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业内动态

律师深入基层奏响“和谐”曲

    日期:2006-07-25     作者:段结兵    阅读:2,163次
    有人恨他们,因为他们“唯法”、“唯民”,不屈强权,刚正不阿。有人怕他们,因为他们一身正气,敢于向一切谬误雄辩。有人爱他们,因为他们托起法律的天平,无私奉献。

    鹰潭市深入基层的律师,他们追求正义,忠诚法律,对百姓有一颗火热的心,被群众称为“正义的使者”。

深入基层  务求实效

    在加快经济发展、推行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发挥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的作用,使当前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基层政府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好经济建设?

    2004年12月,市司法局发出了《关于开展律师与乡镇、街办结对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的通知》,并在全国“12·4”法制宣传日这天,从各律师事务所挑选了42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律师,担任全市42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常年法律顾问,拉开“鹰潭律师与乡镇、街办结对提供法律服务”的序幕。

    《通知》还要求,律师要免费为驻地提供五个方面的法律服务:一是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涉法方面工作决策提供法律服务;二是为基层疑难、复杂、跨区域或较大的纠纷调处提出法律意见;三是每年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举办不少于两次的法制讲座;四是每年在服务驻地开展一至两次义务法律咨询活动;五是应服务单位的要求,参与招商引资、经贸等经济建设项目的合同审查等工作。

    为确保各项活动要求落到实处,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还定期深入服务单位了解律师结对服务质量,听取百姓对律师的评价,每年度进行工作总结,并将律师结对服务质量作为律师品德评定、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高效服务  群众满意

    一年多来,鹰潭律师在“结对”服务过程中,经常主动上门,为“结对”单位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为基层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受到了基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某镇计划加快城镇发展,但农民土地征用纠纷一直困扰着当地镇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结对子”华星律师事务所徐松武律师多次赶赴当地,根据土地法和当地具体情况,为镇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法律意见书,同时他又在农民中开展法律宣传、解答农民的法律问题,从而为该镇土地征用纠纷调解提供了有利的服务和支持。

    融冰律师事务所朱榕斌律师,在协助处理市区一件重大拆迁项目纠纷时,顾全大局、识大体,比较完美地实现了法律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统一,为该地顺利拆迁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余江县某镇一起民事纠纷引发自杀事件,双方矛盾急剧升级。作为该镇结对的赣鹰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时赶到,做了大量细致的劝解工作,从法律上给双方分析利害关系,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从而避免了一场民转刑案件发生,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律师在做好与乡镇、街办“结对”服务的同时,还向农村、街道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已有三家律师事务所的13名律师与贵溪市彭湾、溪源村等13名家庭贫困的学生结成爱心资助对子,帮助他们支付9年制义务教育全部学费。

    无论是在纠纷调解现场还是事发现场,无论是在贫困群众还是失学儿童需要帮助的时候,驻地律师都是“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驻地营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当好“顾问”  促进发展

    在服务活动中,律师围绕“全民创业、富民兴市”的目标,从自身工作特性和职能出发,努力为创业者当好“顾问”,为推动鹰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服务驻地,律师事务所均为创业实体开通了服务专线,并安排执业律师轮班,对于所有咨询均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解答。每名律师主动与1户创业者结成对子,每季度至少上门宣讲一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华星律师事务所还以《鹰潭日报》为主要载体,开辟了“律师信箱”专栏,组织全市资深律师以知识问答或案例分析等形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免费的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律师深入全市各工业园区或创业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义务咨询,主动与所在地招商部门联系,无偿为相关部门组织的招商洽谈活动提供合同草拟、可行性论证等服务。据统计,律师已为全市10家国有企业、50多家民营企业和近600家个体工商户解答了法律问题,参与经济建设项目洽谈、合同审查80多次,集中开展义务咨询活动300多次,有效地解决了创业者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难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市司法局局长吴炳生说,以前律师大多是坐在律师事务所不出门,等着一些需要法律帮助的群众上门进行咨询。现在,全市42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机构都有了自己的法律顾问,如果要进行法律知识咨询,只要拨个电话就可得到相关的免费援助。目前,这一创新经验已被省司法厅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