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没有救济程序作保障的权利,不为权利。”张余庆举例说,比如,老板欠薪,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进行民事诉讼。但当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不被批准时,去找谁解决呢?无人可找,无路可走。为此他建议在立法中应设置律师权利的救济途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 在此次分组审议会上,关于律师的定位以及执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修订草案明确:“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业人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华认为,现在对律师的定位增加了“三个维护”,加得很好,比原来对律师的定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够。鉴于律师的职业性质,他建议将该条修改为“……的职业法律人员”。 “服务质量是律师生存的最根本的东西,作为律师行业,律师接受执业教育是法定的义务,应该在法律中予以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如是建议。此外,草案第38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陈舒代表认为,这一条款中,关于利益冲突的问题,规定得过于简单。她建议法律条文可以进一步明确,具体哪些行为属于利益冲突,由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律师协会具体规定。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