情况的调查、对目标公司税收和行政处罚情况的调查、对目标公司法律纠纷情况的调查等。

投资交易架构中如果涉及到提供担保的,律师应提示投资方对担保物、用于担保的权利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或资信状况等纳入法律尽职调查的范围。

1)物的担保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担保物的实物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对取得担保物的法律文件的调查、对担保物的权属及其登记的调查、对担保物的保管使用和租赁的调查、对担保物权利限制状况的调查、对担保物担保登记要求的调查、对担保物法律纠纷情况的调查等。

2)权利的担保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权利的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对取得权利的法律文件的调查、对权利的权属登记及权利限制状况的调查、对权利涉及法律纠纷情况的调查等。

3)人的担保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保证人的个人基本信息或工商登记信息等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对保证人资信状况的调查、对保证人对外担保和大额负债情况的调查、对保证人涉及法律纠纷情况的调查等。

 4. 投资协议签署阶段

律师在投资双方进行尽职调查后,应协助委托人进行谈判,对尽职调查中发现问题的解决进行磋商,对尽职调查无法确认的事项可以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酌情建议委托人采用目标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另行出具特别陈述与保证方式作为救济措施,以排除交易各方的疑虑。根据投资目标协助委托人确定投资的前提条件、投资款的支付、过渡期安排、公司治理结构调整等核心条款,共同拟订投资协议、增资协议、股权转让协议、股权回购协议等相关法律文件。回购是股权投资的重要退出方式,实践中,关于回购条款效力及回购价款的约定易产生争议,律师在起草或审阅投资相关协议过程中应予以关注。如果法律、法规要求投资项目必须经政府主管机关事前批准的,律师可以协助委托人向政府主管机关提出批准申请。

5. 投资协议执行阶段

本阶段律师的主要工作有:为投资各方拟订“履约备忘录”、协助委托人举行验证会议、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协助办理投资涉及的各项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以及备案手续等、针对执行阶段出现的重大变更事宜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双方协商一致情况下起草相关补充协议等法律文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入股或受让被投企业股权的,根据《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应当及时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或变更登记,律师应协助委托人办理前述事项并提示基金管理人应及时将上述情况向投资者披露、向托管人报告。

6. 资本退出阶段

资本退出是风险投资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成功的投资,退出将最终实现其资本增值的投资收益;对于失败的投资,退出可以收回部分投资本金,减少损失的扩大。

风险资本退出的基本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对外转让,原股东、管理层或原股东指定的第三方回购,以及清算等。律师应根据委托人的需求,协助委托人选择最佳的退出方式,并协助委托人在退出时出具必要的法律意见书、律师工作报告和工作底稿等文件,起草或修改退出相关的法律文件,根据私募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约定履行基金管理人应尽的义务。

 

第五章  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法律服务

基金托管指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托管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办理清算交割、复核审查资产净值、开展投资监督、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信息披露等职责的行为。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并在基金合同中予以明确。

(一) 基金托管人的选聘

1. 基金托管资格

商业银行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应当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依法取得基金托管资格。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应当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取得基金托管资格。未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不得从事基金托管业务。

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基金托管资格,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可按境外总行计算;其境外总行应当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具备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 年基金托管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具有完善的证券法律和监管制度,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机构签定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金融机构提供的综合托管服务、资金保管服务不属于托管。私募基金综合托管资格,不等同于私募基金托管机构业务资格。

律师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协助拟申请成为基金托管人的机构申请基金托管资格。

2. 基金托管人应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完成登记并已成为协会会员。

3. 基金托管人应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为同一机构,不得相互出资或持有股份。

基金托管人不得被委托担任同一私募基金的服务机构,除该托管人能够将其托管职能和基金服务职能进行分离,恰当的识别、管理、监控潜在的利益冲突,并披露给投资者。

4. 托管人资产、经营状况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有效,组织运营规范,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5. 基金托管人的专门基金托管部门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从业资格、从业年限和从业人员数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6. 基金托管人人应当具有健全的清算、交割业务制度,依法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7. 基金托管人应当配备独立的基金托管营业场所、完备的安全防范设施、以及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和相关制度。

8. 基金托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建立了托管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隔离机制,能够有效防范利益冲突,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和安全。

9. 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及本办法等规定要求,完成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通过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现场检查验收,并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向中国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前,不得对外开展基金托管业务。

10. 《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的其他要求。

律师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审核选聘合格的基金托管人。

(二)基金托管人职责

1. 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对所托管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设置账户,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

2. 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提供事项,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监管机构及审计要求外,不得向任何机构或者个人泄露相关信息和资料;

3. 承担市场结算参与人职责的,应当建立健全结算风险防控制度和监测系统,动态评估不同产品和业务的结算风险,持续督促基金管理人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4. 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进行估值核算,对各类金融工具的估值方法予以定期评估。如发现基金份额净值计价出现重大错误或者估值出现重大偏离的,应当提示基金管理人依法履行披露和报告义务;

5.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披露基金托管协议,对基金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中有关基金财务报告等信息及时进行复核审查并出具意见,在基金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出具托管人报告,就基金托管部门负责人变动等重大事项发布临时公告;

6. 在管理人发生异常且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时,托管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履行托管职责,维护投资者权益;

7. 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及时提示基金管理人违规风险,发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基金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8. 应按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按时报送托管年度报告、对资产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报告、年度报告出具意见;

9. 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应当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托管人不得从事与其存在股权关系以及有内部人员兼任职务情况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托管业务;

10.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律师可根据上述职责要求审核基金合同、托管协议等相关文件,明确托管人的权利义务。

(三)基金托管法律文件审查

律师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委托审核基金托管协议的,应注意基金托管协议是否对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业务监督与协作等职责以及结算条款进行明确约定,注意审查基金合同中是否载明以下与基金托管有关的必备事项:

1)基金合同由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资者三方应当共同签订。

2)基金托管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名称、住所、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3)明确基金托管人的权利义务,基金托管人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基金托管费用的计提方式和计算方法等。托管人为商业银行的,需要注意订明禁止托管人从事托管合同未约定的其他行为。

4)明确基金财产账户与基金托管人自有财产账户以及其他基金财产账户相独立。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应当为其托管的基金选定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存管银行,并开立托管资金专门账户,该账户不得存放其他性质资金。

5)需明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对托管产品本金及收益提供保证或承诺等事项职责归属。

    6)明确私募基金托管人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明确私募基金托管人办理就基金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明确私募基金托管人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中期和年度基金报告及时进行复核并出具意见。

7)私募基金托管人承诺按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并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8)订明私募基金管理人定期应向投资者报告经私募基金托管人复核的基金份额净值。明确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

9)私募基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的,应当具体订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运用基金财产时向基金托管人发送资金划拨及其他款项收付的投资指令的事项。

1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订明私募基金托管人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基金托管人与私募基金管理人、服务机构、经纪商等相关方,应当就账户信息、交易数据、估值对账数据、电子划款指令、投资者名册等信息的交互时间及交互方式、对接人员、对接方式、业务实施方案、应急预案等内容签订操作备忘录或各方认可的其他法律文本,对私募基金服务事项进行单独约定。律师对上述备忘录或其他法律文件进行审核。

若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律师应注意审核在基金合同中是否已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同时,律师应该特别注意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通过公司、合伙企业等特殊目的载体间接投资底层资产的目前均应当托管。

 

第六章  私募基金外包业务法律服务

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是指私募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为基金管理人提供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的服务。

(一)外包服务机构的选聘

律师协助基金管理人选聘外包服务机构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外包服务机构是否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并成为会员。

2. 协助基金管理人对外包服务机构开展尽职调查,了解其人员储备、业务隔离措施、软硬件设施、专业能力、诚信状况、过往业绩等情况。

3. 协助基金管理人核查外包服务机构是否存在与外包服务相冲突的业务,以及外包服务机构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 核查外包服务机构在开展外包业务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的,核查其是否设立专门的团队与业务系统,外包业务与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是否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是否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并披露给投资者。同时,还要核查托管人是否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外包服务机构是否从事与其在股权关系以及有内部人员兼任职务情况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托管业务。

5. 核查外包服务机构中办理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是否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销售结算资金安全。办理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开立销售结算资金归集账户的,核查是否有监督机构负责实施有效监督,核查是否在监督协议中明确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连带责任条款。核查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各参与方是否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核查协议内容是否包括对基金持有人的持续服务责任、反洗钱义务履职及责任划分、基金销售信息交换及资金交收权利义务等。

6. 基金管理人委托外包服务机构办理基金份额(权益)登记的,核查办理基金份额登记业务的机构是否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核查办理私募投资基金份额(权益)登记业务的外包服务机构是否为依法开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登记的机构或其绝对控股子公司、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或其绝对控股子公司)及商业银行。

7. 私募基金管理人如聘请投资顾问的,应当通过基金业协会公示平台核查其是否具有投顾资格。

(二)外包服务法律文件审查

律师需查验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内容并在法律意见书中披露相关法律风险。具体核查事项如下:

1. 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与外包服务机构订立书面外包服务协议,且该外包服务机构是否经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并加入基金业协会成为会员,该外包服务机构是否具备中国基金业协会关于基金外包服务机构的其他要求。

2. 外包服务协议是否明确约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外包服务机构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3. 外包服务协议是否载明未经基金管理人同意,外包服务机构不得将已承诺的基金业务外包服务转包或变相转包为类似条款。

4. 如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基金销售机构销售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与基金销售机构以书面形式签订基金销售协议。该书面基金销售协议中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权利义务划分以及其他涉及投资者利益的部分是否作为基金合同的附件。

5. 办理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如开立销售结算资金归集账户的,是否与监督机构签署监督协议中明确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连带责任条款。

(三)基金销售机构牌照申请法律服务

1. 可以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主体有:商业银行(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从事基金销售业务。

2. 律师应当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参考以下步骤协助符合条件的基金销售机构申请人申请获得基金销售牌照资格。

1)尽职调查及方案制定。律师应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以及核查客户的基本情况,形成对客户是否有申请资格的初步意见,并根据客户的机构类型,制定尽调清单。通过审阅客户提供的材料,实地走访、人员访谈等方式,根据尽调清单,逐条核查客户是否符合申请要求;尽调期间,可为客户设计整改方案,提供完善意见,协助客户符合基金销售资格的审批要求。

2)协助完善软、硬件设施。代表客户与第三方的谈判,协助客户遴选系统提供商、会计师事务所、资金托管机构并参与公司与之谈判以及合同的起草、风险防控等;协助完成基金销售部门机构设置和网点设置;协助核查技术设施情况,协助系统提供商开展场检培训、模拟场检;协助开展基金销售相关人员培训。

3)审查相关制度、协议及文件的合规性。审查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完善的销售业务管理制度、销售业务操作流程、基金销售业务资金清算流程、账户管理制度、销售适用性制度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等;并就该等制度的合规性提供法律意见和整改意见。审查《代理销售协议》、《认购协议》等相关协议是否合规或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并提出整改意见。审查《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投资人权益须知》以及《关联关系说明》等相关条件是否合规,并提出整改意见。

4)协助报送材料及处理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助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协助将材料报送给证监会或证监局,并协助应对证监会或证监局审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询、反馈和补报材料等情况;跟踪场检,针对公司的突发状况提供解决方案。

5)协助补正材料。《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施行以前受理的尚未完成注册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申请,申请注册机构应当按照《销售办法》和本规定补正材料,律师协助其补正材料。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依照《销售办法》和本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决定。

6)后续服务事项。获得基金销售资格后,律师可协助客户办理设立分支机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备案、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变更事项备案等后续事项。

 

第七章  附则

本指引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十一届基金业务研究委员会起草、修订,并非强制性或规范性规定,仅供本市律师代理私募投资基金法律业务时参考。

 

附注

上海地区国资系统内监管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实际控制子企业,作为控股股东、合并持股第一大股东(含并列第一),或以其他方式实际控制的基金管理人(以下简称国有实控基金管理人),从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需注意《上海市国资委关于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对于从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国有实控基金管理人,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关于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的意见》和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需要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项目开发与筛选、尽职调查、项目估值、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项目执行、投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建立投资项目适时退出机制,构建投资项目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对投资项目事前、事中、后的风险防控。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于从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国有实控基金管理人,其上级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应当建立健全统一的基金管理制度,该制度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市、区国资委备案。金融服务类企业,可以由集团总部董事会或其下级企业董事会审议相关制度。基金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基金业务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基金业务的组织架构、管理部门及职责;

(三)投资基金的决策程序、决策机构及其职责和权限;

(四)基金业务的风险管控制度;

(五)基金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

(六)投资基金的投后管理与后评估制度;

(七)违规责任追究制度;

(八)档案管理制度;

(九)其他应纳入基金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

 

 

马晨光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王婉怡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王青松  京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

张伟华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

 曦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

 

 

本次修订的参与人【排名不分先后】

马晨光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婉怡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王保红  上海华勤基信律师事务所主任

黄云飞  上海理研律师事务所律师

蔡俊菲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陈新美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蒋玉倩  上海市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福亮  上海泽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崔建文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

屠永军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汪寅崴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邹松生  上海通券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青松  京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律师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上海市通浩律师事务所律师

梁丰蕾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

史大晓  上海坤澜律师事务所律师

郭永莹  上海天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战尧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