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推出至今,欧洲睦邻政策的对象国已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叙利亚、以色列等16个国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合作协定等方式,欧盟许诺向这些国家开放拥有5亿消费者的市场,为这些国家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改革。根据欧盟委员会提供的数据,预计从2007年至2013年,欧盟将向睦邻政策框架国家提供120亿欧元的援助,比上一预算周期增加30%。欧盟还与欧洲投资银行联手,设立了名为“欧洲睦邻与伙伴机构”的综合基金,为睦邻政策框架国家提供资助。作为回报,这些国家必须改善人权与法制状况,推行所谓的良政,以及打击恐怖主义、毒品与人口走私等。
欧盟积极推动落实睦邻政策,自然有利可图。首先,这项政策能够保障北非、地中海沿岸等欧盟“后院地区”的稳定,保证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尤其是保证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以及中东国家对欧盟的油气资源供应,对欧盟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睦邻政策的实质性目的,还是在为“扩容”后的欧盟提供“喘息”与“消化”的机会。众所周知,欧盟扩大到27国以来,内部“喊停”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点从土耳其入盟谈判之艰难即可看出。欧盟的睦邻政策十分符合法国等“中坚国家”的心意。这是因为,将周边国家纳入睦邻政策框架,既能注重互利合作,又能免去加盟负担。这样一来,欧盟这一“庞大机体”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强身健体”。
但是,欧洲睦邻政策目前仍然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欧盟内部对该政策存在着不同声音。欧盟有高官对该政策赞赏有加。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就表示,睦邻政策实施以来,欧盟各成员国越来越意识到地区合作和共同迎接地区挑战的重要性,欧盟十分重视睦邻政策,它对促进欧盟区域内合作、实现互惠互利至关重要。但也有欧盟官员表示,这项政策恐怕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欧洲的媒体也普遍对睦邻政策反应冷淡,认为该政策缺乏“明确目标”。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干脆称之为“混乱与托辞的结合”。第二,欧盟与地中海国家难以建立充分的互信。尽管中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欧盟的外交重点之一,但欧盟在处理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时,并未能显示出足够的实力去赢得中东国家的信任。面对这些问题,欧盟的睦邻政策能为欧盟的外交战略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需要打个问号。(《人民日报》2007-09-17 第03版 / 章念生)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