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璐希;袁玮 日期:2006.10.16 版次:A1-10 |
吃透案情才能独辟蹊径 ——记李国机律师事务所主任徐瑶棋 法庭上的徐瑶棋律师一旦发现案情有问题,敢于及时、大胆地向法院提出,以维护司法公正。因此,他的观点往往出人意料,最终力挽狂澜。身为李国机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徐瑶棋说,每接一个案件,就像在造一间房子,每个证据都是一块砖头,只有每一步都周密严谨,才能把“房屋”建造得坚实稳固。 抓住症结 提出新观点 2003年6月11日,某纸品(上海)有限公司将厂房外墙粉刷工程承包给一家贸易有限公司,这家贸易公司将工程私自包给杨成(化名)。接到工程后,杨成立即组织了童氏两兄弟在内的几名外来人员进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童氏两兄弟因移动铁制脚手架平台时触及一万伏高压线,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认为,杨成无力赔偿且因该重大责任事故已被公安机关羁押,而贸易公司亦没有及时给予赔偿。现只有纸品公司有赔偿能力,必须承担全部责任,于是家属大闹纸品公司。 徐瑶棋正是此时介入了案子,作为纸品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既要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更要体现法律的公正与尊严。他反复斟酌后独辟蹊径地指出:架设高压线的电力公司应是遗漏的主要当事人。针对每一个疑点,他调查取证,逐一攻破。于是,电力公司在事故发生时违规操作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徐瑶棋提出:纸品公司在本案中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应追加电力公司为案件的被告,承担全部责任。 法院审理后,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徐瑶棋的观点,判决电力公司承担50%的赔偿,杨成承担另50%的赔偿,某贸易公司和纸品公司对杨成的赔偿之责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调查取证 还人无罪身 这又是一起经徐瑶棋之手,扭转乾坤的案件。徐瑶棋说并非自己有神奇的本事,而是兢兢业业办案,尽一个律师的职责,尽己所能地帮助当事人。他常说,办案像读书,先从薄到厚——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了解案情,吃透案情,然后再从厚到薄——提炼案情的关键点。 闸北止园路某号在一个凌晨曾遭窃,居住于同幢楼的张浩(化名)闻讯后,持菜刀追窃贼至楼下,与既没有民警带队,又没有佩戴明显标记,穿着便衣同样来抓贼的多名工纠队员在公房底楼的黑暗处撞个正着。在未弄清身份的情况下,张持刀砍伤4名工纠队员,造成两名重伤,两名轻伤,张浩本人也受轻伤。案发后,张浩被公安局关了两个半月。之后,检察部门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张浩的刑事责任。 眼看此案即将尘埃落定,担任张浩辩护人的徐瑶棋拨开迷雾,力排众议,提出质疑:怎么挺身抓贼却成了被告?见义勇为难道还要吃官司?然而口说无凭,徐瑶棋接案后,不分昼夜,冒着酷暑利用业余时间到实地考察和调查举证,在走访了张浩的多位邻居后,还原了事实的真相。他向法庭提出本案系意外事件的观点,为张浩作了无罪辩护。他认为当时深夜时分,张浩根本无法分辨身着便衣的工纠队员的真实身份,因此张浩砍伤人实属过失伤害。法院经过审理,最终部分采纳徐瑶棋的意见,免除了张浩的刑事责任。这起跨时一年多的案件是徐瑶棋接受的又一起不收分文的法律援助案子。 实习生 沈璐希 本报记者 袁玮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