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 设置创新 活动创新
日期:2007-10-25
作者:支部生活
阅读:3,053次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新”组织发展迅猛,截止2007年6月底,新区“两新”组织总数近2.5万家,从业人员48万人。新区“两新”组织中累计已建立党组织近900个,党员总数近1.5万名,“两新”组织党员占全区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新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一流的党建促进一流的开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在“两新”组织领域建党、组织开展活动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按照“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两新”组织党组织管理体制。根据开发建设和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创建了统筹区域性开发建设的张江地区联合党委、三林地区联合党委;成立了内联企事业单位工作党委,专门为中央、外省市在新区企业“提供挂靠、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并建立了陆家嘴、金桥、张江和外高桥等四个开发区综合党委,其中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管理136个支部、3000多名党员;各街道、镇党(工)委相继建立了“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党总支);2004年,新区司法局从加强律师行业管理着手,成立了律师党委。目前在167家律师事务所中建立了86个党支部,管理600多名党员。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分层分类”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格局。
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
“两稳定,一合适”建立独立党支部。为了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的稳定性和活动的开展,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提出“两稳定,一合适”建立独立党支部的原则,即“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稳定、党员队伍稳定,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一个“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一般要同时符合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要相对稳定,不能是“开关”公司(指企业开业时间不长即关闭)。第二,“两新”组织员工队伍、党员队伍要相对稳定。第三,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要求有一定资历、能力和威信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一般是“两新”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宁缺毋滥。
“支部建在楼上”建立楼宇党支部。在商务楼宇林立的上海,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支部建在楼上”的口号。位于浦东新区东方路的嘉兴大厦是浙江省嘉兴市驻沪办事处大楼。1999年,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首创以“支部建在楼上”的方式,探索建立了上海市第一个楼宇党组织——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经过几年的实践,2005年又提出了从“支部建在楼上”向“总支建在片上”过渡,成立了嘉兴大厦联合党总支。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了嘉兴大厦、期货大厦、东方大厦、一百东方大厦、钱江大厦等27幢商务楼宇。嘉兴大厦联合党总支孵化建立了27个联合党支部,管理300多名党员。
“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建立联合党支部。针对“两新”组织党员高度分散的特点,提出“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党员管理理念。大量的“两新”组织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建立独立党支部的条件,尤其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没有劳动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限。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依托人事代理,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建立党支部的原则,把分布在800多个企业中的1600多名党员集中起来,成立了新经济组织人才综合党委,建立了63个党支部(其中38个联合党支部,25个独立党支部),极大地方便了“两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
“党群工作同步运作”建立党支部。利用工会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能,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工作,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树立“党群工作同步运作”的党的工作理念。按照“组织对应设置、人员相互兼职、工作同步推进”的要求,同步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工会、共青团、青联、行业协会等组织和提升企业文化等措施,进一步推进了党群工作同步运作机制,增强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如:已经建立党支部的,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先建立工会的,一般由党员工会主席兼任党支部书记。
“布点划片”,构建“铁打的营盘”。“点”为楼宇党组织、市场党组织、一条街党组织等;“片”为1个区域,原则上50至100个左右“两新”组织或1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划为1个片,共划了84个片。片上党组织由街道、镇党(工)委派遣党群工作者进行日常组织和管理,每个点和片是1个责任区和网络。“布点划片”后,即使出现“开关”支部,党员也可以及时归并划转到就近党组织,把“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不稳定变为“铁打的营盘”,防止了新的空白点产生,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全覆盖。
“以外管外”建立外来流动人员党支部。近年来,随着外来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多,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一直是困扰各级组织的难题。在高行镇,有很多来自安徽宣城地区的外来打工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党员,高行镇党委把镇“阳光驿站”作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管理的平台,通过镇“阳光驿站”组建成立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流动党员党总支,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提供党支部办公室,提供党员活动场所等,发挥外来流动人员党组织的作用,让外来人员自己管理自己,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
注重党组织活动内容的创新。近年来,浦东社区党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领域上,社区党建已经从传统领域拓展到新兴领域;在内容上,社区党建已经从单纯的“教育”和“管理”拓展到“服务”和“凝聚”;在方式上,社区党建已从行政主导转变为社会主导,要求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社会各类资源。2003年,区委从增强党的内聚力和提高党的外聚力着眼,适时提出了“三服务”(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党建工作理念。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需求有响应、工作有资源、参与有舞台、活动有场地、发展有后劲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以“三服务”推进“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机制。目前,正在加快建立“三服务”考评体系。
注重党组织活动载体的创新。成立于2003年的梅园社区“阳光驿站”,是街道党工委在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开展“三服务”活动中,根据社区党员分布广、流动快、自主性强、需求多元的特点而建的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阳光驿站”旨在建成5项基本功能: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孵化器(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区域内各类党组织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平台、党组织关怀党员温馨的家园、社区党员和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梅园社区“阳光驿站”还探索并打造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阳光党建网、阳光课堂、党员业主创业者联谊会、阳光党校、阳光基金、阳光帮困”等11个工作品牌。目前,全区各街道、镇、开发区共建成了25个“阳光驿站”,在区级层面成立了党员服务指导中心(阳光驿站总站)。“阳光驿站”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探索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这种新形式首先出现在金桥开发区综合党委第一联合党支部,他们利用网络开展组织生活。浦东新区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党课”远程座谈活动,区委领导走进东方新闻网站嘉宾聊天室,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为主题,采取答问的方式为区域内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基层党员通过网络共提出1000多个问题,有2500多名党员参与。此外,在已经建成的浦东党建网、党群工作移动专网的基础上,加快GIS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注重党群工作者用工方式的创新。近年来,浦东新区又提出了“社会化招聘、契约式管理、派遣式用工”和“党建工作需要投入”的先进理念,争取财政设立基层党建专项工作经费和争取财政出资购买党务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资源支撑体系。2006年,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总工会联合发文,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从制度上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