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商建刚: 从版主到网络法专业律师

    日期:2007-04-21     作者:马海邻    阅读:7,922次

比我年纪大的不屑做这行,比我小的没我开始得早……

???商建刚说

网络相关领域的法律,是一片尚未大量开发然而土质十分肥沃的“生地”,早到的垦荒者,不仅是聪明人,也将收获丰硕果实。当然,前提是对网络、IT和法律都精擅才行。刚过而立之年的商建刚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有所收获的律师。

商建刚是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最近记者偶尔得到一本他的专著《网络法》,粗粗一翻就觉得这人相当专业,著作权、域名、名誉权、虚拟财产等等网络纠纷的热点,都写得头头是道,对网络公司的运营也有见解。一打听,商律师代理过好几个网络方面的“首例”纠纷案,在圈子里颇有名气。

保送数学系,非要转到法律系;

复旦BBS的开版功臣

一次坚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但他与计算机和网络的缘分,难道与中学时打下的数学基础无关吗?

1994年,商建刚从湖北黄冈的高中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数学系,可他觉得整个高中时代都在埋头攻读奥数,对社会一点也不了解,这样下去没意思。他不想上数学系了,闹着要转到法律系,要做一名律师。老师不同意,对他说,小伙子,复旦没有这种先例,保送生不可以转系的,保送你本来就是因为你有这方面专长嘛。结果在商建刚的坚持下还是转成了,代价是多上了一年大一,他清清楚楚地记得老师说,保送生转系是前无古人的。

1995年,国际互联网开始兴起,那时的一切,如今看来简陋无比,电脑是286的,男孩们热衷于玩一种文字网络游戏MUD,昵称“泥巴”,张朝阳也还没回国创办搜狐呢。复旦学生的BBS(当时一般译为电子公告板,后来简单地叫论坛)“日月光华”就在那一年开办了,商建刚创办了法律版并担任版主。12年前的版主,绝对是“骨灰级”老网虫。由于他对“日月光华”所作的贡献,至今仍是论坛的永久有效ID,随时可以登录上去与学弟学妹们切磋。在网络世界,一个传奇性的前辈大侠是受到后来者膜拜的。

问商建刚究竟为复旦BBS作出了什么贡献?他说主要是参与制定了规则,另外一个是发了很多帖子。那时候能一天发几篇有质量帖子的属于“神人”, 商建刚倒也不是为了让人崇拜,他是想通过不断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专攻数学出身,刚开始写出来的东西,自己感觉没有一句话符合语法的。由此也养成了对文字的挑剔习惯,拿起一本书,先看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文字差的读起来太痛苦,不买。现在他经常对事务所的员工讲,精彩思想一定要有精彩的文字表达,很多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写下来就不行,要练。

遇到一个好老师;

为了生计狂写专栏

商建刚时间排得很满,但记者打电话给他要求采访时,他立刻就答应了。见面后才知道原因,原来他曾做过本报的法律顾问的学生,所以听到《解放日报》很亲切。离开时记者习惯性地留意了一下他们事务所的报架,没看到《解放日报》,一问,在商建刚的办公室里。

“那时候刚工作,还只是给老师拎包的。”真正的《解放日报》法律顾问是丁晓文大律师,上海市中建律师事务所主任,是商建刚的恩师。

说起丁老师,商建刚口气充满崇敬,“他淡泊名利,很有人格魅力,在圈内很受尊重。”临毕业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商建刚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到处投简历,总共投出200份,收到4个邀约,另外还有一个实习过半年的一中院知识产权庭也有意录用他,最后他选了中建所,或者说是选了丁老师。那是1999年。

到了中建所商建刚才发现,发了四年帖子,自己的文字仍然很差,因为在网上写文章并不需要那么讲究。第一次写正规的文章,是丁老师口述由他记录整理成文,结果“完全不行”。丁老师喜欢用红笔修改,那份材料被勾画得满篇都是红的,惨不忍睹,这个镜头一直留在商建刚的脑海里。他说,自己原来是很骄傲的一个人,从来没觉得竟然这么差。

但商建刚并没有沉浸在挫折感里,而是努力学,甚至把丁老师的文章背下来。丁老师的文风极其简练,似东家之子,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比如“已经”只用“已”,“如果”只用“如”。他还有四个一原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摘,记述一个观点。这些都让商建刚一直受用到现在,他觉得那段时间是自己从事律师行业以来最开心的日子,每天可以学到新的东西,有一个自己崇拜的老师,虽然刚开始工资只有每月800元钱,可生活有奔头。

每到周末,就去书店看书买书。书很贵,没有钱啊,不要紧,书里的精彩观点,他拿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敷衍成文,到网上发表,以文养书。假定书价是20元,发表一篇50元,哪怕一本书只有一个观点能用,还是赚了。由此还练就毒辣眼光,能在15分钟内看完一本专业书,找出精彩部分。

法律难题与网络的普及如影随形,七八年前专门的条规和服务几乎是一片荒芜,对此问题的探讨从来就是热点。刚出道的小律师商建刚,有意无意之间走上了专业化的路。他在天极、千龙、Chinabye、正义网(检察日报网络版)等著名网站上开有网络法律专栏,还认识了很多IT记者,成为新闻社区型网站Donews最早的十几名写手之一,Donews当时不怎么出名,这两年趁着WEB2.0的风潮倒是红了一把。有时也能在报纸上发表,商建刚掌握了一个小诀窍,一般的投稿很难获得编辑青睐,特别有时效性的评论和解释性文章则大受欢迎,他就有本事在半小时之内把稿件写出来发送出去。

当然,这么勤奋写文也是为了生计,毕竟小律师的工资收入800元钱在上海生活大不易。记得用第一月的工资给女朋友、如今的太太买了一根白金项链,细得不能再细了。稿费我所欲也,商建刚最高的一个月拿到过2200元,一年总计1万元以上,超过了工资收入。不过,他觉得最重要的收获是赚得了圈内名声,通过网友聚会结交了很多人。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网友聚会是1999年正义网举办的,商建刚作为中国法律网的网络法论坛版主在受邀之列。聚会地点在苏州,来了各级检察院的高级官员,好玩的是他们在通讯录上留下了千奇百怪的网名。尽管刚大学毕业的商建刚与他们地位、年龄悬殊,却也能谈得来,至今保持联络。这就是网友交往的特殊优势。

网络纠纷官司都来找他,

网站经营管理也问他;得勤开张

商建刚律师专业处理网络法律问题,水到渠成。2001年,一位和他有着相似业余身份???网络写手的当事人找到他,请他代理状告随意转载文章的网站。商建刚向各个侵权网站总共讨回了十几万元稿费,出了当事人的意外。此案被认为是上海市首例个人与网络公司网络著作权纠纷案,商律师一“战”成名。

此后,陆续有个人、公司找上门来。商建刚先后代理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例涉外域名纠纷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例网络图片纠纷,全国首例网络游戏私服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等等。

不仅打官司,高科技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也来向他咨询。IT创业者大多是学技术的,凭着激情和一个好点子就把公司办起来了,有的人对于企业相关法律一片茫然,光知道CEO、CFO时髦好听,连C是什么O是管什么的、要负什么责任都搞不清楚。商建刚和伙伴们开始把服务对象从个人转向企业为主,几乎参与了本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有段时间讲的都是风险投资,有段时间“疯狂”讨论赢利模式、支付问题,网络游戏红火以后又得解决虚拟财产受不受法律保护的问题。

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把商建刚培养成一名综合型律师,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并重。他有句口头禅“用法律的眼光看经营”,与企业一起设计模式和处理程序,帮助行业成长,不是急吼吼地赚律师费,等企业赚到钱,自然会请他担任法律顾问。他值得自豪的是,从来没有掉过客户。

2006年1月,商建刚与另两位律师合伙创办了得勤律师事务所,他主管业务。得勤所成立仅1年多,已经建立起较为广泛而稳定的客户和公共关系网络,并通过各种平台不拘形式地给普通社会民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商建刚本人担任国家动漫游戏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律师协会电子商务与网络法律研究会委员,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协会网络游戏专业委员会第一任律师。

他的客户中还包括其他律师,同行律师接了网络方面的案子,做不下来,会来找他。他说,从来不相信同行是冤家。

打官司不一定解决问题,设计

一套防范机制;商律师不忽悠人

延续复旦BBS版主时期的习惯,商建刚热心于创建解决问题的机制,尤其是非诉讼的机制,因为他在实践中发现,打官司往往劳心费力,却不能解决问题。

例如网络游戏中经常发生的虚拟财产(账号、游戏装备等)被盗事件,要通过诉讼途径讨回公道的话,社会成本可能超过标的几千倍,所以只有1%的受害者会选择告上法庭。那么,如何保护绝大多数玩家的合法权益,同时保护网游运营商的声誉和正常运转,显然非诉讼机制更为有效。商建刚是有心人,在第一次代理玩家游戏装备丢失案时,他就不仅仅着眼于为当事人索赔,而且主动找到游戏运营商,与他们一起设计出一套处理此类事件的程序。

网游的私服问题也是如此。何谓私服?打个比方,如果说网游运营商是一家银行,有人私自在银行旁边另开了一扇门,通向一个假储蓄所,这个假储蓄所就是私服。前几年,网络游戏绝对是块大肥肉,合法的非法的谁不想来分一块,可是通过司法途径打击分肉者太难了。商建刚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为网游运营商代理打击私服,先花了半年时间向公安部门解释什么是私服,举证为什么私服是犯罪,终于说服公安部门立案了。过程中牵涉到太多环节,例如要说明游戏开发的成本以证明私服侵权金额,实际上一款网游的前期投入动辄几千万元,可是公安部门要求有审计机构的报告,几千万元标的的审计费用就是几十万元啊!只能按立案最低门槛报一个数。然后又要来来回回花很多时间证明私服假设者的网络ID和现实中的犯罪嫌疑人是同一个。等到万事俱备,公安部门决定出拳,现实问题又来了:私服分布在全国7个城市,并有5名犯罪嫌疑人,为了“一锅端”,需要12路兵马齐出,查封服务器、抓捕嫌疑人,算每路只派2名干警,再加上联络等后勤力量,总共就需要30来名干警。一个分局要派出这么多警力出差,加上经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又不是大案要案。前后折腾将近一年,就在干警出动前夕,嫌疑人听到风声,把服务器搬到国外去了。

功亏一篑,商建刚很生气,后果是他琢磨出一套对付私服、外挂的防范机制,运行以后,那些非法的服务器基本上在中国境内无法立足。

这套防范机制源于他发现的窍门:服务器都是租用电信的IDC(数据服务中心),让IDC封了非法运行的服务器不就行了?于是他设计了利用律师公函手段打击外挂、私服的方式,向服务器所在IDC发送律师函,要求其站停止提供服务;向当地通信管理局举报,利用外挂网站没有ICP备案或虚假备案的“命门”,对外挂网采取封杀行动。这样做可以大幅降低委托人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实现动态打击,私服、外挂只要在中国境内,都在“射程”范围内。他算了一笔账,委托人需要付的只是律师费,比打官司可节约95%,而私服、外挂租用IDC服务器是预交一年费用,只用一个月就被封了的话,钱也不会退还,作案成本就承担不起了。

这办法看似简单,也许想到它不难,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商建刚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全国各地IDC管理员沟通,简单粗暴地发封律师函过去谁理你啊?商建刚客客气气给人家摆事实讲道理,他牢记丁老师的教导,做人要温文尔雅。除了态度,也有他个人的信用和圈内口碑在内,都知道商律师不忽悠人,有理有据,十拿九稳,所以国内的IDC基本上都跟他合作愉快。他又在考虑怎么去与国外的IDC沟通。

算起来,商建刚是最早投身网络法的律师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比我年纪大的不屑做这行,比我小的没我开始得早”。他还长期在上海电视大学主持“网络法律问题研究”课程,是为教师上课,专著《网络法》已用作教材。将来网络法像民法、刑法一样,成为一门学科,是他的一大愿望。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