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民
获得的都是直接的劳动收入。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个体户的劳动 致富 ,后来又出现了大批私营企业主,他们往往兼有劳动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近些年来,包括买股票、买基金、出租房屋、收藏艺术品等在内的通过投资以获取收益的人越来越多。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富裕起来的国民积累 财富 的一个重要渠道。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国国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家庭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仅为128元;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240元,占居民收入2%左右。2006年全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了24.4%,远超居民收入10.4%的涨幅。尽管财产性收入正成为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的新增长点,但仍然没有改变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事实。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的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达到60.2%。另外,今年9月3日,智联 招聘 发布的对6000名职场白领进行的“涨薪愿望特别调查”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九成职场人渴望涨薪。可见工资收入多少对广大职工来说是何等重要。
近年来,为稳定职工收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督促企业在内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等,以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但由于这些制度缺少具体操作细则,强制力度不够,因而其 效果 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这次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将通过专题调研,研究提出“工资立法”的具体举措,对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笔者就这个举措也感到担忧,尤其担忧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效果。近些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针对工资问题出台的法律法规并不少,比如《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工资问题都有涉及,但其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几年,我国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初次分配中没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导致年薪制、薪酬向管理层倾斜,管理层薪酬与 国际 接轨,而一般职工和基层职工工资,却要向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接轨。另外,在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要求用人单位给自己增加工资。这也可以从9月3日,智联招聘发布的对6000名职场 白领 进行的“涨薪愿望特别调查”的结果中得到印证:只有11%的有涨薪要求的职场人士与上级就涨薪话题进行了沟通;55%的人想说但是一直犹豫,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说该怎么说;其余34%的职场人则表示,明明知道涨薪是不可能的,也就只是想想,做做白日梦罢了。
因而,在笔者看来,保障职工工资跟涨,我们不是缺乏措施,缺的是把出发点良好的措施落到实处的手段和方法。“工资 立法 ”并非不可行,关键是其能真正给广大工薪阶层带来实惠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