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协国际贸易与自贸区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5月23日下午在律协报告厅举办“国贸沙龙——国际商务合作”系列讲座。讲座主题为“金砖国家法律风险漫谈”。线上线下近百名律师同仁参与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士生导师,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陈文婧副教授主讲。上海律协国际贸易与自贸区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春雷律师主持。
讲座伊始,陈文婧副教授介绍了企业出海趋势和金砖国家发展动态。近年中国企业“出海”聚焦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以新能源汽车、小商品出口为典型,东南亚及传统金砖国家(如巴西、南非)成热点区域。受中美关税摩擦、“全球南方”概念崛起及金砖国家扩容(2023年新增6国,2025年印尼加入)影响,国际商务合作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中国产品如Temu、比亚迪新能源车在欧美及新兴市场引发当地政策调整,凸显出海合规必要性。
随后,陈文婧副教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新兴经济体法律体系的特殊性。她指出,新兴经济体法律存在“纸面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的实践鸿沟,法律体系受殖民历史、文化传统及宗教影响显著。以金砖国家为例,其地缘分散、经济体量差异大,法律移植特征明显(如巴西继承葡萄牙大陆法系),混合法系(如南非融合荷兰与英国法)增加研究复杂度,需突破“以中国法为锚点”的思维定式。
接着,陈文婧副教授逐一分析了各金砖国家的法律特征和外商投资、贸易需注意的风险。例如巴西外资准入宽松但土地审批严格,环保义务入宪(亚马逊雨林保护),投资争议解决排斥国际仲裁。俄罗斯国家安全优先,禁止战略行业争议国际仲裁,强调本土司法管辖。印度税收稽查“溯及既往”问题突出。南非宪法强调“补偿黑人历史不公”,争议解决程序复杂,宪法法院可受理劳动权益等微观争议。
最后,陈文婧副教授给出了参与金砖国家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建议。她强调,中国企业出海需摒弃“法律检索替代深度研究”思维,投资前委托专业机构尽调,避免依赖合作方推荐;争议解决条款设计中,谨慎接受本土司法管辖,争取国际仲裁或多边机制介入。
本次讲座结合案例与理论,为律师服务企业出海金砖国家提供了实操指引,获参会者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