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缺乏复合型人才 上海知识产权律师比例不足1%

    日期:2007-05-24     作者:解放日报    阅读:3,224次
    代理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的律师,竟不知立案所必需的检索报告为何物;同类型的专利纠纷案件,不同事务所的律师因为说不清到底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导致律师费“开价”从数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昨天举行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上,有关专家呼吁,上海市应加强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培养律师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时,强大的理工专业背景非常重要。但在2006年参加全国司法考试的约1.2万人中,理工专业考生仅占15%不到;再加上国内大多数律师往往注重刑事辩护、房产纠纷、婚姻家庭等案件,没有精力钻研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据统计,全市8000多名执业律师中,能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比例不超过1%,这和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也不相符。

部分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律师的错误理解,也是消极因素之一。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运营知识产权能力有所提高,却也有企业片面认为,不再需要律师的服务。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中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的大型公司,也并非“事必躬亲”,尤其是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律师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知识产权律师的缺乏,归根结底是“理工+法学”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为此,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酝酿对策。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介绍,该校正在试点一种“本硕连读”的方式,本科头两年学习理工科专业知识,大三起同时辅修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学知识,通过直升或者考试,再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有两届约40名学生接受了这一模式的教育,第三届的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昨天的会上,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模式将在更多高校推广。随着涉外案件增加,复合型人才还必须过外语关。市司法局将拿出专用资金,鼓励、资助优秀律师到国外进修深造。同时对具有一定经验的知识产权律师“定点培训”,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作用。副市长杨定华出席了昨天的会议。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