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服务:社会矛盾的“分流器”和“减压阀”
日期:2007-10-26
作者:李松 黄洁
阅读:1,687次
2003年秋,北京市朝阳区法律服务顾问团律师进驻奥运村地区,协助政府妥善解决了该区3000多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2005年8月30日,北京市首家物业调解委员会———东城区物业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专业律师担任首席调解员;2007年6月15日,北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这种由律师参与的物业调解委员会制度;2006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9家专业律师事务所组成的法律服务超市正式“开张”,专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2006年11月,北京市首个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在延庆县启动,至此北京的农民开始享受上了免费的法律服务“大餐”,律师成为这个体系中提供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2007年5月30日,由律师主讲法制课的北京市首家流动人口子女(家长)法制学校落户北京市蓝天丰苑小学……
近年来,在北京,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足迹随处可见,参与的领域和形式都在不断的扩展。
据北京市司法局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已有200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全市各级政府中担任法律顾问;400余名律师参与到了政府的信访接待工作中;2000多名律师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在2004年以来全市办理的2万余件法律援助案件中,律师承办的占全部案件的73.4%。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董春江说,几年来,北京通过调整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都为律师发挥作用搭建了广阔舞台,律师们通过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分流器”和“减压阀”。
2003年秋,朝阳区的洼里乡被规划为奥运场馆建设用地,规划区内的3000余户居民必须限期拆迁,而如何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工作,成为该乡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此时,乡政府想到了请律师参与拆迁工作,协助乡政府解决拆迁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朝阳区司法局的协调下,恒德律师事务所进驻到奥运村地区,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法学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律师团,专门负责奥运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
在整个拆迁过程中,律师团举行了十余次的大型现场法律咨询会,平时则通过常设的“法律服务工作站”向群众宣讲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等,使拆迁工作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3000多拆迁户无一人上访。
朝阳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的律师顾问团成立四年来,已经无偿地为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就53项重大涉法事件,提供了100余次法律论证和建议。现在,区政府作出任何重大决策时,都要听取顾问团的法律意见。
董春江告诉记者:“由于律师与行政机关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因此具有中立性的特点,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能够发挥其他部门、群体难以替代的作用。”
董春江说,随着律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除了日常的代理诉讼、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矛盾外,还担任起了政府的法律顾问,协助政府进行信访接待,参与新农村建设等。目前,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已经由最初在部分市职能部门和部分区(县)推行,发展到基本覆盖市、区县、乡镇三级的完整律师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