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护权益 尽抚忧患
日期:2007-04-01
作者:新民晚报
阅读:2,018次
徐晓青
律师 案例 须海波 采写
坐落在本市中心城区一家国有中型色织企业,原本是该行业的标兵,因经济结构调整、转产等原因,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决定腾出场地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合作前期尚属愉快,开发商还能如约付款,但待土地房产权证变更后,开发商开始“磨洋工”了,一再拖延付款。而那位自称“要打造上海华尔街”,自誉“有印钞机神功”的开发商负责人,因涉嫌侵占、挪用资金犯罪被司法机关查处,锒铛入狱。“印钞机”卡了壳,公司也是债台高筑,累计欠付国企9000多万元。国企内近千名退休、下岗职工生活、医疗等费用无着,不少职工集会准备上访请愿。另一方面,一些银行、企业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开发商并要求财产保全,查封企业财产。企业领导面临鸡飞蛋打的困境心急如焚,束手无策。
该企业上级公司法律顾问徐晓青
律师得知此情况很是着急,他立即采取行动双管齐下,一来与企业所聘
律师共商诉讼之策,二来与企业领导探讨抚慰职工的方案。外争合法权益,内抚员工忧患,引导企业和职工循合法、合理之道表述自己的诉求。
在诉讼中,徐
律师配合企业领导多次与职工代表对话,成功地劝阻了他们的过激行为,将矛盾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他说:“关系到百姓生计的大事不能掉以轻心,
律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徐
律师主持制定了周密的诉讼方案,整理出详尽、有力的证据。徐
律师为企业权益,更为职工权益力争不止,最后法院亦作出及时、公正的判决。
虽然企业权益得到了确认,但由于开发商已将相关房地产分别设定抵押,根据抵押权优先受偿原则,该企业的债权及时落实尚有困难。为了避免再次激发矛盾,维持社会和谐,徐
律师认真分析案情,结合实际情况,本着优先保障百姓日常生活的理念,多次向法院等部门反映情况。经多方努力,终于解决了该企业下岗职工、退休职工的生计之患。
企业权益固为重要,百姓利益更是根本。“力护权益,尽抚忧患”这两句话正是对徐
律师执业形象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