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网“一元游”撤单消费者维权难 团购纠纷该告网站还是告商家?
来源:新闻晚报
日期:2012-08-24
作者:范献丰
阅读:4,136次
今年
3月京东网站推出了
“一元游
”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购买,然而事后网站自行将订购信息转为退单状态,并称该页面是后台测试页,非正式销售商品。此举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消遣一番,愤而将网站告上法庭。
日前记者从上海律协团购法律地位问题研讨会上获悉,该案例遇上一道法律难题:被告的主体,究竟该是发布团购信息页面的京东网,还是提供该项服务的驴妈妈网站?
这样的法律难题常发生在矛盾纠纷不断的团购网站诉讼方面,关键问题是团购网站的定位不清。与会代表建议,随着团购网站进入
“深度调整期
”,网站应明确定位,负担起相应法律责任,提供好服务,才会真正赢得市场青睐。
今年
3月
19日凌晨,京东商城网站上出现多款
1元团购旅游产品,信息显示负责该产品的旅行社为
“驴妈妈
”。该产品引发网友抢购。随后一些成功交易的消费者发现订购信息转为退单状态。京东商城紧急撤下该
1元团购旅游线路,并称这是内部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测试页在前台显示,确属无法执行的测试信息。随后部分消费者就这起团购事宜对京东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继续履行订单。
日前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召开的团购网站法律地位讨论会上,记者从承接该起事件中上海消费者法律诉讼的律师王展处获悉,目前部分消费者已起诉至法院。
这起案件之所以陷入
“该告谁
”的境况之中,根源正是
“提供团购服务的网站法律定位不明
”。
团购网站究竟只是展示商品的第三方平台,还是直接参与经营的商家?团购网站的
“法律定位
”问题,不仅涉及经营范围和收益,同样关系到发生纠纷时的责任。
然而沪上一些电子商务领域律师研究后发现,不少团购网站根本就没有法律定位。
例如
“美团网
”,有律师在仔细阅读该网站的用户协议并进行搜索后,居然发现用户协议里没有
“团购
”两个字,也没有涉及到任何的团购规则。还有些网站虽然有团购规定,但语焉不详,纠纷发生后难以追责。
上海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主任商建刚介绍,团购网站的法律定位与消费者息息相关:首先消费者不知道消息是团购网站还是商家发布的,无法对商品的品质做预判;第二是收款问题,消费者大部分网站线上交易钱都付给了团购网站,团购网站是自己收,还是代收;还有出具凭证的问题。
“目前团购网站的做法,作为消费者是非常混沌的。而这些混沌之处,恰巧是认定网站是否有参与行为的关键点。
”
王展律师也建议,团购网站若要
“浴火重生
”,必须明确法律地位:
“否则任何一个纠纷,网站都会作为诉讼被告。而且很多诉讼发生在异地,一个团购产品赚钱有限,请个律师去外地,开销很大。
”
商建刚也建议,团购网站交易规则应该细化完善,包括团购产品信息发布,交易认定等各方面,以确保网站和消费者
“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