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挂号窗口前,频繁插队的号贩子引起其他排队患者的愤怒
暗访号贩子
为挂专家号患者通宵排队
凌晨4时35分,记者来到本市某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虽然两个挂号窗口都还关闭着,但已有40多人排成两队等候。他们中有人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有人坐在纸板上,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倦意。
分别排在两支队伍开头的两名男子最引人注目,他们各自坐在一把椅子上,只顾埋头睡觉,看上去悠闲自在。“我凌晨2点多就到了,以为能排到第一位,没想到却只排到了第六位。听说排在最前面的两个男子昨天晚上就来了。”替患糖尿病的父亲挂专家号的黄先生告诉记者。
号贩子公开揽“生意”
早上6时,排队挂号的队伍已经增加到了70多人。在队尾徘徊的两名女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名穿白衣服的女子不停地询问排在队伍后面的人:“要号吗?”另一名身材较胖的女子见记者在仔细查看大厅墙壁上挂着的专家介绍栏板,便主动上来搭讪。“找哪个专家?”记者回答:“现在还没想好。”胖女子又问:“那看什么病?”记者说:“家里人要看糖尿病,想找个知名专家。”胖女子听后立刻介绍:“某某专家,他的水平高,名气大。今天他正好值班。”
随后,她话锋一转:“专家每天只看30位病人,今天你肯定排不上了。如果想挂号,我可以给你帮忙。”就在记者有些犹豫时,胖女子的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打电话者是让她帮忙挂号。胖女子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将电话中提供的患者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
“你又没排队,怎么能保证挂上专家号呢?”对于记者的质疑,胖女子颇不以为然:“你别看我没有排队,但是两支队伍前面的七八个人都是我的人。我负责拉客户,他们负责挂号,我们有明确分工。”
号贩子频繁插队引起公愤
6时50分左右,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挂号室,等候了好几个小时的人们开始兴奋起来,而胖女子和白衣女子赶紧将写有患者姓名的一张张小纸条送到排在队伍最前列的两个男子和后面几个同伙手中。
7时许,工作人员开始挂号。排在队伍前列的号贩子们把一张张写有患者姓名的纸条递进窗口里,很快便挂完了号。不久,胖女子在大厅里又揽到了一笔生意,可当她跑到挂号窗口时,却发现同伙都已经散去。情急之下,她挤进队伍迅速将钱塞进窗口。此举引发了其他排队者的愤怒:“不要插队,把她赶出去!”胖女子辩解道:“谁插队了,我早就来了。”就在她和大家争执不下时,窗口的工作人员很快递出了她的挂号单,胖女子拿过挂号单赶紧转身离开。
专家号被“抢”众患者无奈
由于某专家当天只出半天门诊,每次只看30位病人,而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因此挂号窗口的专家号很快就挂完了,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号是被号贩子买走的。
凌晨5点多就来排队的张先生无奈地说:“今天我最倒霉了,正好是第31个,只好明天一早再来排队。”然而,没有挂上专家号的人却远不止张先生一位。记者现场询问了30人,其中有20人没有挂上专家号,他们中有15人最终挂了普通门诊号,剩下的5人选择第二天继续排队,其中
4人表示会考虑找号贩子挂号。
记者随后来到医院7楼的专家门诊,正在找某专家复查的郑先生告诉记者:“我凌晨2点多就到医院排队挂专家号,除了号贩子,我应该排在第一位。等了一晚上,好不容易等到正式挂号,那些号贩子不停地接‘订单’,频繁插队挂号,当时我就急了,大喊:‘你们不要太过分了,谁要是让我挂不上号,我跟他没完。’他们这才收敛了一点。最后,我挂上了23号,前面的号全被号贩子抢走了。”
号贩子自述一年赚四万元
对号贩子来说,无利不起早。那么,他们到底能够获取多大的利润?常年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的号贩子刘某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据刘某说,在本市医院每挂一个号,号贩子一般收取20元的手续费,如果遇到出手大方的“客户”,则可以卖到一两百元。一年下来,每人大约可以赚三四万元。
刘某介绍,目前本市的号贩子大约有100人,由于常年游走在各大医院之间,他们与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有过多次接触,并留下了联系电话。这些患者和患者家属一旦需要找专家看病,为了免受排队之苦,往往都通过电话与号贩子联系挂号。
查处号贩子
医院:取证难不好处理
面对有恃无恐的号贩子,医院方面也很无奈。某医院保卫处工作人员表示,打击号贩子难度很大。“一方面,患者、患者家属都是自愿花钱找号贩子挂号的;另一方面,号贩子混迹于排队人群当中,从表面上看与普通患者或患者亲属没有区别,医院很难找到证据对其进行查处。而且,就算抓了现行,掌握了他们交易的证据,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因为,目前没有具体的法律来约束号贩子,公安部门也没办法进行处理,因此,我们只能把他们轰走。”
律师:处罚号贩子需立法
天津盈佳律师事务所赵红文律师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在如何处理号贩子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对号贩子进行制裁,屡教不改的人员一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处理,处以15日以下拘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号贩子被逮个正着,也会因为患者不愿指证等原因使他们逃脱处罚。由于存在巨大的买方市场,号贩子根本不在乎多跑几趟派出所,拘留对号贩子起不到震慑作用。一部分人在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理后又重操旧业,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法律,加大处罚的力度。从根本上讲,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彻底治理号贩子,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